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持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增強群眾健康獲得感——
醫療資源往基層走,改變了什么?
“00 后 ”大學生村醫林如君(右)上門為白眉村老人測血壓。記者 林文婧 攝
基層衛生健康工作直接面向城鄉居民,是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的第一道防線,也是衛生健康工作的重點。如何讓群眾在家門口看病更放心、更方便,釋放更多健康紅利?
作為省會城市,福州市衛健委圍繞“奮勇爭先、多作貢獻”,深化落實強省會戰略,切實把“以基層為重點”落到實處,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連日來,記者走進福州多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探訪各地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解題”思路,以此讀懂福州基層的“醫靠”故事。
從一名大學生村醫帶編上崗
看醫療服務深度
看到馬尾區亭江鎮白眉村衛生所的第一眼,就打破了“00”后大學生村醫林如君對村衛生所的偏見:候診區、治療室、藥房等一應俱全;告別血壓器、聽診器、體溫計“老三件”,集心電圖、血糖、血壓、血氧、血脂、尿常規等功能于一體的便攜式健康一體機方便村民進行全方位健康體檢;村醫與村民如家人般交談,除了開處方,還叮囑村民飲食、運動等注意事項……
白眉村是福州著名僑村,全村1300多人中,有800多人在海外打拼。留在村里生活的大多是老人,村衛生所急需“新鮮血液”的加入。
去年初,福州啟動“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招聘工作,林如君等首批4名大學生帶編上崗,開啟村醫生活。為幫助他們盡快進入角色,市衛健委優先將他們納入國家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以及省級鄉村醫生執業能力提升培訓計劃,縣級衛健部門及鄉鎮衛生院則強化崗前集訓、網絡學習、臨床跟班輪轉等業務能力系統培訓。
“不久后,我們這里也有科班醫生坐診,從看病‘往外走’到就醫‘家門口’。”林如君的“身份”成為當地老人眼中的新鮮事。
采訪中,記者觀察到,厘清醫改體制,關鍵是有效把握“人”這一核心要素。為了讓帶編村醫留得住、干得好,福州出臺《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若干措施》,明確了大學生村醫的福利待遇:與鄉鎮衛生院簽訂服務協議,納入編制管理,明確服務期限,落實鄉村醫生各項補助政策;推進縣管鄉用、鄉聘村用,完善人才雙向流動機制;支持在崗鄉村醫生和鄉鎮衛生院醫生參加執業能力提升培訓或學歷提升教育……目前,2024屆9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逐步到崗培訓,進一步激活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這一“神經末梢”。
有“造血”,亦有“輸血”。福州制定并印發《2024年度“千名醫師下基層”對口支援工作方案》,每月從縣級及以上醫院抽調173名以上高年資中高級職稱醫師(其中市屬醫院醫師占30%以上)進入全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進行醫療幫扶,為特殊人群送醫入戶,專家與群眾交心,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千名醫師下基層’行動已形成長效機制,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訂單式幫扶,助力基層醫療服務綜合能力。”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幫扶醫師分散在不同縣域的醫療機構,卻投身于同一件事——帶去同質化的醫療服務。僅2024年度,福州市共派出中高級職稱醫師3601人次,診療100530人次,開展病例討論509次、教學查房741次、學術講座1184次、業務培訓10033人次,服務特殊人群8886人次,送醫上門服務327次。
從一間聯合病房的“借梯攀高”
看疾病救治力度
“在鄉鎮衛生院就能享受到跟福清市的醫院同樣的醫療服務,醫保報銷比例更高,省時省力省錢。”最近,從福清市三山鎮中心衛生院出院的澤朗村村民郭克為成了福州市推出的緊密型醫共體——聯合病房的“最佳代言人”。
去年6月前,年近八旬的郭克為因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梗等疾病,需定期去福清市第二醫院檢查身體。有了聯合病房后,不但有大醫院的醫生來鎮衛生院坐診、檢查,大醫院專家和衛生院醫護人員還能開展云查房,實現視頻看診、閱片。
“到福清市第二醫院看病直接走綠色通道,病好得差不多轉到衛生院康復,依然有大醫院醫生提供服務,一站式解決看病難題。”郭克為說,從家里去大醫院,搭公交車至少要1個小時,還得轉車,經常得讓兒女陪著,而到鎮衛生院,坐車僅需10多分鐘。
在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承上啟下的樞紐,承擔著維護基層百姓健康的重要職能。三山鎮中心衛生院服務居民超10萬人,如何不辜負他們的就醫期待?
