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寶1號”裙帶菜。
1日,有“海藻之王”美譽的山東“海寶1號”裙帶菜,在連江南移養殖試驗成功。福建首次建立起裙帶菜人工栽培技術工藝流程。
近日,記者在連江官塢碼頭看到,起重機將兩根夾滿裙帶菜的養殖繩從海域收獲上岸。研究人員隨機裁剪下幾株樣品,針對其長度、鮮重、羽裂寬、孢子葉長等形態進行測量。經檢測,5米長的苗繩,可產重達50公斤的裙帶菜,單株最長可達2米以上。
據了解,裙帶菜是我國第二大經濟藻類,富含礦物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口感鮮嫩爽脆,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開發前景。去年12月初,由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牽頭,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福建省聚福源水產有限公司合作,從山東省引進具有產量高、藻體寬闊、出成率高等優點的“海寶1號”裙帶菜苗種,在連江黃岐灣外海域開展南移養殖試驗。
“這批裙帶菜品質優良,完全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標,養殖測試非常成功。”國家藻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兼藻類體系裙帶菜育種崗位科學家研究員逄少軍表示,連江海域營養鹽豐富,溫度低、水質干凈,為裙帶菜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據介紹,本次收獲的裙帶菜規格、品質都達到了商品標準,這意味著“海寶1號”裙帶菜在連江南移養殖試驗通過了現場驗收。福建首次建立起裙帶菜人工栽培技術與工藝流程,為福建裙帶菜規模化養殖和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裙帶菜的育苗和養殖工藝均與海帶接近,而連江海洋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規模化養殖裙帶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下一步,我們計劃在黃岐灣、定海灣等適合裙帶菜養殖的海域擴大養殖面積。”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工程師王為剛表示,未來,有望將裙帶菜養殖培育成繼海帶、鮑魚之后又一水產養殖領域的生力軍。
裙帶菜產業是“海上福州”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從海漁部門了解到,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產總值預計達3250億元,居全國第三;水產品產量預計達307萬噸,居全國第二;漁業產值預計達692億元,居全國第一。(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連融媒 顏園金 文/攝)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籍2024年春季退役士兵1日光榮返鄉2024-03-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