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產周期智慧循環管理,多種設備和技術業內首創
超級“交換機”亮相烏龍江畔
建筑外觀猶如一臺超級交換機,數字化貫穿產品從進料到出廠過程,實現全生產周期智慧循環管理,生產、組裝、測試、包裝全自動化……經過3年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位于倉山智能產業園的銳捷網絡數字化智能工廠已經建成試運營,成為區域智能制造標桿,并作為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應用場景體驗點對外亮相。5月25日,記者走進這臺超級“交換機”,探尋銳捷網絡的智造密碼。
銳捷網絡數字化智能工廠整裝車間。(受訪者供圖)
銳捷網絡數字化智能工廠整體占地1.9萬平方米,智能制造、5G互聯、綠色制造是其核心設計理念。走進位于2樓的智能倉儲中心,微光閃動,偌大的空間里看不到一個人影,智能立庫里的零部件沿著軌道自動出庫。AGV(自動導引車)小車緩緩移動,像一個不知疲倦的“托盤”,自動接收控制系統發出的信號后,將一件件物料運載到指定位置,他們甚至會自己乘坐電梯。“這里集成了多個操作系統的‘智慧大腦’,實時追蹤物料的狀態,幫助掌管著原料的入庫、存儲、出庫,在黑暗無燈的情況下同樣可以高效運轉。”工作人員介紹。
生產車間里鮮見人影。記者看到,單板車間生產過程全自動化,在數百套高自動化設備的支撐下,SMT(表面貼裝技術)表貼、DIP(雙列直插封裝)組裝、ICT(自動在線測試儀)測試一條流,結合數字化和AI技術,實現效率質量大幅提升。抵達整機車間,機器臂遍布整條流線體,產品的組裝、測試、包裝等工作全自動化,精準高效。
“數字化智能工廠年產能數十萬臺設備,可實現80%以上的生產自動化率和90%以上的數字化率,我們180分鐘就可以完成SMT上板到下線的全過程,單板良率大于99%,生產周期減少60%。”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工廠車間“無人”的背后,是智能工廠擁有的“最強大腦”和眾多先進設備在起作用。作為行業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及解決方案提供商,銳捷網絡依托持續的研發創新和快速的市場拓展,在交換機、無線產品、云桌面等多個產品領域位居市場前列。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企業目前在福州、北京、上海等地擁有8大研發中心,2023年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19%以上,研發人員數量占員工總數超55%,專利申請量超過2500個,2023年營業收入115.42億元。
“數字化智能工廠產線多個設備為銳捷網絡自主設計開發,整機車間測試實現了流動中測試,均為業界首創。”上述人員介紹,智能工廠里將表貼元器件貼放在焊盤指定位置的貼片機,貼裝精度可達±35微米;回流焊區17個溫區,每個溫區的溫度控制精度在1℃以內。“工廠生產環節采用特色循環節能設計,全年可節約用電180萬千瓦時以上,助力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
銳捷網絡相關負責人介紹,銳捷網絡數字化智能工廠的建設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工廠投用后,將極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數字福建、數字福州、數字倉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王玉萍)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當“老齡化”遇上“數字化”2024-05-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