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成為更多人的“詩與遠方”
——福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村美人和、業興民富,是怎樣的一幅圖景?
初夏時節,不妨來福建福州看一看,到廣袤鄉村走一走,踩著田埂,聞那果蔬芳香;或是望那浩蕩江河繞過青山,連著湖海,娟秀地勾勒“詩與遠方”;或是踏入敞開的村居,聽村民擇菜話家常。
大城市里也有小鄉村,小鄉村也能擁有大前景。
近年來,福州農林牧漁業年總產值超千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在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并成功入選全國市域改革案例。
持續領跑的背后,福州仍不斷努力,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因地制宜、開拓進取,在新階段、新賽道上走出獨具福州特色的振興路徑。
以業為基 強村富民
有山有海,有林有田,福州的自然稟賦,既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獨特優勢,又意味著高難度挑戰擺在面前:一是物產豐饒,難以抉擇;一是資源束縛,難以擴面。對此,福州如何解答?
深挖“土特產”,精準培育特色產業。
向東望去,全市漁業重鎮——連江縣筱埕鎮,“半個身子”嵌入蔚藍海域,一代代漁民在此耕海牧漁,產出海帶、鮑魚、大黃魚、三倍體牡蠣等數十種海產。
每年3月,筱埕鎮官塢村漁民們都忙著收割海帶。從“配角”到“主角”,海帶產業做強的關鍵,在于本土的“苗種自由”。“‘黃官一號’‘閩優一號’等都是我們自主培育的優質苗種,海帶畝產量可以增加到25噸,品質、成活率都更高,深受市場歡迎。”連江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哲龍說。
如今,全國每2株海帶苗就有一株來自連江,海帶養殖面積近10萬畝,年產值約30億元。除了連江海帶,還有閩清橄欖、福州茉莉花茶、長樂甘薯等山海間獲得的特色農產品,在豐富百姓餐桌的同時,逐漸成為當地的特色主導產業。
黑科技賦能,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位于永泰丹云鄉的“金蛋工程”,自落地起就備受矚目。鴨舍內,自動化上料、供水、清糞,運轉中的蛋鏈,將一顆顆新鮮鴨蛋傳送至集蛋車間,日產鮮鴨蛋25萬枚以上,在“鴨蛋界”掀起一場“動力革命”。
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動能激蕩。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3.5%,共建成2個全國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13個省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以及30個省級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
布局全鏈條,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一株枇杷樹,還能結出怎樣的“果”?“中國枇杷之鄉”福清一都鎮,通過品種改良、綠色種植、直播帶貨、游客采摘,5萬畝枇杷林年產值超6億元,尤其在家庭電商的帶動下,平均每戶年增收2萬多元。
開發枇杷膏、枇杷罐頭,釀制枇杷酒,舉辦枇杷季,一都鎮加大力度擦亮枇杷品牌。“興業態、深融合、打品牌,產業的振興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心劑。”一都鎮黨委書記俞強說。
放眼全市,各地找準優勢產業后,開始由“單兵突進”轉為集群發展。福州借鑒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優化布局,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園)、一縣多園”梯次發展格局。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四類園區18個、省級106個。
生態優先 全域推進
“村更美”“水更清”,問起福州村民生活變化,樸實的兩句話里藏著滿滿的獲得感。
步入羅源飛竹鎮斌溪村,溪水環繞,古木參天,滿目清新之色。
好生態,是斌溪村的招牌。斌溪山多地少,村民多以種樹、伐木為業。“兩山”轉化下,斌溪種下千米藍花楹道,建設游客接待服務中心、釣魚臺等文旅新設施。“通過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改善了村居條件,還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游玩。”斌溪村駐村第一書記辛寶奕說。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行走于山水福州,一個個“斌溪村”映入眼簾,展現勃勃生機。
近年來,福州從群眾需求出發,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機制,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六清一改”等行動,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等治理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如今,全市2000多個村莊告別臟亂散差,上百個村莊成為鄉村振興星級村,街道整潔、屋舍儼然的美麗鄉村早已成為尋常風景。
美麗鄉村孕育美麗經濟。
“五一”期間,閩清雄江鎮火“出圈”,美景撲面、游人如織。
