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2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當天,福州港口發展中心舉辦首屆“福州港開放日”活動。媒體記者走進福州港江陰港區,沉浸式體驗港區三個“第一”。
體驗從江陰港壁頭作業區13^#泊位的“港池監控數據孿生系統”開始,這是全省第一個數字化、智能化液體危險品泊位。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46公里數字航道上船帆點點。“所謂孿生,就是船、航道、碼頭泊位等設施設備都是一一對應的。”13^#泊位運營部經理曾東海介紹。13^#泊位調度員王雨軒將畫面拉到泊位,“豐海29”輪已經靠泊,點擊船體即刻出現了“0.04°,1.32m”這樣一組數據。“這里的0.04°就是船與泊位的夾角,1.32m(米)表示船與泊位的距離。”
作為專業碼頭,安全最重要。“船一旦進入港池區域,我們就會對它進行厘米級精度監控,形同汽車自動泊位,時刻感應船舶的位置。”曾東海說。泊位還設置電子圍欄,一旦出現外來船舶闖入或者船體偏移,都會發出預警。
“可以說從船進入外海的錨地開始,經由航道到達泊位,再到港池作業,我們實現了全作業流程數字化監控。”曾東海說,孿生系統作為平臺,還整合了萬華海運中心等其他4套平行系統。“企業從船舶裝貨、啟運開始,就能全程監控船舶動態,收集過程中的靠泊、生產數據,集合到平臺,通過大數據算法實現智能化決策。”
江陰港區是省內規模第一的單體連片經營集裝箱港區,年設計吞吐能力500萬標箱。當記者來到1^#集裝箱泊位,8片108米長的風電葉片正在進行吊裝作業,即將啟程出口英國。作為三峽風電產業園的配套項目,江陰港區風能集散中心已經成為福建風能設備中轉、堆存及外貿出口的物流新通道。在不遠處的海面上,一艘集裝箱船正在3艘拖輪的牽引下,緩緩向5^#泊位靠近。
“1~7^#連續泊位全長2600多米,分布著16臺橋吊,今年我們對13~15^#橋吊進行了智能化改造。”福建新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翔表示,“堆場里的6臺軌道門吊同時改造,實現了遠程操控。”
在數百米之外的操控室,有著17年工齡的軌道吊操作員鄭文清坐在4面屏幕前,熟練運用操作桿,將一個集裝箱穩穩地放在外拖集卡上,全程僅數分鐘。“以往得爬高坐在駕駛室里操作,像這幾天溫度這么高,即使有空調那也是蒸籠。”鄭文清細數工作環境的改變,“現在坐在空調房里,操作感沒有任何區別。有機器主導完成工作,還有這么多攝像頭畫面,覆蓋了以往的視覺盲區。一個人就可以操控6臺機器,作業效率提高不少。”
今年江陰港區集裝箱泊位繼續擴容。6月,江陰港區融港碼頭完成了首艘集裝箱船靠泊裝卸作業。這個新建碼頭實現了“以電代油”,橋吊、門機、輪胎吊、堆高機、叉車、集卡等設施設備均為電動,成為全省第一個正式投產的零排放全電動碼頭。福建融港碼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衛東介紹:“碼頭已經配備了數十臺純電動設備,噪聲小還環保,啟動比傳統車輛平穩,因此相對安全。”據了解,與傳統集裝箱碼頭作業相比,純電動碼頭每個標準箱節省0.98kg標準煤。
三個“第一”,勾勒出港口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的生動圖景。在藍天碧海、巨輪穿梭的場景中,記者窺見了港口智慧、綠色、平安、高效發展的澎湃動力。
除了媒體記者,當天還有受邀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周邊重點漁村重點漁戶、船代、船東代表、行業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青年干部等社會各界人士走進福州港。在干散貨碼頭,他們感受現代裝卸技術吹來的綠色之風;共同巡航進港航道,自覺形成商漁共治邊界意識;走進港口建設現場,共享“匠心筑港”初心。眼前的景象讓參與者不禁稱贊:“我家門口那個港,真棒!”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鳳湖社區“福康益家”智慧康養中心啟用2024-07-11
- 福州公積金中心“沖還貸” 累計沖抵金額超106億元2024-07-11
- 福州設立32家“醫保e站” 可辦理40項醫保服務2024-07-11
- “網紅村”為何這樣紅?——探尋晉安壽山九峰村的美麗“秘訣”2024-07-11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定居”福州2024-07-11
- 今年中考分數總體低于去年 734.5分以上有望上“一三附”2024-07-11
- 福州166路公交延伸到多個小區門口 五四北居民出行更方便2024-07-11
- 福州7月上旬高溫“滿勤” 未來三日依舊“高燒不退”2024-07-11
- 趙靜:遮起旅途“清涼傘”2024-07-11
- 福州市海峽家政服務中心揭牌 首個巾幗家政驛站同時啟用2024-07-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大學城聯合研究生院首屆招生完成2024-07-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