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定居”福州

      約20只黑臉琵鷺選擇閩江河口濕地愜意度夏,候鳥變“留鳥”折射生態好

      時而聚集成群,在江海交匯處隨風起舞;時而散落淺灘上,或俯身覓食,或銜魚飛起……炎炎夏日里,約有20只黑臉琵鷺依然留在閩江河口濕地,愜意地享受著生活。而這時,其他在這里越冬的冬候鳥已陸續回到北方繁育下一代。

      2021年以來,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部分黑臉琵鷺選擇在閩江河口濕地度夏,每年數量為10只至30只,多為亞成體,其中小部分甚至多年留居,不參與遷徙。這一現象說明閩江河口濕地成為黑臉琵鷺亞成體階段新的留居地,閩江河口濕地實現黑臉琵鷺常年可見。

      “明星Y74”韓國出生

      已來榕“定居”4年

      黑臉琵鷺是“閩江三寶”之一,繁殖于朝鮮半島北部,越冬南遷,在中國一般為冬候鳥,越冬于福建、廣東、海南、香港、臺灣等地。2000年,黑臉琵鷺被IUCN認定為瀕危物種,屬國家一級保護鳥種。其喙呈扁平、匙形,形似我國傳統的彈撥樂器琵琶,因而得名。其行走姿態優雅,修長纖細的腿給它增添諸多“仙氣”,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有節奏地拍打著翅膀,仿佛正在舞蹈,被喻為“黑面舞者”。

      在“定居”閩江河口濕地的黑臉琵鷺中,“Y74”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它在閩江河口濕地已“定居”4年,刷新保護區史上有明確記錄的黑臉琵鷺最長“定居”時間。2020年7月2日,韓國一只出生不久的黑臉琵鷺被環志為編號“Y74”,并帶上了“背包”定位器。隨后,它穿越海峽,沿著我國東部沿海一路南下,11月來到閩江河口濕地,并停留下來。2022年6月,“Y74”首次離開閩江河口濕地回到出生地,短暫停留后,又回到閩江河口濕地。

      2022年12月4日,“Y74”的“背包”不見了。自此,只能根據腳環來跟蹤“Y74”。根據環志回報信息,2023年5月,“Y74”在江蘇條子泥被監測到,因為沒有韓國的記錄信息,無法判斷這次是否是往返韓國繁殖地的途中。2023年11月,“Y74”回到閩江河口濕地。近日,它又被觀測到。閩江河口濕地見證了“Y74”的成長,粉褐色的喙逐漸變成灰黑色,平滑的上喙逐漸覆上象征年齡的褶皺,兩翼尖端的黑色也在逐漸消失。4年的光陰里,“Y74”從稚嫩變得成熟健壯。

      黑臉琵鷺為何留下來?

      源于濕地生態持續改善

      黑臉琵鷺是目前為數不多通過人為保護實現種群數量穩步增長的鳥類。由于棲息地被破壞和污染,黑臉琵鷺數量曾急劇下降,由萬余只降到1988年的288只,1994年被IUCN認定為極危物種。隨著人類保護意識的提高和濕地保護行動的開展,黑臉琵鷺種群數量得到快速增長,全球同步調查顯示,2024年數量為6988只。

      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要驛站,閩江河口濕地是黑臉琵鷺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每年在此越冬的黑臉琵鷺數量超過全球種群數量的1%。每年9月至10月,到廣東、海南等地越冬的黑臉琵鷺南遷,經過閩江河口濕地,短暫停留。11月左右,選擇在閩江河口濕地越冬的黑臉琵鷺種群抵達,直至次年3月北飛。3月至5月,從廣東、海南北遷的黑臉琵鷺種群,再次經過閩江河口濕地。因此,除了6月至8月,閩江河口濕地大部分時間均是黑臉琵鷺的觀賞季。

      為什么黑臉琵鷺會留下來?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閩江河口濕地以泥質、半泥質和砂質灘涂為主,閩江水帶來的泥沙長期淤積形成廣闊的灘涂和沙洲,水草豐茂。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為以黑臉琵鷺為代表的各類動植物在城市近郊保留了一片生命的綠洲。

      2017年以來,保護區管理處大力治理互花米草、清除海漂垃圾、恢復鄉土植被、營造紅樹林、設置生物圍欄、布設智能監測系統、開展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等工作,從生態恢復、資源保護、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等方面,多角度、多手段開展濕地保護,為眾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創造了良好的棲息生境。

      多年的生態保護與修復,擴展了鳥類棲息面積,改善了鳥類棲息環境,黑臉琵鷺數量穩步增加。黑臉琵鷺年最高紀錄從2017年的71只,增長到2023年的185只;春季遷徙過境種群數量超過100只。

      同時,生態保護與修復也保護了生物鏈中作為食物來源的動植物。食物來源是鳥類選擇棲息地的重要原因之一。魚蝦類是黑臉琵鷺的主要食物,也是閩江河口濕地常見的動物資源。閩江河口濕地魚類種類由2011年的111種增加到如今的215種,其中黑臉琵鷺主要取食的鯔類是常見魚類,資源非常豐富。

      鳥類是生態指示物種,生態好了,鳥兒也多了。如今,閩江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持續改善,現有鳥類313種,其中水鳥166種,比2011年分別增加了47種和14種。9種水鳥種群數量超過全球1%的標準,是全球極危物種中華鳳頭燕鷗的重要繁殖區,是小青腳鷸、白腰杓鷸、大濱鷸、三趾濱鷸等珍稀保護鳥類的遷徙中轉站、補給站和重要停歇地。(記者 徐文宇/文 受訪單位供圖)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亚洲av综合日韩|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 亚洲xxxx视频|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男人天堂2018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亚洲xxxx18|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xxxx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