“現在江邊成了打卡地,跟一年前的風景大不相同。”雄江鎮黨委委員黃鳴遠介紹,雄江水質好,村民爭相投放網箱養殖魚蝦,水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今年起,雄江鎮壯士斷腕,全面清退庫區網箱。
漁民上岸,能做什么?或在江邊發展休閑垂釣,或當起了民宿管理員、護林員,依托好風景,開拓好錢景。同時,雄江鎮還引入臺灣團隊駐村,積極開展橄欖湖創客小鎮建設,深挖文旅資源,共建共創美麗雄江。
數據統計,2023年,全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000萬人次,鄉村旅游收入超80億元。鄉村,正在成為更多人的“詩與遠方”。
此外,在奔赴“綠富美”的路上,福州主張內外兼修,始終堅持五個“留住”,不僅要留白、留綠,還要留舊、留文、留魂,守住鄉村的根脈。
以“千年古鎮、江口明珠”揚名的長樂梅花古鎮,近年來集結動員各方力量,累計投入超3000萬元修復提升東門樓、西施弄、古城廣場、將軍山公園等多個場所,喚醒了梅花古鎮鄉愁記憶,令古鎮煥發新生。
善治善為 賦能振興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在晉安區日溪鄉日溪村,一座“黨群議事亭”就設在村頭顯眼處。在這里,“村中大小事,不出議事亭”已成為傳統。
每年臍橙豐收季,村民的銷售難問題總會拿出來議一議。去年底,由村黨支部牽頭,將人才和技術引到亭中,憑借幾場“板凳會”,為臍橙謀得新出路,有效地化解難題。
黨群一條心,共赴致富路。福州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建設長效機制,并推行中心村黨委、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服務隊+工作組+合作社”等模式,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實現全市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比例超八成。
黨建引領下,鄉村善治場景多點開花,治理方式不斷創新。
以網格精準解難。近年來,福州探索打造“縣、鄉、村”三級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劃小劃細治理單元,吸納各級黨員、群眾加入網格員隊伍。網格員鄭雯每天至少要在網格內巡查1次,“居民有難題,總會第一時間找到我們”。
以數字提升效能。數字賦能下,黨務、村務、財務“三務”線上公開,通過手機就可以跟進查詢;醫社保、宅基地等業務,足不出戶可網上辦理;搭建起的健康監管平臺,可以遠程監測在家老人血壓等數據。
以文化春風化雨。去年夏天,一場場戶外籃球賽,讓福清東張鎮寂靜的小村沸騰了。村BA、村晚等一系列活動接連舉辦,為村民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精神文化產品供給,激活“一池春水”。
黨建聚合力,創新促發展。如今,廣袤鄉野中,網格化、數字化、積分制等治理方式創新更迭,基層治理逐步向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邁進,村民的生產生活體驗、幸福感節節攀升。
回鄉,開始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鄉村有好生活、好前景,我們這些返鄉青年也能看到新希望。”6年前,鄭成林回到閩侯荊溪鎮埔前村,創建自有品牌“閩食福”、打造“線面IP”,成功帶火了家鄉支柱產業手工線面。“對比從前,每斤線面收購價提升3毛錢,每戶增收2萬元,特別有成就感!”
全面振興,人才是底氣。一年來,福州重點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5000余人,引導更多新農人、農創客、鄉賢等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勾勒出越發美好的鄉村未來。
“我們將持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循序漸進,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市委鄉村振興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福州將深化拓展“三爭三領”行動,大力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堅定不移朝著農業農村現代化邁進,繪就有福之州和美鄉村新畫卷。(記者 藍瑜萍 通訊員 林建火 鄭泓)
責任編輯:趙睿
- “香飄萬粽,端午傳情”主題活動在五鳳山名居小區舉辦2024-06-06
- 福州愛爾眼科醫院劉健主任研修歸來,專家門診恢復2024-06-05
- 福州:風起帆張 向海圖強2024-06-05
- 端午期間,福州這些道路實行臨時交通管制!2024-06-05
- 福州:哄抬考生住宿價格 最高罰款300萬元2024-06-05
- 福州曝光4起特種作業典型案例 涉及安排無證人員上崗、使用偽造的證件等2024-06-05
- 注意!30處路段易堵1處危險 交警為市民端午假期出行支招2024-06-05
- 福州多個社區舉行端午節活動 以粽為媒共敘鄰里情2024-06-05
- 福州這家洗車店關門“跑路”,充值會員遭遇退款難……2024-06-05
- 福建省計量測試學會開展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科技活動周系列科普活動2024-06-0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長樂區鶴上鎮開展“企業河長”聘任儀式2024-06-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