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羅源科技小院讓科技成果“下地入海” 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小院的駐院學生察看疣吻沙蠶受精卵發育情況。

      規劃育苗、組織培訓、現場指導……每逢沙蠶育苗時節,羅源沙蠶科技小院的師生就格外忙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科技小院”寫入其中,并提出“推廣科技小院模式,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專家服務農業農村”。作為新晉的第五批省級科技小院之一,羅源沙蠶科技小院自建立以來,不斷深化與科研單位、高校的產學研用合作,吸引不同領域的專家入駐科技小院,圍繞沙蠶、大黃魚等當地產業開展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不斷實現水產種業、養殖技術新突破,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

      深入生產一線

      “沙蠶俗稱流蜞,既可用于生態修復,又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有‘海中冬蟲夏草’的美稱。”集美大學水產學院教授謝仰杰介紹說,流蜞對養殖環境的要求較高——水質干凈、水咸淡適宜、泥巴松軟度適中等條件缺一不可,最好還能每天模擬潮汐漲落進行灌溉。

      我省的沙蠶養殖區主要分布在羅源縣、福清市、霞浦縣等地,其中羅源縣為主產區,其產量占全省沙蠶養殖總產量的80%以上。目前,我省的沙蠶養殖規模及產量還遠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要想推動沙蠶養殖業量質齊升,利用創新農業科研攻關模式尤為重要。

      “科技小院堅持把各高校的研究生長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讓他們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再設計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從而提升科研能力。”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工程師陳志說,堅持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才能讓科研成果在田間轉化出實效。

      “在科技小院的助力下,我們所養殖的沙蠶繁育周期拉長,每年有六七個月的時間可以繁育沙蠶,產量明顯提升。”福建省洋澤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蘭昌花說,如今,公司的養殖基地每天能穩定上市上千公斤沙蠶,年銷售額可達2500萬元,帶動周邊70多戶農民養殖沙蠶,每戶年均增收4萬元。

      “學生常駐”是科技小院區別于其他農業科技創新載體的地方。去年,羅源沙蠶科技小院的駐院研究生配合有關專家,對國家二級保護水生動物中國鱟進行了人工繁育技術研究。

      中國鱟生活在淺海沙質海底,是肉食性動物,生殖周期較長,需10年以上才能成年。想人工繁育中國鱟,既要把控水質,又要保證營養餌料的穩定供應,而沙蠶就是中國鱟的餌料。科技小院的入駐專家研究了沙蠶作為餌料對中國鱟生長發育和繁殖性能的影響,并開展了中國鱟的人工繁育系列研究,初步解決了中國鱟人工馴養、自然產卵、受精卵孵化和幼鱟大規模培育的技術難題,使大規模的中國鱟苗種生產成為可能。

      派駐的研究生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也積極為農戶提供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幫扶,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對此,沙蠶養殖戶尤永擁感觸頗深。“從事沙蠶養殖的這5年多來,我經常會遇到許多養殖難題,特別是一到夏天,沙蠶就容易死亡,讓我非常苦惱。后來,在科技小院專家的指導幫助下,這個問題被成功破解。現在,我每天都有1000多斤的沙蠶銷往全國各地,效益越來越好了。”尤永擁說,不僅如此,科技小院還向他提供良種和技術培訓,讓自己的養殖方式更科學、更專業。

      “當我們看到科研成果轉化后,農民有了收獲,我們也打心里高興。”謝仰杰感慨。

      點亮科技之光

      “老師,暑假有空來鑒江鎮給養殖戶們普及養殖大黃魚的專業知識嗎?”近日,羅源縣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晨然正積極與福建農林大學邵光明教授對接,努力把培訓辦到養殖戶“家門口”。

      科技小院既是實踐課堂、創新平臺,又是“轉換間”。羅源沙蠶科技小院充分發揮在農業技術服務、農村科學普及方面的作用,不僅開展沙蠶養殖培訓,也舉辦大黃魚、鮑魚等各類水產的科技培訓,為當地的養殖戶“充電”。

      鑒江鎮位于寧德三都澳口,北連大黃魚產地官井洋,同時還擁有豐富的沙蠶餌料,因此在養殖大黃魚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鎮內許多村民靠養殖大黃魚為生。

      “通過培訓,現在我養殖的大黃魚總體成活率能提高10%以上,相信在科技小院的技術指導下,接下來的成果會更加豐碩!”大黃魚養殖戶張航文說,以前他總憑著自己的經驗來養殖大黃魚,如果想向人請教養殖經驗,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路費去外地學習,成本高昂。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免費享受專家的指導,自己養殖大黃魚的底氣更足了。

      據介紹,羅源縣科學技術協會每年邀請專家至少開展2期水產養殖培訓,同時,組織羅源沙蠶科技小院在福州泉州及當地開展多次科普教育活動。“在科普課堂中,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的翁朝紅教授為我們作了海洋知識科普講座,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帶領我們走進海洋的世界,我特別喜歡。”羅源縣鑒江中心小學學生陳佳說。

      科技小院讓科技成果“下地入海”,有效提高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增加了農業產出和農民收入。“到農村去、到生產實踐中去,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為農業增產增收作貢獻,這既是科技小院的初衷,也是特色。”陳晨然說,如今,科技小院開始肩負起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接下來,他們將繼續發揮科技小院的力量,打造科技創新型小院,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與實踐,提高農產品品質、附加值和知名度,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產業發展賦能。(本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劉舒婷 劉其燚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今日精彩视频|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亚洲特级aaaaaa毛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 www亚洲一级视频com|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五月天网站亚洲小说| 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黄片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2048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