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觀鳥協會原生魚保育小組成員,在室內人工環境、室外仿生環境,成功繁育被列為“野外絕滅”的林氏細鯽。此舉填補了我國林氏細鯽仿野外繁殖的空白。
林氏細鯽是中國特有的原生淡水魚,屬于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體長可達5厘米。歷史上,這種魚分布在香港新界,是香港特有種,在廣東的一些地方有零星分布。
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林氏細鯽被列為“野外絕滅”,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魚類》中則被列為“野生絕跡”。
2019年3月,福建省觀鳥協會原生魚保育小組成員張繼靈,在閩清的一條溪流中發現了林氏細鯽,確認為福建新記錄魚種,標志著這一曾被認為已野外絕跡的物種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該地區林氏細鯽的種群數量極少,當時僅有30尾至50尾。
2023年,福建省觀鳥協會原生魚保育小組成員王平,對該溪流中林氏細鯽的分布、數量和棲息地進行詳細調查,發現林氏細鯽種群數量依舊稀少且面臨諸多生存威脅。
為拯救這一極度瀕危的物種,2023年,北京市企業家環?;饡透=ㄊ∮^鳥協會原生魚保育小組聯合啟動林氏鯽人工繁育計劃。
原生魚保育小組經過多次野采,最終獲得林氏細鯽種源37尾(公12尾、母25尾),由王平負責在室內環境及室外仿生態繁育池中繁育林氏細鯽。
首次人工繁殖林氏細鯽為期90多天,未觀測到林氏細鯽產卵及孵化的幼苗。
經過多次調整環境,林氏細鯽室內外繁育近期取得階段性成功:室內人工環境4批次繁殖林氏細鯽38尾;在戶外仿原生池定期的水箱相機監測中,陸續發現林氏細鯽幼苗。
王平表示,人工環境下繁育階段性的成功,解決了林氏細鯽后續保育所需的苗種來源問題,不僅為林氏細鯽資源提供了必要的補充,也為其他瀕危魚類的有效保護提供了經驗。
林氏細鯽體型較小且對水質敏感,可作為環境污染的指示生物,具有科學研究價值。人工繁育林氏細鯽可擴大其野外種群數量,最終達到解除瀕危狀態的目標。(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王平 文/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7部作品參加第九屆福建藝術節 音樂劇《三坊七巷》展現城市變遷2024-10-25
- 福州15輛純電動公交車即將投用2024-10-25
- 兩岸職工(福州)會客廳啟用一年 吸引25支臺胞團隊入駐2024-10-25
- 福州這兩名“90后”輔警,好樣的!2024-10-25
- 全國羽毛球團體錦標賽下周在福州舉行2024-10-25
- 冷空氣壓縮暖氣團 福州氣溫25日起回升2024-10-25
- 倉山區文體旅局公示同意 萬妮達將在榕開演唱會2024-10-25
- 福州機場總體規劃獲批 定位為區域樞紐機場、超大型機場2024-10-25
- 社會各界關愛“鍋盔叔叔”一家 省立醫院為他的妻子會診2024-10-25
- 福州地鐵4號線后通段全線貫通 預計明年底開通初期運營2024-10-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濱海新城下周將添創意集市2024-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