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想省錢但又怕麻煩?近日,一種全新的“薅羊毛”方法——代下單,在年輕群體中悄然興起。“原價50元的電影票19.9元到手”“代發快遞,全國3元起”“快餐熱門三件套,代下單五折”……在“萬皆可代下單”的時代,這究竟是怎樣一筆生意?近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萬物皆可代下單
“好家伙,剛才和朋友吃早餐發現了‘新大陸’了。”近日,福州“90后”上班族陸樹存在社交平臺上感嘆道,在某電商平臺上代下單,早上同樣的兩杯咖啡們竟然比在店里或者App上便宜了將近22元,“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后我也要當省錢小達人”。
所謂代下單,就是顧客挑好商品,線上聯系中間商下單購買,購買成功后,顧客再領取使用。原價33.5元的麥辣雞腿堡套餐,僅需12.9元便能買到;19.9元就能看一場原價39.9元的iMax電影;找代下單寄一個10公斤內的快遞,還能有5折優惠……憑借一個“省”字,代下單在年輕群體中悄然興起。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消費體驗?5日下午,記者來到倉山區萬達商場內的一家連鎖餐飲店內,現場在一家網購平臺上選中一家“已售10萬+”的代下單服務,選好商品付款后,客服發來一串鏈接,點擊該鏈接后,瀏覽器自動跳轉到新頁面,選擇消費門店,確認下單,隨即門店叫號屏上就出現了相應的取餐號,最終到手的套餐的確比門店原價便宜了近10多元。
能省的遠不止“吃”。記者在各大平臺上搜索代下單,發現餐飲、快遞、商超、酒店等領域應有盡有,滲透到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只要線上能消費就能代下單,正可謂印證了網友口中的“萬物皆可代下單”,其中,排名前列的幾家店鋪銷量甚至超過100萬。
“現在賺錢不容易,能省就省。”作為代下單的深度用戶,福州“00后”大學生林麗認為,但讓自己花時間專門研究各大商家的優惠規則,又嫌太麻煩,所以平時買早餐、看電影、點咖啡,都會看看代下單能不能省點錢。她想慢慢攢下“小金庫”,買一臺卡片相機。
代下單真的“三贏”?
乍一看,代下單似乎“三贏”: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買到了商品,代下單者從中賺取了差價,商家也得到了顧客。但是消費者享受著從天而降的優惠之際,也不免擔憂:代下單的差價從何而來?使用代下單是否安全?
“優惠來源大多是商家會員和各類銀行卡活動,例如贈票、滿減、積分兌換等。”一名從事代下單的中間商璐璐(化名)透露,掌握多少“信息差”,就意味能掙多少差價,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競爭也愈加激烈,一單也就賺幾元錢。在某社交平臺上,有關于“如何做代下單”的帖子熱度很高,下方幾十上百條都是求資源、求渠道的評論。
機遇來,風險也來。近日,杭州市民杜先生花7.99元購買了一張價值15元的品牌茶飲優惠券,打開鏈接領取后,不但沒有領到優惠券,反而因綁定了銀行卡、信用卡,被免密支付扣費1萬余元。
社交平臺上,各類代下單“爆雷”帖子也屢見不鮮。有人代下單買機票,到了機場卻發現沒有航班及座位信息;代下單訂酒店,到了酒店才發現沒預訂無法入住,賣家收錢不發貨、商品價格不對等出問題后被拉黑等情況也時有發生,記者也注意到,大多數代下單服務標注的都是“訂錯不退”,出了問題,退貨都無門。
代下單也給商家帶來一定的挑戰。一連鎖餐飲店相關負責人表示,會員、優惠權益是商家特意“獎勵”忠實客戶的,并非面向所有消費者,更不是給代下單者賺差價的,這一行為破壞了默認的游戲規則,也影響了商品市場價格,還可能引發消費者對于商品真實性的疑慮,對商家的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律師:潛藏多重消費風險
“從法律角度來看,代下單潛藏多重消費風險。”上海建緯(福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闕金鳳分析到,首先是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和支付安全可能受到威脅,杜先生的情況就屬于泄漏個人信息。
其次,是由于下單主體與實際使用主體不一致,當商品或服務出現問題時,如果財產或人身因此受到損害,消費者可以基于侵權行為主張權利,但可能難以基于合同關系維權,增加了維權難度。此外,產品售后服務也沒有保障。
代下單甚至還可能引發犯罪。某連鎖咖啡品牌曾推出圣誕節促銷活動,注冊新用戶可免費兌換一杯中杯咖啡。當時,黑灰產業用大量手機號注冊,批量領取咖啡兌換券,再以便宜價格進行傾銷,給商家帶來1000萬元以上的損失。
闕金鳳補充到,平臺和商家可以完善并規范這一新興消費行為,采取措施降低風險。例如,發揮平臺作用,優化交易規則和操作流程,提高交易安全性,加強對商家資質的審核,通過建立平臺第三方賬戶等方式,提高資金安全性。目前,針對一些特定的代下單服務,部分社交平臺也發布了相應的消費風險提示。
商家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謹慎評估潛在的風險和收益,與信譽良好的代下單者合作,確保代下單服務的合法性和規范性。此外,還可以優化產品優惠規則,通過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與消費者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減少消費者對代下單服務的依賴。
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闕金鳳建議,面對代下單服務,要慎重選擇,尤其是大金額的代下單更要如此,不要因為“省小錢虧大錢”。如果確需使用代下單,盡可能在正規的、信譽度高的線上平臺上交易,切記不要私自交易,同時,保護好個人隱私,不要泄漏銀行卡、身份證等重要信息。(記者 沐方婷)
新榕語絲
莫把規則玩壞了
金昆
“雙11”將至,很多消費者往往對商家復雜的優惠領取方式感到不理解——為什么要設計得這么復雜呢,直接降價不好嗎?實際上這是“價格歧視”的一種。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分別定價,從而最大化利潤。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會花時間和精力獲取優惠價格,相反,對價格不敏感的消費者則不太愿意花時間找優惠券。因此,必須設計得復雜才有意義。
代下單實際上是在鉆了規則的空子。商家的本意是對消費群體進行分層,而代下單破壞了這個規則。正如連鎖餐飲店負責人所說,優惠權益并非面向所有消費者,更不是給代下單者賺差價的。
也許有人會說,“我合理利用規則獲利,有何不可?”殊不知把規則玩壞了,最后受損的是整個消費群體。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期“女裝電商退貨率80%”的新聞沖上熱搜,一部分消費者利用7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則“薅羊毛”,同類商品買幾件,試用后留下一件其余退貨。更有甚者,演出服裝等臨時使用的商品,用完就退,實現“免費租用”。市場生態破壞之后,消費者就面臨著發貨時間變長、商品質量變差的后果。最終“羊毛”還是出在了消費者身上。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人社局社保中心持續推出便民舉措2024-1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