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廣場一些培訓機構開始了暑假班招生。記者 池遠 攝
繼上月福州地區的3家金寶貝早教機構同時停課后,近日,又有覓蒙等兩家連鎖教培機構“爆雷”,令許多消費者措手不及。報班容易退課難的預付制消費,和“九龍治水而水不治”的部門監管,讓教培機構屢屢站上“暴風口”,暴露了一系列行業亂象。
此前風波未平
又有機構閉店
“經過10多天的加緊聯系,中心現在獲得了20多家機構的無償支持,來承接會員的課程,盡可能減少大家的損失。”5月底,此前已停課的金寶貝早教客服向家長們發送了一份轉課通知。
然而,很多家長對這樣的轉課方案并不認同。“這相當于霸王條款,除了轉課,沒有其他選項。”在金寶貝為3個孩子購買了100多節課程的劉卿(化名)告訴記者,按照方案,能轉去的機構有兒童攝影、英語啟蒙、機器人編程等課程,大部分機構都需要2節~3節的金寶貝課程才能兌換1節課,有的還需要另外交錢。“即便是等比例轉課,家長也是吃虧的。因為金寶貝收費較高,每節課均價在200元左右。”劉卿說。
眼看退費無望,有的家長自發組織復課,以減少金寶貝“跑路”產生的損失。在金寶貝東二環泰禾中心店,記者看到,不少年輕夫妻帶著孩子來“刷課”。
“復課是我們家長自己掏錢自救的辦法,是及時止損的無奈選擇。”帶著孩子來上課的陳女士告訴記者,6月1日起,金寶貝東二環泰禾中心店復課,家長需要額外繳納每節課29元的費用,用于支付場地租金和老師的工資。“有時一次上2節課,盡量快點消耗掉剩余課時。”她說。
在該中心前臺,一名老師告訴記者,有500多位家長選擇復課,上課內容和以往一樣,但復課只上到8月30日。“我們也聯系不上老板,也在走維權討薪之路。”這名老師說。
金寶貝閉店風波還未平息,又有兩家連鎖教培機構“爆雷”。6月18日,水育機構樂海豚歡樂頌校區發布閉店公告;19日,親子游泳機構覓蒙同時關閉晉安、倉山、臺江的三家門店。
“18日還在賣課,19日就閉店,沒有轉課、退費等任何方案,太氣人了!”在覓蒙購買了大課包的鄭女士說,覓蒙此次閉店,涉及上千會員,金額近千萬元。
監管漏洞明顯
早教領域“留白”
商家閉店讓消費者氣憤,讓他們無奈的,還有維權之難。
“如果不是商家跑路,維權無門,我們可能都沒發現,這些教培機構竟然沒有部門監管。”鄭女士說,作為家長,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教培機構幾乎都是預付制辦卡消費。“我們也很清楚這種模式的風險,但沒有辦法。”她說。
早在5月金寶貝閉店時,家長們除了向公安機關報案,也在12345平臺上反映過。倉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查回復稱:“金寶貝倉山店已經辦理營業執照,現場該公司大門緊閉,企業負責人失聯。”將該公司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后,因找不到被訴方,該局根據相關規定依法終止調解。
教育部門有辦法嗎?市教育局有關人員告訴記者,學科類培訓機構由教育部門監管,早教機構由衛健委監管。市衛健委則表示,他們只負責0~3歲的托育機構。
記者從福州市校外培訓機構整治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發布的消息得知,教育部門具體負責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科技、文旅、體育、人社部門分別具體負責科技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職業技能類培訓機構的審批和日常管理。
一番調查發現,金寶貝歡樂頌店和東二環泰禾中心店未向教育局及衛健部門備案,早教機構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經營范圍涉及健身休閑、幼兒洗浴的覓蒙,體育部門也表示沒有介入。
就在4月底,全市校外培訓治理工作部署會召開,旨在持續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監管。會議提出,要督促指導校外培訓機構開立預收費資金監管專用賬戶,必須100%納入監管,通過銀行托管、風險保證金等方式落實落細資金監管措施;要聯合市場監管部門狠抓收費問題,謹防涉穩風險事項發生。
部署會開了,現實卻是“九龍治水而水不治”。校外培訓監管制度懸空,早教機構監管尚處于空白。閉店的商家們丟下了一堆堆爛攤子,讓維權的家長們一次次心力交瘁。
大課包長周期
花樣繁多負擔不輕
在金寶貝、覓蒙的維權群中,有家長指出,教培機構讓人寒心的主要問題是大課包長周期預付制收費。“對于已經跑路的商家,我們維權無門,還在經營的,我們也是憂心忡忡。”鄭女士說。
