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項目一線,為三大產業集群建言獻策;面對面交流,話傳承育“新苗”……為充分發揮銀發人才作用,福州市馬尾區以“1+N”模式,構建充分發揮銀發人才效能的工作機制,廣大離退休黨員干部發揮余熱,積極參與社會經濟民生事務。其中,“1”是整合核心資源,組建一支銀發人才隊伍;“N”是功能拓展延伸,引導銀發人才發揮正能量,在各自熟悉的領域爭當先鋒、再建新功。
組建銀發人才隊伍
搭建供需平臺
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儲能、水產品預制菜是馬尾打造的三大產業集群,去年馬尾獲評“中國水產品預制菜之都”。馬尾區銀發人才以調研團形式走訪亭江出口加工區內的水產品預制菜企業,深入了解預制菜的前端食材、中端加工、末端消費等方面并建言獻策。
為了更好地發揮離退休黨員干部力量,馬尾區委老干部局牽頭,統籌推進銀發人才工作,通過加強與黨建黨務、科教文衛、基層治理、法律法規、農業農村、體育藝術等6個對應機關事業單位及10個基層社區協作配合,建立了1個區級銀發人才基層聯系點、6個集中專業優勢的銀發人才工作室、10個基層老黨員黨建工作室等核心載體,共同搭建供需平臺。
平臺聚集了黨建黨務、科教文衛、基層治理、法律法規、農業農村、體育藝術等6個領域的100多位銀發人才。他們是“1+N”模式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該模式運行的基石。
建立多個體系
除了積極建言獻策,馬尾區還引導銀發人才參與社會經濟民生各領域,由此有了功能拓展延伸的“N”,建立了一個個體系。
紅色文化傳承體系。老黨員通過多樣化的宣講活動,包括社區紅色宣講、紅色教育資源點志愿講解等,構建立體化紅色文化傳承機制。老黨員杜進興離休后,經常進校園和社區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他自制了30多個主題課件,其中7個課件被省、市關工委采納并推廣。對馬尾眾多銀發人才而言,盡管已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但他們說“黨員永遠不退休”,利用自身優勢,傳遞正能量,引導和感召離退休干部和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馬尾現有以紅色文化傳承者杜進興命名的新港進興黨建工作室、以書香文化傳播者陳長桂命名的馬限長桂黨建工作室、以正能量傳播者洪可淮命名的沿山可淮黨建工作室等基層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室。工作室老黨員加入馬尾區委主題教育宣講團,開展主題教育專場宣講10多場、社區紅色宣講60多場;走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潮江樓等紅色教育資源點開展志愿講解活動20多場;以“課前十分鐘”進醫養教示范點,打造紅色課堂。設在馬尾鎮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馬尾區老年大學福州新蓮花醫院教學點,是福州首個縣(市)區醫養教結合輻射周邊鄉鎮的老年大學教學點,也是馬尾探索政府主導、民營企業參與的醫養教協同推進模式的有益嘗試,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基層治理優化體系。馬尾組織老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樓棟長、網格員等,成立銀發治安巡邏隊,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目前,馬尾區有52名老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委員,80多名老黨員擔任樓棟長、網格員,銀發治安巡邏隊隊員平均年齡達73歲,每天晚上在小區志愿巡邏,截至目前已志愿服務580個小時。在社區治理方面,老黨員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垃圾分類為例,老黨員以身作則推動垃圾分類,帶動居民積極踐行新時尚。在小區設立的垃圾分類引導點,老黨員亮出自己的名字、電話,供居民隨時了解垃圾分類工作進展。
民生服務深化體系。銀發人才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援助、職業指導、技能培訓等多元關懷服務,如失獨、傷殘家庭的心理疏導以及婦女創業扶持等。截至目前,已為30多戶失獨、傷殘特殊家庭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疏導等,并加入福建省12355青少年心理咨詢服務熱線,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導、人生觀指導服務超過100個小時。同時,為馬尾區婦女對接相關資源,協助21名婦女從事馬尾船政夜市攤位經營,增加她們的經濟收入,緩解家庭經濟困難。
