吃喝玩樂賞 精彩一籮筐
兩岸民俗文化盛宴亮相上下杭
下杭路上的潮汕英歌舞巡游表演。記者 張旭陽 攝
精彩的民俗表演、獨特的海峽元素、豐富的非遺技藝……22日,2024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開幕,以“龍騰盛世·萬物‘福俗’”為主題,深入挖掘整合兩岸文化旅游資源,為市民群眾獻上一場囊括吃、喝、玩、樂、賞的民俗盛會,全力營造“福州年 最有福”的歡樂祥和節慶氛圍。
此次活動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導,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臺江區人民政府、福州古厝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福州市文化館(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各縣(市)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福州高新區文化和旅游局、福州名城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福州市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執行。
民俗展演年味濃濃
紅紅火火的燈籠、吉祥喜慶的窗花、紅彤彤的“福”字……走在節日期間的上下杭,人們與福氣、喜氣撞個滿懷。
“快看快看,‘婆姐’來了!”當天上午,在市民呼聲中,“婆姐”手持油紙傘,邁著搖步一路走來,向沿途游客送上平安祝福。
活動現場,潮格肩頭戲讓市民游客嘖嘖稱奇。只見小演員身穿古裝戲服扮成小生、小旦、小丑等站在大人的肩頭,大人負重若輕,用雙手抓住孩子的雙腿悠然前行,精彩表演惹得不少小朋友也紛紛爬上家長肩頭圍觀。“太熱鬧了!”“年味十足!” 大家不約而同發出感嘆。
伴著強烈的鑼鼓節奏,踏著變化多樣的步伐,臉涂油彩的英歌舞者手里的舞槌上下翻飛……在育智廣場,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的廣東潮汕英歌舞同樣人氣滿滿。 “又燃又炫!”“太有活力了!” 現場市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精彩瞬間。
當天,民俗專場表演在上下杭金銀里廣場精彩上演,舞蹈《疍家漁鼓》、福州話歌曲《金厝邊銀鄉里》、歌舞《禮樂閩清》等節目紛紛登臺,贏得觀眾陣陣掌聲。活動現場,還有燈謎有獎競答和套圈、投壺、拓福等各類廟會小游戲,讓群眾熱熱鬧鬧游園,歡歡喜喜迎元宵。
據介紹,本次活動著力打破空間限制,融合運用古厝場景,搭建原生態舞臺和沿途多個一步一景的民俗展演區,營造沉浸式體驗。此外,通過在下杭路主街和三捷河開展“福俗·雙杭巡游”“福俗·河上民俗”活動,開啟陸上、水上雙線玩法,以多維度視角呈現兩岸民俗文化。“一個街區就可以看遍兩岸民俗表演,不虛此行!”來自江西的游客陳先生說。
海峽元素異彩紛呈
22日,在上下杭臺灣“兩岸同福”主題展館前,臺灣中華少數民族藝術文創促進會理事長朱王碧玉帶著十余名臺灣少數民族姑娘載歌載舞,點燃上下杭的喜慶氛圍。
朱王碧玉告訴記者,她今年已經70多歲了,是第三次來福建參加這種文化交流活動。“兩岸的民俗文化有許多共通之處,我希望通過這種民俗文化交流,讓更多臺灣的年輕人了解祖國大陸,攜手為兩岸的文化傳承與弘揚貢獻力量。”
此次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延續往屆傳統,發揮榕臺地緣優勢,著重引入海峽元素,呈現海峽兩岸一脈相承又各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打造增進兩岸情感交流的品牌載體和促進交流合作的亮麗名片。
臺灣“兩岸同福”主題展館里,“90后”臺灣女孩陳筱婷身著漢服,為大家介紹由她帶來的“兩岸朋友圈”系列文創的設計理念。“我的作品融入福州的烏塔、白塔和臺灣的101大樓等元素,希望通過環保這個兩岸熱議的話題,加強兩岸的交流。”
在“兩岸文創”主題市集上,苔蘚微景觀、精油手工皂、造型毛巾等臺灣手作文創以及臺企品牌商品、臺灣少數民族服飾等也悉數亮相,讓市民游客一睹臺灣文創IP創新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的亮點。據統計,本次活動共有20余項臺灣項目和一批臺灣手工藝人參展,有在榕30多年的老朋友,也有來榕不久的新朋友。