對此,記者走訪了福州多家少兒培訓機構,發現絕大多數機構都是讓家長預付長周期多課時的費用。市面上基本沒有能夠分期付款的機構,課費都需要提前付清。
在蘇寧廣場,這里聚集了少兒繪本閱讀、繪畫培訓、體能培訓、英語培訓等不同類型的少兒培訓機構。臨近暑假,許多機構都在店門口顯著位置打出了暑假班招生廣告。
記者以家長身份咨詢了一家少兒繪本閱讀門店的課程體系和收費標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閱讀課程分為兩種,一種是16節特惠價2598元,一種是48節特惠價6598元。該工作人員推薦購買48節的課程包,稱有效期是一年。“課時越多,孩子學得更全面,也更劃算。”她還表示,除了這兩種,沒有更小的課包。當記者詢問孩子中途不喜歡是否可以退費時,對方沒有明確答復。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還發現,不少培訓機構的收費方式和價目表十分隱蔽。在一家少兒英語啟蒙機構,當記者表示想看價目表時,該工作人員表示沒有,需要讓家長先帶孩子來體驗。
但記者也注意到,市場上也有少數機構按季度收費。在一家提供少兒編程、創意美術、口才培訓等科目的教培機構,課程顧問表示,現在有規定課程收費周期不能超過三個月,“所以我們按一個季度來收費”。
據了解,市教育局曾針對校外培訓收費向家長發出提醒:付費時要與機構簽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一次性不要繳納超過3個月或60課時以上的學費,非學科類培訓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并且收費要轉入機構公開的唯一的資金監管專戶中,并開具發票。
而事實上,一名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企業拿到預付費后,不等消費者上完課才計算收益,而是在錢進賬后,就用這筆現金流承接房租和人工成本”。
誠信受損市場受害
預付之殤何時能解
“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屢屢發生,逐漸消耗了公眾對教培行業的信任。在這其中,商家的預付制收費行為亟待規范。
本月初,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針對“惡意逃債”,征求意見稿規定,經營者面臨經營困難時應當及時通知消費者退款,清算義務人未及時清算應承擔民事責任,第三人幫助經營者逃避債務,應與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而在起訴維權之外,受訪家長更希望在大規模違約出現前,能有行之有效的事前和事中監管。
對此,記者發現,一些地方已經做出探索。如杭州富陽區曾推出“富春預付碼”,形成了全鏈條監管;深圳通過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技術,對預付金既能監管也能追蹤;杭州拱墅區還試點了“先享后付”模式……
下個月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也將規范預付式消費作為重點之一,強化經營者設立“書面合同”“按約履行”義務,明確“事中告知”義務。《條例》為預付式消費設立了專門罰則,明確由各有關行政部門進行處罰。
破解預付之殤,既要商家誠信經營、消費者理性選擇,也離不開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有效監管和積極監督。我們期待,孩子們的課外學習大環境不但能豐富多彩,而且安全健康。(記者 林晗 莫思予)
責任編輯:趙睿
- 淡季客不夠、旺季房不夠 福州城區民宿如何做出個性實現淡季不淡2024-06-24
- 福州冰雪運動發展觀察:北冰南展,如何破冰?2024-06-24
- 王森諒:臺北來的英語老師跨界開農場 在福州實現田園夢2024-06-24
- 福州前5月網絡零售額超450億元2024-06-24
- 福州著力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產學研用共振 成果落地生“金”2024-06-24
- 福州—同濟城市更新實踐聯展開展 將持續至8月底2024-06-24
- 八家在榕企業再獲財政支持2024-06-24
- 福州扎實推進營商環境6.0版改革2024-06-24
- 近期多發!不少人中招!福州吳女士:癢到崩潰!2024-06-23
- 福州屏山社區:反詐行動 共筑安全防線2024-06-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淡季客不夠、旺季房不夠 福州城區民宿如何做2024-06-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