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博物院的“國家寶藏——福建博物院文物特展”引起各界熱議。其中,被譽為“20世紀最美的情書”——《與妻書》真跡的露面,獲得了不少文博愛好者的追捧。
《與妻書》真跡現身省博。記者 林雙偉 攝
林覺民和妻子陳意映都是三坊七巷走出的名人,楊橋巷林覺民故居許多人都熟悉,但陳意映的娘家,你知道在哪里嗎?
“我家城南坊,花樹頗蔭藹”
三坊七巷大光里23號陳氏民居是陳元凱故居,緊鄰陳衍、何振岱故居,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始建于清嘉慶年間,清光緒及民國年間重修。2013年,大光里陳氏民居被列為第八批省級文保單位。
陳元凱故居一進廳堂。記者 林雙偉 攝
陳氏民居坐南朝北,分為正落和花廳兩部分。從院落北面的主入口進入,穿過前天井到達一進主座,東側為花廳,西側為馬鞍墻,院落整體前低后高,建筑結構豐富多樣,不少木雕、插拱、雀替、檻窗等藝術構件雕飾精美。匠藝奇巧并綴以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藝術瑰寶。
主人陳元凱,清光緒十五年(1889)舉人,閩縣螺洲店前人,是清朝末代帝師陳寶琛的族侄,后遷居福州文儒坊大光里。《福建通志·選舉》在清光緒十五年(1889)侯官縣舉人條目下有陳元凱大名,可知當時陳元凱就已住在了大光里的房子里,因為螺洲屬閩縣,而文儒坊屬侯官縣。
陳元凱中舉后赴禮部試,不第。1907年,經陳寶琛推薦,陳元凱任福建鐵路局副總理,建設福建省第一條鐵路——漳廈鐵路。在此期間,陳元凱多次到南洋各城向福建籍華僑募股,并親自勘察鐵路線路。漳廈鐵路開福建鐵路之先河,積累了一定的鐵路建設經驗,培養了一批鐵路人才。鐵路修建之后,陳元凱到廣東候補粵東某縣知縣。辛亥革命爆發,他回到福州,后半生都致力于續修《螺江陳氏族譜》,擔任副總編撰(提調)編撰陳衍主持的《福建通志》,為福州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精品。
在福州期間,陳元凱廣交朋友,與嚴復、薩伯森等人是好友。嚴復曾贊賞陳元凱“陳君壯年走四海,結交往往多英豪”。大光里23號的花廳也成為了陳元凱接待朋友和議事的主要場所。
和大家熟知的許多閩派花廳規制略有不同,陳元凱故居的花廳呈規整的長方形,敞亮通透,在許多花樹、果樹簇擁下高聳的假山雪洞成為視覺中心。盛夏時節,兩棵高大的芒果樹和四棵桃樹郁郁蔥蔥,從假山的雪洞拾級登頂,滿眼皆是誘人的果實,空氣中也飄著淡淡清香。
陳元凱曾有詩寫道:“我家城南坊,花樹頗蔭藹。”即使是今天,走進這樣的花廳,仍可以感受到清朝士族生活的恬淡與意趣。
陳意映曾經的避難所
大光里23號其實走出了兩位閩都名人。陳元凱還是陳意映的父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的岳父。上文提到,1889年陳元凱一家就已經住在了大光里23號。陳意映出生于1889年,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少女時期。
位于大光里23號的陳氏民居。記者 林雙偉 攝
陳意映幼承家學,精工詩文,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16歲的她嫁給了楊橋巷口18歲的林覺民。夫妻二人感情甚篤,當時林覺民與堂兄一起在林家大院辦“家庭婦女學校”,陳意映積極響應,組織林家姑嫂上課。不久后,她又同姑嫂一起報名了由陳寶琛夫人王眉壽創辦的“福州女子師范學堂”,成為了該校的首屆畢業生。在林覺民的影響下,她思想進步很快,反對封建禮教,帶頭放了小腳,這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頗大的反響。
時間來到1911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林覺民受傷被捕,幾天后就義。他的岳父陳元凱此時正在廣東候補知縣,首先得悉消息,馬上派人入閩,緊急通知將成為朝廷欽犯的女兒一家,趁官府公文下達之前,迅速搬離楊橋巷,遷回大光里的娘家去。陳意映帶著一家人連夜躲避到大光里娘家,隨后又搬到了人跡罕至的早題巷避難。
某夜,林覺民的兩封“絕命書”不知經過多少風波輾轉,悄悄塞進了這間屋子的門縫。“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陳意映頓感天旋地轉,淚眼婆娑。這就是后來感動億萬人,并被編入教科書的《與妻書》。
《與妻書》真跡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記者 林雙偉 攝
一個月后,陳意映早產生下遺腹子、次子林仲新,兩年后在貧困和悲痛中隨夫而去。在生命的最后兩年,陳意映還與幾位黃花崗烈士夫人在福州光復前手工趕制出了福州第一面十八星旗。
陳意映一直把自己和林覺民一起的居所稱為“雙棲樓”,寫信給丈夫落款常署“雙棲樓主”。離世后,她為世人留下了一冊詩稿《雙棲樓集》。新中國成立后,林仲新將《與妻書》貢獻給國家,由福建博物院收藏。
修好古厝講好福州故事
1991年10月,大光里陳氏民居以陳元凱故居的名義作為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由市政府掛牌保護。
陳元凱故居里精美的木構件。記者 林雙偉 攝
2011年,大光里陳氏民居完成了整體修繕,201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由于自然災害、年久失修等問題,大光里陳氏民居存在一進主座屋面漏雨嚴重造成下部木梁架部分木構件槽朽、蝕空以及正落一進西墻傾斜等問題。2023年福州市文物局啟動大光里陳氏民居正落一進保護修繕工程,委托福州市名城古厝設計院進行修繕設計,并于當年獲得了福建省文物局同意,正式進場施工。
經過幾個月的修繕施工,大光里陳氏民居于2023年10月完成修繕,并于今年3月通過了省文物局的驗收。目前,大光里陳氏民居等待進一步活化利用。
福州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光里陳氏民居的平面布局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建筑工藝精湛,是福州代表性的古民居之一,是珍貴的建筑文化遺產。從大光里陳氏民居走出了陳元凱、陳意映兩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對這座古厝的保護和利用有助于講好三坊七巷故事、福州名人故事。(記者 趙瑩 管澍/文 林雙偉/攝)
責任編輯:趙睿
- “遇見”林覺民!五一假期,來三坊七巷感受AR文旅新體驗2023-04-29
- 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日 林覺民(冰心)故居迎來“打卡”熱2021-10-11
- 經過近兩個月閉館提升 三坊七巷林覺民(冰心)故居試開放2021-01-31
- 林覺民:一封《與妻書》,千古家國情2018-04-0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長樂區猴嶼鄉大浦河綜合提升項目開工2024-07-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