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蔣佩琪扎根福州,續寫父輩的堅守與傳承
“我是連江的女兒”
時隔30年,蔣佩琪站上了父親蔣啟弼來榕投資創業的起點——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
“這片熱土,見證了太多兩岸同胞的奮斗與夢想,也承載了我們共同的未來與希望。”5月16日,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福建連江桃園體育娛樂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瀚元康養集團董事長蔣佩琪上臺作分享。比起“會長”“董事長”的身份,蔣佩琪更愿意稱自己為“連江的女兒”,這是她不會忘卻的身份。
蔣啟弼出生在連江縣東岱鎮,9歲時遠赴臺灣。20世紀90年代,他回鄉創辦福建連江桃園體育娛樂有限公司,修堤壩、建球場、設獎學金……游子對家鄉的熱愛,人們看得見、摸得著。2018年,蔣啟弼去世,當地群眾如今說起他,仍親切地稱呼“老董事長”。
2011年,蔣佩琪辭去美國的工作,回鄉接力成為年輕的“蔣董”,續寫父輩的堅守與傳承。30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不僅是當年種下的1萬多棵樹,還有生生不息的理想與希望。
蔣佩琪(右一)向參觀客商介紹福州溫泉高爾夫俱樂部。記者 鄒家驊 攝
回鄉的連江人
踏上電瓶車,小幅度打著方向盤,老張開始了一天的巡場工作。
連江縣貴安村村民張增棋是福州溫泉高爾夫俱樂部里的“村二代”,2004年起便跟著父親在這里工作,從后勤人員“小張”做到了綜合部主管“老張”,操辦著球場舉辦的大小賽事。
“別小瞧這里的水,這是流動的活水。”“這里有200多種野生鳥類,不同時節的最佳觀鳥位置我都一清二楚。”閑聊中,老張帶記者來到位于球場與潘渡溪交界處,只見一條長逾3.3公里的雙層堆石護堤,掩映在樹林里。
“30年前哪有這般景致,這些都是老董事長帶著我們一鋤頭一鋤頭干出來的,尤其是這條堤壩,有了它才有貴安村和桃源村的安寧。”老張口中的老董事長,就是蔣啟弼。
那時,球場所在地還是一片荒蕪的爛泥灘。對貴安村和桃源村的村民來說,每年汛期都是一道難關。“暴雨洪水淹入家門是常有的事,每年我們都要搬三四次家,更別提地里的農作物,都被洪水卷走了。”提及過往,老張滿腹心酸。
那時的“連江”,對于蔣佩琪來說,只是一個遙遠的地名。“我小的時候,父親常常提起連江,總說自己是連江人,說家鄉山好水好,是個世外桃源。”蔣佩琪說。
然而,現實與她的暢想相去甚遠。“當年我們的車就開到這,車門一開,到處是淤泥,連下腳的地方都難找。”1992年,陪著父親跋山涉水考察連江的情景,蔣佩琪記得特別清楚。
眼前的畫面讓蔣啟弼揪心,他蹚著泥漿,下決心改變村里的面貌,改善鄉親的生活。
很快,蔣啟弼就組織團隊進行實地勘察,最終決定在敖江畔投資修建堤壩。隨著一塊塊石頭有序砌筑,不到兩年,一條長達3.3公里的雙層堤壩牢牢護住兩個村莊,村民們告別水患之困。
“要讓家鄉獲得長久發展,留下一片綠水青山。”圍繞這個目標,蔣啟弼請來日本設計師加藤嘉一做設計,帶來臺灣的林草一號作為培育草種……世界各地的優質資源匯聚連江。
村民們經常看到,這位臺商頭戴安全帽、腳踩解放鞋,身穿樸素的布衣外套,拿著一沓圖紙,在烈日炎炎下認真核對每塊區域,檢查每片草坪。
“當年條件很艱苦,砂石、幼苗等物資,需要輾轉多地、耗費多日才能獲得,無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堂兄是個很嚴謹的人,對每個細節都摳得很嚴,力求完美呈現設計效果。”蔣啟弼的堂弟蔣啟文說。
堆填了幾百萬立方米泥土,栽種了數萬棵苗木,一座120公頃的生態球場就此誕生。
村里建了個高爾夫球場,這是一件轟動全村的稀罕事。一則招工簡訊,又成了村里奔走相告的大喜事。
“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應聘球童崗位,沒想到一干就干到了現在。”貴安村村民陳文琴亮出了一張老照片,在她身后,剛剛栽下的樹苗尚不及一人高。現在,她多了一個愛好,“蔣董鼓勵大家學打高爾夫球鍛煉身體,偶爾我們幾個球童也會相約在球場打上兩桿。”
初建時期的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受訪者供圖)
找到自己的路
一開始,對于父親的決策,蔣佩琪并不理解。直到2005年重回連江,眼見父親為家鄉平地起高樓、沙地變綠洲,她心里便滋生出濃濃的鄉土情結。“那一刻,鄉情的種子好像一下子被喚醒了,我是連江的女兒啊!”
