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于馬江海戰,重修后又因過于落后被廢棄
滬嶼炮臺在哪里?多份資料解謎題
在網絡上搜索“滬嶼炮臺”,結果為零。這座閩江口的炮臺位于哪里一直有爭議。長樂區歷史老師鄭巧蓬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尋找,認為滬嶼炮臺位于長樂區猴嶼鄉象嶼村,目前遺跡尚存極少部分,已得到妥善保護。
滬嶼炮臺在哪?
據鄭巧蓬介紹,滬嶼炮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順治年間,最初是土炮位。中法馬江海戰前升級改造后,滬嶼炮臺與南岸炮臺、北岸炮臺齊名。光緒十年(1884)中法馬江海戰期間,滬嶼炮臺被法軍摧毀,光緒十二年(1886)重修,光緒三十二年(1906)因為前膛炮太過落后被廢棄。
鄭巧蓬介紹,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軍犯順廈門報警》碑上,記載了道光年間英國軍隊進攻廈門,廈門守軍向閩安協臺衙門報警,閩安協臺衙門加強守備,修建防御工事的事情。碑文內有“滬嶼炮臺”字樣。這塊石碑原立于清政府在馬尾亭江鎮閩安設置的左營水師,后移立于閩安協臺衙門內的龍眼樹下。
另一處關于滬嶼炮臺的記載,在清光緒年間薩承鈺所著《南北洋炮臺圖說》中。書中記載,清廷建造了一座暗炮臺,高一丈九尺,寬六丈三尺,長二丈五尺,裝備有三尊蒙士唐制造的前膛炮。炮臺西側設有長堤、防護堆、柵門、石橋、護城河等配套設施,前方修筑斜坡,后方有平整空地、水池、官廳、彈藥庫等設施。此外,炮臺周圍還設有二十九間兵房,配備有蒙士唐大炮、炸藥、子彈等武器裝備。但該書并未具體描述滬嶼炮臺所在之地。
鄭巧蓬說,多年來,關于閩江口炮臺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都沒有確定滬嶼炮臺的具體位置。
1950年前后,《長樂六里志》作者李永選認為滬嶼炮臺位于長樂,在抗日戰爭中被毀,具體地址不詳。馬尾學者認為,該炮臺位于亭江一帶。近年出版的相關書籍也認為,該炮臺在馬尾亭江亭頭村及南般村之間。
滬嶼炮臺現狀。
多份資料解謎題
鄭巧蓬說,他多方尋找史料,用有明確記載的輿圖、舊地圖、老照片,證明滬嶼炮臺位于長樂區猴嶼鄉象嶼村。
鄭巧蓬向記者展示了一張1934年9月繪制的地圖。這幅地圖明確標注了“滬嶼炮臺廢址”字樣,上面還有“猴嶼”“南岸炮臺廢址”“象嶼”等字樣,直觀地標注了“滬嶼炮臺廢址”的位置。
鄭巧蓬還在北大圖書館的史料庫里,找到一份光緒十二年(1886)的“閩口炮臺總圖”,上面也明確標注了滬嶼炮臺的位置,位于南岸炮臺隔壁,與上述史料相互印證。
北大圖書館還藏有一份光緒十二年“福建閩廈兩口各炮臺圖·滬嶼明暗炮臺”,詳細描繪了滬嶼炮臺的地理位置、結構布局、火炮配置及配套建筑。
另外,鄭巧蓬還找到幾張百年前疑似滬嶼炮臺的老照片。經象嶼村老人通過地形、山勢辨認,基本可以確定為滬嶼炮臺。
附近閩江撈出古炮
去年,象嶼村村民在滬嶼炮臺遺址外的閩江作業時,打撈出一尊銹蝕嚴重的前膛炮,現已安置在南岸炮臺展示館。
這尊前膛炮體型較小,殺傷力很差,而同時期的南岸炮臺都裝配了當時較先進的克虜伯后膛巨炮。這也是導致滬嶼炮臺廢棄并在歷史中消失的原因。
鄭巧蓬認為,此次打撈出的前膛炮屬于滬嶼炮臺東口平射岸的一部分。目前,滬嶼炮臺僅存一點點遺址可以看到:炮臺位于閩江岸邊,采用城門式三合土護墻結構,炮位內部空間布局獨特,設有炮室、射孔、炮洞、掩體等,展示了當時的軍事工程技術水平。
目前,滬嶼炮臺的歷史遺存已得到妥善保護,相關部門正積極推進相關景區規劃設計,旨在融合歷史文化與觀光功能,打造具有教育意義和觀賞價值的旅游景點。(記者 徐文宇 文/攝)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定向運動聯賽第二站在林浦村舉辦2024-04-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