“翁財記”是在福州扎根30多年的老臺企,在各種閩臺文化交流活動中總能看到它的身影。此次活動中,攤主帶來了傳統鳳梨酥、玫瑰瓜子等休閑零食。攤主告訴記者,福州和臺灣文化同根同源,飲食文化亦是如此,口味相似,“翁財記”食品也深受福州人喜愛。
在文創市集的“臺灣環保開運小鋪”內,剛來福州一個多月的臺胞吳子瑄正在拼裝燈籠。“這是我第一次來大陸,被大陸的民俗文化吸引,想過來切身感受一下。剛好元宵節要到了,賞燈也是我們都有的民俗,寓意家庭團圓、吉祥如意。”他告訴記者,此次來大陸參加民俗文化節,不僅是為展示從臺灣帶來的用環保竹制成的燈籠,更是來探探文創產業的市場,今后考慮來福建或者廣東工作生活。
非遺技藝魅力無窮
柏山巖青茶、高樓米線、木雕、脫胎漆器……22日,上百項非遺技藝“組團”亮相上下杭,吸引眾多市民游客駐足觀看。
走進長樂館,一股茶香撲鼻而來,泮野柏山巖青茶制作非遺傳承人林建志正在現場展示制茶技藝。在展位上,一塊塊茶餅設計精美,其中一塊茶餅上雕刻著“閩”字。由于“葫”與“福”發音相似,林建志巧妙地將閩字中間的“蟲”設計成葫蘆形狀,代表了閩茶文化的設計理念。林建志告訴記者,泮野柏山巖青茶的制作工藝復雜,包含十幾道工序,2020年該技藝成為福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太精湛了!”現場,一個個以米為線綴連成的福州高樓米線作品玲瓏潔白、栩栩如生,讓市民游客驚嘆不已。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福州高樓米線的傳承人陳國銳,向游客介紹起高樓米線的起源和制作工藝。高樓米線起源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間,在民國時期最為盛行,后來這項民間技藝斷檔近70年,幾近絕跡。2015年,陳國銳通過摸索重新拾起這項民間技藝。在他的巧手下,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米粒被拼接成小三角形、正方形或六邊形等單元形態,再通過拼接組合,變成鏤空狀的精美裝飾品。
據介紹,此次民俗文化節參展內容涉及全市各縣(市)區、省內外和臺灣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上百項,涵蓋了傳統舞蹈、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間文學、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等各大類別,匯聚了眼前的、耳邊的、手中的、舌尖的精彩民俗內容。
活動現場,還設置上下杭“非遺一條街”標識及非遺地圖,展示雙杭非遺文化的創新和活力,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雙向賦能,煥發閩都文化的新時代光彩。福州市文化館副館長、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李君表示:“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業態的重要聚集地。此次在上下杭舉辦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古厝宅院中引入非遺、民俗、文化等元素,旨在讓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福州非遺文化和傳統文化。”(記者 顏瀾萍 燕曉 實習生 傅亦靜)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發布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資金使用管理辦法2024-02-23
- 福州都市圈“游”出極品大黃魚2024-02-23
- 青年創業就業實訓基地在臺江揭牌2024-02-23
- 前期天氣轉暖 光明港公園“老住戶”提前進入求偶期2024-02-23
- 福州上下沖刺“開門紅”展現新圖景:在發展的沃野上策馬揚鞭2024-02-23
- 地鐵集團領導接聽12345熱線 南臺路三叉街站路段年底恢復正常通行2024-02-23
- 福州2個海漁執法機構獲全國表彰2024-02-23
- 福州專家團隊發現新物種:盈江蝦脊蘭2024-02-23
- 馬祖澳兩岸共迎元宵2024-02-22
- 2024全球閩商企業領袖年會在福州舉辦2024-02-2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林則徐出生地:兩岸一脈傳家風2024-02-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