2011年,蔣佩琪毅然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到連江安家立業,傳承父親的綠色家園,更承繼那份鄉戀和鄉愁。
留學歸來的蔣佩琪,為球場融入了新時代環保理念,持續改善球場的排水、用草、果嶺等基礎設施,引入敖江活水,構建生態體系。2017年,球場被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場地委員會評為“全國十佳景觀球場”。
一座球場,讓世界看到連江。怎樣帶動更多人投資家鄉?如何讓人才在鄉村留得下、站得穩、能發展?蔣佩琪日夜思考著這些事。
“父親可能是最早投身鄉村振興的那批人。”說到這,蔣佩琪的眼睛笑成了兩個彎彎的月牙,“他覺得自己的使命還沒有完成,希望由我續寫。如果能留下一個永續發展經營的產業,讓家鄉的子子孫孫在這么美麗的凈土上生生不息,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蔣佩琪漸漸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實現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蔣佩琪更大的目標。她看到大陸健康養老產業蘊藏的發展機遇,以桃園體育娛樂有限公司為基礎,成立了瀚元康養集團,想把球場周邊土地利用起來,打造健康療養、生態旅游、文化休閑、體育運動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建設一個國際性康養旅游目的地。
發展文旅康養,蔣佩琪還有另一份考量。“豐富的業態可以實現資金、技術、人才、資源、市場的匯集,為當地百姓、返鄉青年、來榕臺胞等提供良好的創業條件和氛圍,讓地方經濟實現長足發展。”
這一轉變,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連江,吳淑如就是其中一員。
“登陸”之前,臺青吳淑如是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覺得職業通道狹窄、路徑單一,這份工作好像到頂了。“大陸的人力資源會不會不一樣?”沉思數日,她決定跨過那灣淺淺的海峽,到大陸看一看。
輾轉四川、陜西、廣東等地,吳淑如看到大陸的機遇和挑戰,就在她想找個城市穩定發展的時候,蔣佩琪向她發出了邀請:“為什么不來福州看看?”
貴安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鄉風打動了吳淑如。“服務業傳遞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看到村民們在這里工作那么開心,我決定留下來。”她說。
瀚元康養集團的同事大多是年輕人,內部管理結構更扁平,蔣佩琪也樂于吸納大家的意見。
郭建志是慕名而來的臺青,現在是球場場務部機修主管。只見他略彎著腰,對照手上的檢修記錄,向設備的油門活動位置滴注少量機油。不久前,他引進臺灣4S店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標準化制度流程。“我們為每臺剪草機械設備、高爾夫球車建立臺賬,每月、每周進行有針對性的檢修和保養,以后吸納的新員工也能輕松上手。”郭建志說。
瀚元康養集團發展迅速,讓郭建志有了扎根連江的念頭。“在這里工作安心又舒心,我還做過行政管理工作,接下來更能大展身手了!”
