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挾濕氣,脾胃最易受侵襲。18日我們迎來了雨水節氣,此時節天氣乍暖還寒,降水開始增多,寒濕漸起。“大家要注意健脾胃以祛除寒濕,在飲食上多甘少酸,同時注意倒春寒,不要過早減冬衣,一定要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物。”18日,福州市第二總醫院中醫科主任林紅提醒。
據介紹,福州作為沿海城市,濕度相對較大,特別是隨著氣溫上升,地表濕氣進一步加重,容易催生“回南天”,家具、衣物、被褥等物品也會返潮。這種潮濕,中醫稱之為“濕氣”。
面對濕氣,在飲食養生方面,口味宜增辛甘少酸。春季為養肝時節,中醫認為,青綠色食物可養肝氣,而且經過了秋冬天進補后,人體已經儲存下來了許多營養,所以春天應少食肉類,多吃些豆芽、春筍、菠菜等蔬菜,既順應春天生發的特性,又可助養肝氣。同時,應避免攝入冷飲、瓜類、冰水等寒涼食物,少吃油膩、高糖等加重濕氣的食物,以防寒濕傷脾。可以吃一些甘味食物以養護脾胃,如山藥、紅薯、小麥、小米、大棗等。
在起居養生方面,宜夜臥早起,注意“春捂”。春季開始逐漸夜短晝長,人們可以適當晚睡,但入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1點。早上最好6點至7點起床,早起會讓人情緒飽滿地去工作生活。雨水節氣后天氣漸暖,有些人早早就脫去棉衣,一不小心感冒、關節痛、腹瀉等疾病就找上門。這是因為雨水時節天氣多變,經常在溫暖過后忽然變冷。因此,我們不要過早地換上春裝,應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同時注意背、腹、足底的保暖。
在情志養生方面,應心平氣和,不宜動怒。春季開始,萬物生發,人體內肝氣也漸旺,此時易有情緒波動,急躁易怒。《黃帝內經》中指出,“怒傷肝”,故應適當調節自身情緒,同時多與他人溝通交流,也可聽些舒緩音樂,以放松精神。
雨水節氣,春風送暖致病菌易隨風傳播,此時節也是胃腸型感冒的易發季。林紅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交叉感染,如果家中有人出現了低熱、腹瀉的癥狀,一定要避免共用餐具,注意消毒,以減少細菌傳播的概率,預防疾病的發生。如果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比較輕時,可以先清淡飲食,多補充水分,注意休息。
【醫生推薦食譜】
神仙粥:糯米100~150克,帶須鮮蔥頭7~8根,生姜5片,陳醋10毫升~15毫升,食鹽適量,煮約30分鐘熟透即可。該粥可預防感冒。
祛濕五虎湯:赤小豆50克,生姜30克,紅棗8~10個(去核),連須蔥白3根,陳皮1瓣,紅糖適量。該湯解表、散寒、祛濕而不傷正,適合春天陰雨綿綿、寒溫無常的天氣食用。(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朱玉)
責任編輯:趙睿
- 雨水節氣養生防寒祛濕調脾胃 醫生:適度春捂不可少2025-02-18
- 雨水:乍暖還寒防流感 海上種蟶春耕忙2025-02-18
- “食在當夏尋味非遺”節氣食俗之旅入選全國重點推薦旅游美食及線路2024-06-17
- 福建今明雨水依舊“在線” 氣溫逐步上升2024-05-23
- 小雪節氣全國初雪地圖出爐 這些地方將迎冬天第一場雪2023-11-22
- 節令之美丨23日17時01分處暑:漸有新涼遞好秋2023-08-22
- 7日16時31分小暑: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2023-07-06
- 21日22時58分夏至:處處聞蟬響,遍地聽蛙鳴2023-06-21
- 春將盡夏漸長!立夏節氣全國初夏地圖出爐2023-05-06
- 兩岸學者聚廈交流二十四節氣文化2023-04-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人類出逃計劃”福州首秀 帶來新穎表演方式2025-02-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