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人工智能的能力有可能超過人類的能力,人和機器人共存的世界就是我們的未來世界。”
“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提高新質生產力,就是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而不是光講數量。”
“人工智能基于巨量的數據,賦能千行百業,能給我們帶來無限場景。”
……
23日,作為數字峰會的特色活動,院士專家行(論壇)舉行。論壇以“新要素環境下的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9位數字經濟方面的大咖,圍繞“人工智能賦能下的數字技術創新”“人工智能賦能下的數據要素價值釋放”主題,展開高端對話,深入剖析在新技術、新政策、新市場等多重新要素的影響下,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模型以其強大的數字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不斷與各領域交叉融合。那么,人工智能有哪些發展趨勢?如何更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是我國著名的地球空間信息專家,他認為,利用人工智能管理數字技術,可以形成新質生產力。例如,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農具結合,通過大數據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可以打造精準農業、智慧農業;與汽車激光雷達結合,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處理,可以打造自動駕駛系統;與公共視頻結合,進一步保障公共安全……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的動力和引擎。”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研究員、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黃殿中看來,大數據可以作用于不同的場景、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主體,釋放出倍增效應。他以福建的大黃魚為例,“福建大黃魚產量占全國8成以上,離不開智能養殖。漁民可以實現‘手機養魚’——通過手機控制網箱翻轉、養殖過程的生態管理,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張平認為,數字經濟要真正推動生產力發展,還需要將其和實體經濟相結合。他認為,福州可以將數字技術和數字空間所做的洞見和實體經濟相結合,為實體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認為,原始的數據變成數據資源,然后從數據資源變成數據資產,再變成數據要素,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記者 林晗)
責任編輯:趙睿
- “數”聚古厝 共繪智慧生活新圖景——“有福之州·對話未來”系列活動首日亮點掃描2024-05-24
- 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今天開幕 25日起向社會公眾開放2024-05-24
- 數字峰會即將舉辦,還有這些數字應用場景體驗點等你來玩!2024-05-24
- 香港首次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設展2024-05-24
- 院士高峰對話 共繪數字經濟新藍圖2024-05-24
- 激發新動能 福建加“數”跑——寫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之際2024-05-24
- “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算云生態大會”即將開幕2024-05-23
- 2024智算云生態成果展即將啟幕,共繪數字中國新畫卷2024-05-23
- 數字峰會現場體驗區23日至27日開放 4種方式可預約參觀2024-05-22
- 省領導檢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全要素演練2024-05-2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今天開幕 25日起向社2024-05-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