鄉村振興智力支撐體系。馬尾區組織銀發人才在鄉村開展黨員理論學習、主題教育等,開展“淺談朱熹廉潔文化”廉政教育活動,舉辦鄉村讀書分享會,并協助舉辦馬尾區第三屆“村晚”,吸引1300多人次共聚鄉村,沉浸式體驗民俗和鄉村文化。亭江鎮閩安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州戍守臺灣將士墓群、亭江炮臺,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迥龍橋。保護這些文化遺產,離不開楊成和的貢獻,2000年退休后,楊成和20多年如一日潛心研究閩安文化,福州戍守臺灣將士墓群就是他翻山越嶺找到的。他到圖書館、檔案館查找史料,梳理總結,再把這些內容講給游客聽,至今已義務講解2000多場。亭江鎮長柄村處在加速發展的關鍵期,迫切需要人才、技術、知識、資金等要素的強力支撐。長柄村組建了鄉村振興顧問團,成員包括趙肅岐等8名鄉賢。他們發揮智囊參謀、顧問助手作用,把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優秀的項目引進來,為鄉村振興獻策獻力。
非遺文化傳承與推廣體系。馬尾區銀發人才積極推動非遺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軍營、進學校,通過剪紙課堂公益活動等形式,加強非遺傳承。2023年以來,共開展剪紙非遺傳承活動31場,受眾1245人次。
法律援助促進和諧體系。馬尾區以銀發人才的專業法律知識和經驗,參與法治宣傳教育、救助弱勢群體、調解鄰里糾紛、為基層單位和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在馬尾鎮,銀發調解員劉福華主持了一個金牌調解室。她2011年退休后,擔任人民調解員,有時一天處理五六起糾紛,復雜的糾紛調解到晚上、快下班又接到一起調解等是常有的事。雖然經常顧不上家里的事,但她樂此不疲。以她名字命名的劉福華調解工作室被福建省司法廳評為“人民調解先進集體”。她的丈夫翁品增也積極發揮余熱,成為馬尾區法院的調解員,經常參與案件調解。
以老帶新傳承薪火體系。銀發人才發揮傳幫帶作用,積極分享經驗做法,幫助年輕人學習和成長。馬尾區委老干部局舉辦了“循跡溯源學思想 我與‘墩苗’干部話傳承”活動,組織10名離退休干部與48名“墩苗”干部面對面交流,通過一個心愿、一份祝福、一段往事、一份寄語等“四個一”,助力年輕干部茁壯成長。活動中,1956年入黨的游鳴向大家展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以及不少老照片。“一生不圖名,終生不懈怠,見榮譽讓人,見困難勇敢頂上,怕苦莫要干革命,利己莫進黨的隊伍來。”游鳴把他參加革命時老首長的諄諄教導告訴給年輕干部,希望他們牢記教導、一心向黨、奮勇前行。馬尾區銀發人才還攜手扎根一線的青年干部走進臺江區蒼霞街道,循足跡、學思想、話傳承、談感悟。作為蒼霞棚屋區改造的親歷者,退休干部楊木澤深情講述了蒼霞棚屋區改造的故事,并帶領青年干部走進上下杭,帶他們回溯建設有福之州的奮斗歷程。
通過構建“1+N”的銀發人才工作機制,馬尾區動員了一批經驗豐富、熱心公益的銀發人才。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不僅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在各項公益事業中取得顯著成果,贏得社會各界高度贊譽。(作者 歐陽進權 周小娟)
責任編輯:趙睿
- 紅領巾愛祖國 榕臺攜手共繪團圓夢——馬尾區榕臺青少年微劇游六一游園匯2024-06-01
- 馬尾專項整治餐飲油煙擾民2024-05-31
- 女孩被拐36年 馬尾警方助其一家團圓2024-05-29
- 全民健身“兩馬”主題跑在馬尾開跑2024-05-18
- 馬尾區河長辦聯合福州經開區幼兒園開展護河宣傳活動2024-05-15
- 聚焦項目建設 發力三大產業 馬尾經濟運行實現首季度“開門紅”2024-05-13
- 為地鐵2號線東延線施工讓路 馬尾魁岐橋將被拆除復建2024-04-26
- “兩馬”海上貨運直航啟動 助力閩臺跨境電商2024-04-10
- 馬尾:盤活低效用地 聯東U谷三期擬明年底投用2024-04-08
- 馬尾多部門合力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難題2024-03-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高新區江濱路北段將拓寬成八車道2024-06-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