三山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林永盛說,衛生院借助醫共體建設的契機,與福清市第二醫院加強合作,專家下沉到基層,提供查房、技術指導、聯合門診等服務,更創新打造聯合病房,針對居民慢性病、常見病、突發病,以及兒童的常見病提供聯合診療。
“通過‘借梯攀高’打破空間距離,不僅讓我們迅速積累診治疑難雜癥的經驗,更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轉診機制,逐步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服務。”林永盛說,不僅如此,衛生院還與福州市第二總醫院、孟超肝膽醫院、福清市中醫院等開展醫聯體合作,與福清市醫院建立遠程醫療服務,與省人民醫院協作開展肛腸科手術,以聯建、共建等形式,讓專家長期在醫院坐診、手術。
三山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療服務從有到優,是福州醫療強縣域、強基層、保健康的縮影。為了讓家門口的“醫靠”更有含金量,福州持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包括三山鎮中心衛生院聯合病房在內,目前福州21家二級以上醫院與5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聯合病房,全市共設置105個全專聯合門診。家庭病床服務醫療機構增至173家,累計建床3300多人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90元。建立基層“片醫”聯系制度,開展個性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共制定243個個性化服務包。
從在一層樓里完成全部檢查
看健康管理溫度
一手扶墻,先向前甩動小腿,腳尖向上向前抬起,接著向后甩動,腳面繃直,腿保持伸直……一大早,張依金就在長樂區漳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性病一體化門診練起治療糖尿病足的運動。
75歲的張依金患有糖尿病數年,“雖然通過治療控制住了,但腿部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行動不便,走路很難受。”張依金邊練邊說,“幸虧這里設了慢性病一體化門診,看病、檢查、開藥、建檔、隨訪等環節在一個區域就能完成,醫生還教我鍛煉方法,提高肌肉力量,促進血液循環。”
傳統醫療模式下,慢性病的預防、診斷、治療、隨訪等環節相互獨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慢性病的診療效果。如何通過一站式服務,強化慢性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減少并發癥、改善治療效果、減輕就醫負擔?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慢性病一體化門診建設,首批建成25個慢性病一體化門診。
慢性病一體化門診不同于普通門診,它將所有關于慢性病的健康服務集中在一個樓層,專門設置特殊檢查室,提供心電圖、血管彩超、動脈硬化檢測、動態血壓、肺功能、骨密度等一站式便捷檢查通道,讓患者在同一區域完成相關輔助檢查,無需在各樓層、各檢查室間來回跑。
走進漳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這里有一塊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專屬區域。“這是我們的慢性病一體化門診。根據相關要求,中心新增糖尿病足神經血管診斷一體機、眼底照相機、中醫體質辨識儀,增設幽門螺桿菌檢測項目,引進全自動一體化智能體檢系統,大幅縮短體檢等候時間。”該中心主任陳文慈說,傳統慢性病治療只有“診中”環節,即醫生給患者看病開藥,而現在門診內部實行“診前、診中、診后”一站式服務,為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就診前,專科護士會指導、協助患者完成身高、體重、血壓、血糖等基礎性檢查;就診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及電子健康檔案提供個性化診療服務;診治結束后,醫護人員還會通過打電話、上門隨訪等方式提醒患者定期復查。
從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從東奔西走到一體化門診,從全科醫生到家庭醫生……一代代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成為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見證了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歷史性轉變。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持續提檔升級——去年,福州完成15家薄弱鄉鎮衛生院提升建設,全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28.9%達到推薦標準;新增9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社區醫院標準、37家達到三星級及以上標準,40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所達到三星級及以上標準。開展星級評價活動有關工作經驗被國家衛健委列入2024年基層衛生綜合改革典型案例,并在衛生健康工作交流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專刊上刊登。(記者 林文婧)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推出526套國有保障性租賃住房2025-02-20
- 《福州市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公布 外商獨資醫院可納入醫保定點2025-02-20
- 兩岸品牌融合發展產業對接會在榕舉行 推動福州小吃品牌落地臺灣2025-02-20
- 大地上的追夢人2025-02-19
- 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邁出更大步伐2025-02-19
- 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市臺協會換屆儀式側記2025-02-19
- 福州市臺協會換屆 將力促“以商引商、以臺引臺”2025-02-19
- 上新!福州網紅咖啡館來了!2025-02-19
- 粉色浪漫!福州櫻花季來了!2025-02-19
- 福州小額繳費的工會組織年均繳費不足萬元 可以全額返還2025-02-1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人類出逃計劃”福州首秀 帶來新穎表演方式2025-02-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