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剛過,福州氣溫逐漸升高,也催熱了防暑降溫飲料。各種罐裝涼茶、涼茶沖劑開始熱銷,也有一些市民在網上找來涼茶配方自己配制。福州市面上涼茶銷售情況如何?涼茶真的是消暑、降火的靈藥嗎?飲用涼茶要注意什么?對此,近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
氣溫與涼茶銷售齊升
13日中午,記者來到鼓樓區城守前路上一家“阿吉家涼茶”店,店內有竹桌、竹椅、竹編燈,搭配墻壁上的蓑衣蓑帽,中式的古樸之風撲面而來。二十四味涼茶、護肝涼茶、祛濕涼茶……小店菜單上,標注了涼茶輔助功效,還有相應配方,小瓶11元,大瓶18元,主打“純手工熬制、無添加”。
“夏天可以喝金錢吊葫蘆煮出來的這款涼茶,解暑,也對扁桃體發炎有幫助。”工作人員一邊拾掇著裝涼茶的塑料瓶,一邊向記者推薦。“喝涼茶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暑,天越熱,生意越好。”正帶著妻兒在店內喝茶的劉先生說,一到夏天,他和家人都愛喝現煮涼茶,感覺更天然健康。
除了街頭的涼茶小店,超市貨架上也紛紛擺上特色涼茶。在萬象城某超市內的飲料區,羅漢果夏枯草涼茶、枇杷秋梨露、洛神花陳皮……不少涼茶品類吸引了記者目光,有的產品直接以“涼茶”命名,有的則標注為“植物飲料”,但“草本”“熬煮”等字眼都是標簽上的高頻詞。
記者在樸樸等線上電商平臺上搜索“涼茶”二字后,迅速跳出金銀花露植物飲品、菊花茶等品類,其中不少都被列入了市民夏季飲品的必備清單。不久前,市民林女士就在線上一口氣買了一箱金銀花露。“夏天家中都會備一些飲品,可樂等汽水糖分太高,清熱降火的涼茶更合適。”她說。
涼茶飲用宜熱不宜涼
涼茶名稱帶“涼”,是否意味著應該涼著喝,甚至冰著喝,效果才好?13日下午,鼓樓區通湖路的中草藥茶飲店內,75歲的楊四姐正忙著給客人熱茶。去年年底,門店將玻璃門改為玻璃窗,直接把藥罐擺在窗前現煮,一掀蓋,中草藥香就滿街飄。
記者點了一款涼茶,拿在手里還熱乎乎的。“中醫認為,涼茶喝熱的效果更好。”擁有多年中醫從業經驗的楊四姐解釋說,夏季暑濕當道,喝熱的涼茶能讓人出汗,清涼爽快,也利于清熱解毒、健脾祛濕。
采訪中,記者發現,夏天有些人喝涼茶,喜歡先放在冰箱里冰鎮,認為這樣喝更冰爽。楊四姐告訴記者,這種做法不利于涼茶功效的發揮。“涼茶性味偏寒涼,如果冰鎮后再飲用,不僅喪失了熱飲作用,還容易損傷脾胃,出現腹瀉、腹脹等問題。此外,不要空腹喝涼茶,以免沖淡胃液、降低食欲。另外,涼茶應該現煮現喝,隔夜的不能喝。”她說。
除了“涼茶冰喝”的誤區外,部分消費者還認為“涼茶誰都可以喝”。而事實是,涼茶由中草藥熬制而成,并非人人適宜。對此,省消委會發布消費提醒,傳統涼茶種類和配方眾多,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有些中草藥成分并非適合所有人群。
其中,陽虛體質、脾胃虛寒、有肝腎疾病的人群不可大量飲用涼茶。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群慎重飲用涼茶。健康人也不能濫飲涼茶,過度飲用會誘發脾胃不適、胃腸道疾病等,且部分涼茶類產品中含有白砂糖成分,過多攝入可能會引發糖尿病風險。
省消委會提醒:
勿迷信涼茶宣傳功效
調理便秘、治療失眠、清肝清腸、提高免疫力……走訪中,記者發現,對于涼茶商家而言,各種“功效”往往是其核心招牌,也成為不少消費者愿意一試的重要原因。
省消委會表示,近年來,有些商家鋌而走險,在涼茶中添加熱鎮痛藥、抗生素等非食用物質,并過分夸大涼茶功效,出現類似“一杯見效”等說法,對此,消費者要提高警惕。
記者了解到,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涼茶屬于食品范疇,必須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也就是說,涼茶只能用純中草藥煎熬而成,任何在制作過程中添加西藥或其他違禁物質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然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行為隱蔽性較強,普通涼茶和問題涼茶很難從外觀上分辨。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盡量不要購買“三無”涼茶,更不要因為好奇去嘗試所謂“新奇”和“特效”的涼茶。警惕標稱有治療效果的涼茶,不要追求或過度迷信商家對其功效方面的宣傳,不宜以治療為目的長期服用涼茶。
消費者如果發現涼茶銷售者存在無證經營的情況,或懷疑涼茶生產經營者非法添加西藥等違禁物質的違法行為,應及時撥打12315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記者 沐方婷)
責任編輯:趙睿
- 筑好人才“蓄水池” 加多寶推動涼茶文化進校園2023-04-24
- 自制涼茶當“抗癌補藥” 姑娘越補越虛弱2020-04-15
- 福州市總工會將撥款15萬元采購涼茶 配送至各服務點2018-07-27
- 酷熱難耐涼茶該怎么喝?專家:看個人體質決定2018-05-19
- 廣州一老板在涼茶中添加感冒藥被抓 稱這個做法很普遍2017-07-25
- 五年相殺已到最后關頭 涼茶龍虎斗真會兩敗俱傷?2016-11-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長樂區松下鎮舉行2024年第二季度企業河長2024-05-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