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家園的召喚——從4任市臺協會會長看兩岸融合

      多任市臺協會會長相聚海交會(從左到右:陳奕廷、陳秀容、蔡圣、蔣佩琪)。記者 陳暖 攝

      對生活在海峽兩岸的人們來說,一陣海風吹過就像一種召喚——回家,回家。

      5月16日,一年一度的海交會在福州開幕。對臺商臺胞來說,海交會就像家庭聚會一樣親切。1994年,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首次亮相,后來招商月拓展為海交會,成為大陸最早舉辦的兩岸經貿展會之一。同樣在1994年,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成立。

      有這么一群臺胞,他們的父輩都是市臺協會創會副會長,更是海交會的老朋友。30年來,他們響應父輩的召喚,接力成為臺企“掌舵人”、協會“領頭羊”,投身福州“3820”戰略工程建設。

      這次,我們對話蔣佩琪、陳奕廷、陳秀容、蔡圣等4任市臺協會會長,他們與父輩的接力故事,傳遞出堅定的信念——兩岸融合發展是民心所盼,兩岸同胞越融合越幸福。

      “就到福州去”

      陳建男,陳奕廷的父親,福華紡織董事長,今年81歲。作為首批來榕臺商,他是市臺協會創會副會長,也是第四、五屆市臺協會會長。在臺商臺胞眼中,他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哥。5月16日,記者在海交會見到陳建男時,耄耋之年的他精神抖擻。

      “是因為福興投資區!”20世紀90年代臺商赴大陸投資時,福州各項基礎條件都不算最好。當記者問起陳建男來福州的原因時,陳奕廷替父親“搶答”。

      1990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倡導創辦福建省首個民辦投資區——福州鼓山福興投資區(現福興經濟開發區)。“敢第一個吃螃蟹”的陳建男,帶著8名工人就開干了,興建福興投資區第一批投資的紡織印染廠。

      福建臺灣近,從福州回臺灣很近。福興投資區離馬尾港近,貨物進出方便。更重要的是,回大陸創業,心里踏實。”陳建男回憶,當時從蓋廠房到安裝生產設備再到招工培訓,公司在短短一年內就投產了。

      “深圳照明供應鏈相對成熟,上海光學人才集中……”

      “你不用考察了,我們就到福州去。”

      彼時,臺商蔡兆章同樣也在謀劃投資創業,面對兒子蔡圣的建議,蔡兆章的選擇很堅定。

      “先父是從福州到臺灣的,回鄉投資在他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同來參加海交會的蔡圣,回憶起父親的決定,依然記憶深刻。

      還是福興投資區。1991年,不到30歲的蔡圣在這里籌辦福州協特來照明有限公司。

      相比福興投資區所在的晉安區,連江縣則偏遠得多,但這是臺商蔣啟弼的家鄉。

      “30多年前,先父執意要回到連江創業。”每次來到貴安村的高爾夫球場,現任市臺協會會長、福建連江桃園體育娛樂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蔣佩琪總會想起自己第一次來時,這里還是一片爛泥灘。

      1990年,蔣啟弼決定在貴安村興建溫泉高爾夫項目,回鄉后發現這片灘涂地每逢臺風便頻發水患。他沒有急著開發,而是移山填土,建起了防洪堤壩。如今,這座堤壩還在保衛當地村莊。

      十幾歲就到臺灣討生活,一直希望能回家鄉投資的,還有臺商陳信維。早在1987年,他就從臺灣輾轉來榕,先后在市中心投資建設了先施百貨和先施大廈。“先父當時就是要建一個高檔的百貨商場,不僅賣高檔貨,還要提供免費的手扶梯。”陳信維之女陳秀容回憶。

      時光流轉30年,今年海交會上,蔣佩琪、陳奕廷、陳秀容、蔡圣同臺相聚。對父輩們當年來榕投資創業的故事,他們認為是“家園”的召喚,更有“親人”的關心愛護。

      1994年6月21日,福州市臺資企業現場辦公會在鼓山鎮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當場宣布,在市外商投資企業領導小組中,專門建立對臺經濟工作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對臺經濟工作有關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類似的現場辦公會,協調解決臺商投資、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

      “除了現場辦公會,那時還有‘一棟樓辦公’。我們要辦的各種手續,在里面轉一圈,就OK了。”蔡圣回憶說。

      很快,就在1994年10月27日,在各行各業施展拳腳的“臺商一代”相聚在一起,成立在榕臺商的“家”——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

      追尋父輩的腳步

      “回來看看吧。”1992年,在美國求學的蔣佩琪接到父親一通又一通電話,讓她回連江看看。當時她只是把這當成一次郊游,不理解父親為什么要在一片爛泥灘上建高爾夫球場?

