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漆藝界泰斗王和舉逝世
從事漆藝創(chuàng)作60余年,是中國現代漆畫藝術主要開拓者
“中國漆畫界痛失對中國漆畫藝術發(fā)展貢獻卓著的王和舉先生!”11月16日22時起,中國漆藝圈的朋友圈被刷屏。中國現代漆畫藝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第一批亮相全國美展漆畫作品之一《鹽場》的主創(chuàng)作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和舉16日21時25分逝世,享年89歲。
福州漆藝界泰斗之一
王和舉是福州漆藝界公認的泰斗之一。他生于1936年6月,四川人,1959年畢業(yè)于西南美術專科學校(現四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漆器專業(yè),師從中國現代漆畫先驅、福建詔安人沈福文。王和舉1959年9月分配至福建省手工業(yè)管理局,1972年進入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工作,至1997年1月退休。他1993年獲批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同年被原國家輕工業(yè)部授予“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王和舉從事漆藝創(chuàng)作60余年,為中國工藝美術、現代漆畫奉獻了一生,是公認的中國現代漆畫藝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1964年他主創(chuàng)的漆畫作品《鹽場》等以其他類別亮相第四屆全國美展,這也是漆畫作品首次參加全國美展,這批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漆畫作品依稀可見由漆器髹飾向繪畫轉變的影子。直到1984年,漆畫才以獨立畫種身份正式登上第六屆全國美展的舞臺。王和舉還有先后主創(chuàng)或獨立創(chuàng)作的《烏龍江大橋》《老子出關》等漆畫作品亮相全國美展,其中《老子出關》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他的作品《鹽場》《烏龍江大橋》《老子出關》等先后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收藏。
王和舉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藝術家,更是一位優(yōu)秀的藝術傳播者和教育者。從1959年分配至福建省手工業(yè)管理局漆器學校到1974年赴泉州工美公司開辦磨漆畫訓練班,再到1975年支援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現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組建漆器專業(yè)并擔任教學工作,王和舉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漆畫藝術人才,為福建乃至中國漆畫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曾于1987年赴日本東京、橫濱、京都、大坂四城市進行為期半個月的中國漆畫藝術表演,為推動漆畫藝術的傳承不遺余力。
作品風格特色鮮明
王和舉的漆畫作品風格特色鮮明,其60多年的漆畫創(chuàng)作可以清晰地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老子出關》《九歌》《巖上春秋》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作品;另一部分則是《鹽場》《鼓浪嶼》《胡同》以及人物系列的日常生活作品。
前一部分可以看出他對楚文化的追尋,以及淵博的歷史古文知識。如被藝術界推崇為漆畫技法樣板的磨漆組畫珍品《九歌》,便是他以歷史為題材的名作,藝術鑒賞家稱“每幅畫都有精心設計,以不同的情調和造型再現了屈原的詩意,使這組漆畫古樸典雅,富有神話般的奇幻效果”。《老子出關》更是以陜北剪紙為其視覺形式骨架,以關中刺繡色彩為主體表達,以一種俏皮卻又帶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和鮮明地域特點的構建方式呈現。
后一部分作品則蘊藏著日常生活溫情和森嚴工藝戒律。無論是《鹽場》中的灘涂和鹽工,《鼓浪嶼》中的洋房林立,人物系列中的民族少女、惠安老太、勐遮小和尚,還是《胡同》中的白墻和剪影,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實可感的物和人,但其中展示的建筑景物觀看視角或莫名儀式感看似松散自然,實則充滿了各種森嚴的工藝戒律。
王和舉以無拘漆形,塑心底漆情,以誠摯心境,凝方寸匠心。王和舉的藝術理念和創(chuàng)作精神,如同一盞明燈,將繼續(xù)照亮無數漆畫藝術愛好者的前行道路。(記者 劉磊/文 省工藝美術研究院供圖)
責任編輯:趙睿
- “海洋+科技”機器人頂級賽事在福州舉辦2024-11-18
- 沖沖沖!福州這里全是人人人……還有不到2天!2024-11-17
- “校園無艾,青春有愛”2024臺江區(qū)疾控中心防艾科普宣傳進校園活動開展2024-11-16
- 經偵警務站警企聯絡無障礙 試運行3個月來挽損千萬元2024-11-15
- 福州:法院交叉執(zhí)行案件高效執(zhí)結 申請執(zhí)行人收回全部借款2024-11-15
- 李子柒回歸“首更”為非遺漆藝視頻 大漆如何芳華絕代不妨看福州2024-11-15
- 實景三維建設驅動福州城市“數字智治”2024-11-15
- 4道防線4重保障!福州愛爾眼科醫(yī)院開展系列活動關愛糖尿病患者眼健康2024-11-15
- 福州首個海外僑胞醫(yī)療服務點揭牌2024-11-15
- 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chuàng)新案例揭曉 福州市總工會兩項案例入選2024-11-15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