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批復了《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是福州首部“多規合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了福州的3個核心功能定位,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為目標愿景,全面構建福州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福州的城市性質何以從“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躍升為“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發展空間在哪?2035年的福州會是什么樣,又將承載哪些新使命?打開《規劃》,答案就在其中。
一張藍圖
以“高質量”繪就“新愿景”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引領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科學指引。在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州新實踐的征程里,《規劃》精準發力,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樣板,印在福州的每一寸國土空間之上,為福州高質量發展夯實穩固的空間基礎。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也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依據和指引。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部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一座城市的發展意義非凡。”
在我國城鎮化發展歷程中,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對城市科學規劃提出了更高標準。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作出建立“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強化監督實施的重大戰略部署。步入新時代,福州認真落實“多規合一”改革要求,加快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一張藍圖繪到底,奮力推進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
根據《規劃》,福州的目標愿景是到2035年,生態山水之城、海絲魅力之都、人文有福之州的氣質神韻充分彰顯,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基本實現,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四個城市性質包括福建省省會、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三項核心功能為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門戶、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地。這也為福州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指引。
未來,從全球來看,福州要對標現代化國際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強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樞紐鏈接全球和深化國際交往的能力;從全國來看,福州作為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戰略前沿,將深入推進榕臺交流合作,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先行城市;從區域來看,作為引領福州都市圈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引擎,福州將積極融入粵閩浙沿海城市群,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東南沿海城市連綿帶;從全省來看,福州將深入落實強省會戰略,引領帶動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規劃引領、接續奮斗,2035年的福州觸手可及。
陸海統籌
從“小山水”邁向“大山海”
在歷版城市總體規劃的引領下,福州城市空間框架不斷拉開,從“小山水”邁向“大山海”,實現跨越式發展,多中心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面向2035年,《規劃》堅持“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空間發展方向,以“格局更加開放、區域更強協同、城鄉更高融合”的戰略視野,構建“一主一副、雙軸兩翼、五廊一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強化對城市發展戰略的支撐作用。
提升兩心、拓展兩軸。中心城區集聚總部金融、文化旅游、國際交往、商貿會展、科技創新等核心功能,進一步推進主城區與濱海新城聯動發展;福清副中心建設海絲核心區戰略支點和現代化港灣城市。引導城市核心服務功能沿江聚集,打造閩江沿江發展軸;打造以產業創新和開放門戶功能為主的濱海發展軸,推動港口物流、臨港工業與城鎮融合發展,成為區域聯動和全域繁榮的重要牽引空間。
壯大兩翼、聯通山海。以羅源灣為重點建設港口和臨港制造發展北翼,加強港區與城市聯動發展。以江陰灣和福清灣為重點,統籌臨港產業集聚區,建設福州海洋經濟、臨港產業等外向型經濟發展南翼,輻射帶動周邊區域高質量發展。以“流域-海灣”為單元,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海”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保護五條重要山海生態廊道,強化西部山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功能,形成點狀集聚、面域保護的生態涵養和綠色發展區。
陸海統籌,向海圖強。《規劃》提出,要聚焦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加強陸海空間協同。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推動“海絲”核心區建設與海洋開放協同發展。以羅源灣、閩江口、福清灣、江陰灣等河口海灣為重點,建立以近岸海域和臨海鄉鎮為主的高質量陸海統籌發展帶。保障現代海洋牧場建設的空間需求,加強海洋碳匯、用海立體復合開發、海域使用權流轉等要素創新,提升海洋產業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效能。大力實施“科技興海”,做強海洋科創高地、福州海洋研究院等創新平臺,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開放包容
用“新實踐”展現“大作為”
《規劃》照進現實,這張宏偉藍圖指引福州未來十五年的空間發展方向,更加開放、包容、創新的福州呼之欲出。
2035年,開放福州:深度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推動福州新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建設。打造超大型航空樞紐,推進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高鐵進機場,做大機場流量,爭取拓展共建“一帶一路”新興市場航線,提升中歐(亞)班列便利化水平和運行質量,構建陸海天網協同的立體互聯互通重要樞紐,強化6個方向的對外高鐵通道聯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2035年,創新福州:保障實體經濟發展空間,打造具有重大區域影響力的產業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扎實推動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流大學城、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福州高新區、福州軟件園等成果轉化基地,搶先培育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深海空天開發等未來產業。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劃定200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控制線,著力保障紡織功能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綠色冶金新材料、電子信息、軟件信息、高端裝備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探索產業混合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功能轉換機制,推廣“工業上樓”,提供從“孵化器”到“大園區”的多元產業載體。
2035年,人文福州:延續千年閩都城脈和山水城格局,建設富有歷史韻味和現代風采的人文之城。統籌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以增要素、增活化、增管控傳導和減存量“三增一減”推動“全時空、全要素、全方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構建“兩環、一帶、兩廊、十楔、十四群”的綠地系統布局,強化各類綠色開敞空間整合;美化濱水綠帶,以內河水系為紐帶,串聯城市公園等公共開敞空間,構建具有福州特色的藍綠空間網絡,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福道”,更好造福于民。以自然山水為主要參照物,優化城市天際線,精心打造一批“山水會客廳”,塑造城市與自然有機融合的“海濱城市、山水城市”。
2035年,宜居福州: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建設全齡友好城市。健全“區域級-城市級-組團級-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精準構建15分鐘城鎮生活圈、鄉村生活圈,保障新城組團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建設兒童友好、青年發展、老年頤養的全齡友好社區生活圈。保障城市外圍山體綠地與城市內部公園廣場、河湖水系通道暢通。連通帶狀公園或大型公園,重點在臨海面、閩江入海口、三江口等主要風口地帶控制建筑高度,緩解福州盆地熱島效應,提高氣候舒適度。
2035年,數字福州:數字賦能城市安全高效運行,全空間、全鏈條智能感知。通過遙感技術、數字高程模型等方法,識別出內澇風險區域、地災隱患點等,建設全域感知的災害監測預警網絡。加快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CSPON)建設,提升城市風險預警和防控水平,持續拓展民生服務、產業發展等領域智慧應用場景。應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及空間分析等功能,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從編制到實施監督的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創新項目選址會商新模式,提高項目審批效率。
從紙上謀劃,到生動實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州將始終落實國家戰略,堅持規劃引領,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支撐福州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記者 梁凱鴻/文 石美祥/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風險提示 防范呼吸道傳染病和胃腸炎2025-03-05
- 福州飛往多地本周只需200元2025-03-05
- 福州多項不動產業務即來即辦2025-03-05
- 鼓樓區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落成 10個區屬集團校首批啟用2025-03-05
- 福州推動智慧放學接送系統與人工管理相配合2025-03-05
- 怎么補?補貼多少?2025年福州家電以舊換新、家裝廚衛煥新補貼方案公布2025-03-05
- 福州高新區招聘154名教師2025-03-05
- 福州再添3家省級科技小院2025-03-05
- 福州啟動學雷鋒主題志愿服務活動2025-03-05
- 2024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名單公布 福州3人光榮上榜2025-03-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馬來西亞電影展映交流活動在榕舉辦2025-03-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