“我們是這里的教練和球童,已經干兩年了。”在球場,不僅有本地村民、臺灣青年,記者還偶遇了來自寧夏的學生和老師。靈武市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楊佳林說,2022年起,球場和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學生可以在球童、教練、場務等不同崗位實習,畢業后無縫對接崗位需求,更快地獨當一面。
客商乘車參觀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記者 鄒家驊 攝
互相幫襯的一家人
還能為連江、福州做點什么?這是蔣佩琪經常問自己的問題。
2021年,蔣佩琪當選市臺協會會長。早在1994年市臺協會成立時,她父親蔣啟弼就是發起人之一。從桃園體育到瀚元康養,從引進臺青到牽手寧夏,蔣佩琪從“連江的女兒”成長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先行者。
在不少臺青眼中,蔣佩琪就像家里溫柔可親、樂于助人的姐姐。
2022年,熱愛體育的臺青魏文打算與朋友們開一家傳媒公司,聚焦體育運動,增進兩岸青年交流交往。
試水創業,對各項政策、手續還不了解,從哪里抓起?一頭霧水的魏文找到了蔣佩琪。
年輕的“弟弟”要創業,蔣佩琪并沒有馬上表示支持,而是詳細詢問了創業方案。聽到魏文做了大量調研,跑大陸市場、對接兩岸高校,對未來發展有清晰的規劃,蔣佩琪當即聯系市臺協會體委會工作人員,協助辦理相關手續,并鼓勵他們對接在榕體育教師,開展更多體育活動。
“如果需要場地,可以看看球場合不合適,能用的話就不要去外面租,把省下來的錢用在其他地方。”蔣佩琪叮囑道。
魏文和小伙伴共同成立了福州遠足體育傳播有限公司,眼下正忙著籌備首屆海峽兩岸(福州)青少年跳繩錦標賽。“會長待我們像家人一樣,時常關心我們的創業進展,毫無保留地幫我們對接渠道資源。我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樣,帶動更多臺青來榕就業創業,成為互相幫襯的一家人。”
如何讓初來乍到的臺灣創客融入福州?在蔣佩琪的規劃圖里,有一個獨立的區域,那就是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實訓基地,“越來越多臺灣青年來榕發展自己的事業,如果我能為他們打造一個‘溫暖的家’,增進交流互助,他們在福州就能快速成長起來。”
今年的海交會,參會臺胞總數超千人,創歷史新高。背后也有蔣佩琪的努力付出——
4月3日至16日,從福州前往臺北,拜訪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工商協進會等多家工商團體,敲定行程;
2月2日,往返榕臺,拜訪知名企業,商榷投資意向;
……
5月17日,百余名老友新朋集聚貴安,一輛輛電瓶車穿梭在一望無際的翠綠間,成群白鷺穿過綠林,優雅身姿與綠水青山相映成趣。
“大陸地域遼闊、產業多元、機遇很多,在海交會上,我看到每個在大陸創業的臺青臺商都充滿朝氣,有一股向上向前的闖勁,讓人深受鼓舞。”中華文化暨旅游協會理事長陳旻沁尤其關注面向康養產業、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和投資機會,了解到蔣佩琪的事業規劃后,他躍躍欲試,“今后,我將組織更多會員企業來榕考察交流,希望促成更多合作。我們約好了,以后要像親戚一樣常來常往。”(記者 潘倩 謝星星)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重點優化臺胞臺企來閩支付體驗2024-05-17
- 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在福州開幕2024-05-17
- 三代臺胞講述登陸故事:跨越海峽 圓夢榕城2024-05-17
- 臺胞樂“融融” 共享發展機遇2024-05-17
- 福建平潭:服務更親近 簽注更高效2024-05-15
- 福建平潭率先上線對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2024-05-15
- 平潭在大陸率先實現臺胞身份“兩證”互認2024-05-09
- 暖心服務助力在閩臺胞融入“新家園”2024-05-02
- 暖心服務助力在閩臺胞融入“新家園”2024-05-02
- 福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國臺辦介紹相關情況2024-04-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當海交會遇上國際博物館日 兩張國博館藏“0012024-05-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