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時節,連江定海灣海域,無人機高空俯瞰,魚豐景美海常藍,一幅耕海牧漁的生態畫卷盡收眼底——一座座“鋼鐵島嶼”屹立海中,重構海洋牧場格局;一臺臺數字賦能的養殖裝備,延展藍色經濟邊界;一條條金鱗密布的大黃魚,在大海中暢游嬉戲……
全國首臺半潛式漁旅融合深海養殖裝備“閩投1號”。記者 包華 攝
“這些魚住進‘健身房’后,我們動動手機實現‘一屏在手、一目了然’的智慧管理模式,就能養殖數以萬計的優質魚。更重要的是,不僅海面下方養殖美味海鮮,海面還能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海面上空則可以產出清潔能源。”茫茫大海中,行走在全國首創的深海養殖裝備租賃試點項目、全國首臺半潛式漁旅融合深海養殖裝備“閩投1號”如履平地,“閩投1號”運營部門負責人范永杰深有感觸地說:“海還是那片海,‘靠海吃海’的方式卻完全變了。”
“閩投1號”總長92米、寬36米、高27米,采用海工平臺半潛式結構設計,龐大的鋼構基座托起水上部分,甲板可活動面積有3000平方米,平臺水下養殖水體達6.2萬立方米,身處其間的大黃魚在海洋的“錘煉”下,品質遠勝近海養殖的同類品種。更令人驚喜的是,作為我國首個深海智慧漁旅平臺,平臺還配套有海景客房、智能會議室、海上餐廳、親水平臺、露天水吧、智慧漁業體驗中心、休閑垂釣區、海洋文創天地等,游客吃住游娛一條龍,沉浸式海洋研學基地引人紛至沓來。
錨定向海圖強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國海洋大縣連江深入踐行大食物觀,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在全省率先發展“百臺萬噸”深遠海養殖裝備,以工業化思維打造“藍色糧倉”,引領帶動傳統養殖向以數字化、體系化為特征的海洋牧場3.0版轉變。目前,連江累計投放“閩投”“乾動”“定海灣”等深遠海養殖平臺11臺套,占全國桁架類養殖平臺的四分之一,投放數、投產數位居全國第一,年產量約1800噸,年產值超2億元,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海上智慧牧場,為全省乃至全國推廣深遠海裝備養殖平臺提供了重要樣板,助力福州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與木頭漁排、塑膠漁排相比,‘閩投1號’等深遠海養殖平臺,可以將大黃魚養殖區域從200米的近岸向3公里的外海拓展,不僅解決了海上勞動力短缺問題,還有效破解了海洋垃圾污染問題。”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大黃魚來說,木頭漁排是第一代住宅,塑膠漁排是第二代住宅,都屬近海養殖。直到第三代重力式深水大網箱和第四代深遠海養殖平臺的出現,養殖區域才從近岸向外海延伸,極大拓展了藍色經濟發展新空間。更可貴的是,這種模式既保護生態又涵養資源,用標準化賦能品牌,加速構建持續健康發展的海洋漁業模式。
今年9月,國家數據局在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發布了《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案例集》,全國共有20個案例入選。連江縣的《建設“百臺萬噸”深遠海智慧養殖平臺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是福州地區唯一入選的案例。連江在全省首創深遠海智慧養殖管理系統,建設智慧海洋,推動漁業產業化發展。
記者獲悉,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將于本月16日開幕,屆時將在僑智與創新·科技產業對接活動上,發布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記者 林文婧)
責任編輯:趙睿
- 連江黃岐來了“臺灣夢想家”2024-12-06
- 鮮!“會叫的魚”大量上市,福州人有口福了2024-11-28
- 連江男子輕信陌生來電險被騙 警方:慎用FaceTime軟件2024-11-27
- 連江上榜全國地理標志百強縣 以鮑魚為主導型地理標志2024-11-26
- 連江筱埕鎮成立海上公益救援隊2024-11-21
- 跨越1600公里!福州連江“候鳥鮑”回家“過冬”2024-11-15
- 坐上“海上房車”連江“候鳥鮑”返鄉2024-11-15
- 連江首次機械化精量播種油菜 省時省力效率高2024-11-07
- 福建連江:“海上糧倉”耕作忙2024-11-06
- 海的味道!福州連江2萬多畝頭水紫菜上市!2024-11-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評話,閩侯人最愛看的“脫口秀”2024-1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