      2011年,母親的電話再度打來。這一次,她決定回去接手父親的事業。站在父親的肩膀上,蔣佩琪有底氣和闖勁。看到大陸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機遇,蔣佩琪計劃在連江打造兩岸康養產業融合示范區。

      比起蔣佩琪主攻的三產,陳奕廷經歷的是傳統制造業的融合發展。

      “那時訂單排滿了全年,產品一做出來大家都搶著要。”1997年,25歲的陳奕廷隨父親來到福州。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要么轉型升級,要么產業轉移。陳奕廷的選擇是——留下。“靠著技術、產品、節能降耗等不斷創新,公司年營業額穩步提升。”

      追尋父輩的腳步,這群“臺商二代”除了創業、守業,還分別在不同時期接過父輩“會長”的接力棒,為兩岸融合發展搭建起橋梁。

      2009年8月,蔡兆章辭世。同年9月,蔡圣當選第八屆市臺協會會長。“拿到會長印章時,我更加意識到我有責任為兩岸融合出更多的力。”蔡圣認為自己在任的幾年,是兩岸大交流的時期,“早上在臺北,下午在福州”是他的工作常態。正是這樣一次次的“穿針引線”,為更多“見面”“合作”奠定了基礎。

      2014年,陳秀容當選市臺協會第十屆會長,這也是福建省臺協會第一位女性會長。

      女性獨有的細膩讓陳秀容關注到女性臺胞、臺商的融入和發展。很快,她主導成立了臺商婦女組織“牽手之家”,在生活、創業上提供無微不至的支持。

      2016年,陳奕廷接任市臺協會會長,留下“父子兩會長”的佳話。這個階段,大陸持續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在陳奕廷看來,他要讓更多臺胞感受到同等待遇不是空話。

      “我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家有問題都可以問我。”來榕27年,這是陳奕廷最常說的話。他與福建姑娘喜結連理,育有兩兒一女,并先后成為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火炬手、福建省首位臺灣居民居住證領取人、首批獲評福州市勞模的臺胞等。新冠疫情發生后,陳奕廷還倡議取消延續了26年的臺商“春酒”晚宴,發動臺胞、臺企捐款籌資超500萬元。

      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讓兩岸青年互學互鑒、同心追夢,這是幾任會長的共識。其中,臺灣教師是“會長”們十分歡迎的群體。

      馬彥彬、陳昭志、王量弘……兩岸不斷融合,在榕臺灣教師也越來越多。2018年,福州市臺協會成立人才委員會,這也是全國首個臺協人才委員會。如今,福州已經成為臺灣教師選擇落腳的“首選站”,在榕高校有臺灣教師280多人。

      “還有很多青年與擁有資金的‘臺一代’、擁有根基的‘臺二代’不一樣,他們想來大陸,但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蔣佩琪告訴記者,從早期的創業基地,到各式各樣的交流活動,再到點對點的精準引進……越來越多臺青在協會和前輩的搭橋下,來到福州、走向大陸。

      臺青何國任實現了從“打工人”到“創客”的身份轉變;臺青李昭輝創辦的福建春秋展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一家無人問津的初創企業成長為“新四板”掛牌企業……

      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賦予福建福州更大的使命。

      面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蔣佩琪認為兩岸經貿合作的前景是廣闊的,潛力是巨大的。在她的推動下,2022年9月,全國臺企聯產業工作委員會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進辦公室落地市臺協會。如今,市臺協會會員由創會時的162家發展至目前近400家,涵蓋電子、汽車、精密儀器等30多個行業。

      “我要來大陸”

      一代接著一代,一任接著一任,回家的召喚從未中斷。見證了父輩回家的艱辛,“臺商二代”們更希望能成為新一代臺灣青年回家的“引路人”。30年來,大家接力在福州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海交會的舞臺上,臺青曾芝穎笑容甜美,自信、堅定。她以自己在福建沉淀了6年的鄉建鄉創經驗為底氣,向廣大臺青發出召喚——我們團隊正在創建“城鄉永續學院”,希望更多的臺青來大陸體驗和創造超過100種生活方式。

      2016年,身在臺北的曾芝穎決定到大陸闖一闖。這也是陳秀容發起的馬尾三創基地落地第一年,在大陸“沒有根基”的曾芝穎選擇入駐基地并成立文創公司。2018年,在第六屆海峽青年節美麗鄉村設計大賽中,她拿下福州閩清縣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項目,開啟了參與福建鄉建鄉創之路。

      找準了賽道,她和團隊一路奔跑,在福州、尤溪、仙游、泰寧等地同時推進10多個鄉建鄉創項目。2021年,她獲評福建省臺灣青年“創業之星”。次年,她與她的團隊獲得第十九屆“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

      就在曾芝穎來榕后的第二年,已經是臺灣逢甲大學校長特別助理的馬彥彬應陽光學院邀請,來到福州。剛開始,他的想法很簡單,當時大陸正在推行創新創業教育,他想來福州試試。

      一開始馬彥彬只是請了半年假,后來是3年假,再后來干脆辭掉臺灣的工作。

      2018年,市臺協會成立人才委員會,馬彥彬被舉薦為主任委員。在他的引薦下,臺灣教師黃柏欽夫婦也入職陽光學院。隨著在榕臺灣教師越來越多,馬彥彬還在陽光學院成立了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搭建臺灣教師引才服務平臺。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小家”到“大家”,像這樣尋夢而來的臺胞,30年來從未間斷。前段時間,在臺胞過渡性住房短暫休整后,臺青林柏言帶著滿意的offer以及美好的心情前往追夢下一站——深圳。

      雖然沒有留在福州,但是福州的對臺政策、臺胞公寓的朋友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我和大家約好了,會常回‘家’看看。”

      回家,回家。30年來,回家的召喚從未中斷。

      在海交會上,從四川成都趕來參會的星點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創辦人郭弘揚,看到了新一代臺青“登陸”的新模式。

      “大陸很大,每個臺青都可以找到適合他們發展的城市。”郭弘揚說,福州有非常全面的政策,幫助“首來族”降低試錯成本。

      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我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兩岸同胞的接力奮斗中實現。(記者 謝星星 唐蔚嬙 馮雪珠)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馬里奧賽車:世界》新增2個游戲模式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