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迎來秋分節氣。秋分之后,陽氣日退,陰寒日生,稍有不慎就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市中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潘鴻貞提醒,燥為秋季的主氣,秋分之后多涼燥,養生應遵循“養陰防燥、調和陰陽”的原則。
潘鴻貞介紹,燥傷肺,感冒、咳嗽、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多發。在飲食方面可多食用以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食用辛酸味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如消食健胃的山楂、補腎健脾的板栗、清肺止咳的秋梨、消食涼血的蓮藕、補中益氣的紅薯等。若出現眼睛干澀、干咳舌燥的癥狀,可適當食用蘋果、柿子、柑橘、梨、葡萄等當季水果。
秋分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易誘發胃腸病或使舊疾復發,故調養脾胃是關鍵。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分之后,可適當進補,但不可亂補,過量濫用滋補品可能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流鼻血等。
潘鴻貞表示,做好秋“收”的關鍵是早睡早起,早睡能補償苦夏的少眠,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能順應陽氣的舒達,使肺氣得以舒展。秋分后晝夜溫差變大,應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但“秋凍”需適度,以人體覺微涼而不寒為宜。體質虛弱的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后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腿腳受涼,誘發疾病。(記者 林文婧)
責任編輯:趙睿
- 探尋閩臺中醫諺語 傳承優秀中醫藥文化2024-08-09
- 臺胞祖孫三代同校友:閩臺中醫藥交融的寫照2024-04-06
- 福建省12家中醫醫院評審結論公布2023-10-21
- 杏苑春滿 閩臺情濃——福建中醫藥大學對臺交流紀實2023-10-19
- 女生去中醫館買酸梅湯被醫師教育:是藥三分毒,不要隨便亂喝2023-09-07
- 傳承古典醫籍精華,這項國家級工程意義非凡2023-07-14
- 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龍海兵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龍海兵簡歷2023-02-16
- “陽過”易疲勞 中醫推薦“生脈散”2023-01-29
- 應對“假日綜合征” 中醫有妙招2023-01-28
- 福州上線“互聯網+中醫”服務模式 線上開方中藥配送到家2022-12-2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地鐵2號線東延線有重要進展 儒江站至下德2024-09-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