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里如何刨出“金疙瘩”?晉安區宦溪鎮最邊遠的行政村峨嵋村,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賽道上持續耕耘,通過“黨建領、村企聯”模式,數百畝撂荒地逐漸恢復生機,還發展起采摘觀光農業。這座邊遠小山村如何實現逆襲?
峨嵋村原本的撂荒地披上綠裝。記者 陳暖 攝
近日,記者步入占地70畝的兩岸“千村示范”現代農業試驗基地,只見新種下的仙人草已經發芽,在地面鋪出一片濃密的綠。去年基地揭牌,試種了50畝高產水稻,還引進臺灣的秈云3號水稻、仙人草等高附加值農作物,發展高品質現代農業。
“仙人草一年種植、多年獲益,收獲時只收割葉和梗,保留根系,第二年可自己抽芽長葉。今年,我們打算部分打包成盆栽出售。”村黨支部書記何壽模介紹,仙人草又名仙草、涼粉草,是制作涼茶、仙草蜜的重要原料,形似薄荷,一畝地可種植四五千株,比種水稻的收益要高。
據悉,該基地由福建省節能環保技術服務協會牽頭多家社會組織共同打造,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的試種,未來通過基地的示范帶動效應,可以激發周邊農戶參與到種植項目中。
和社會組織合作復綠70畝閑田,僅是峨嵋村開展撂荒地整治的一個縮影。峨嵋村山高林密,盛產芙蓉石,芙蓉石產業曾盛極一時,村民多以采石和石雕為生。久而久之,村中耕地大量閑置,在芙蓉石限制開采后局勢依然未能扭轉。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決不能荒著!從2018年起,村“兩委”啟動撂荒地整治計劃,將東一塊、西一塊的農地流轉集中到村委手中進行整合運營,為發展規模化、設施農業奠定了基礎。
農業企業綠水(福建)生態環境有限公司聞訊而來,向村里租用了165畝撂荒地,種植水稻、花菜、玉米等作物。在何壽模等村干部的推動下,先后有7個農業項目落地峨嵋村,盤活了300余畝土地,撂荒地重披綠裝。在政策支持下,一些村民將種植技術帶回家鄉,投入設施農業大潮,探索種植草莓、西瓜等水果,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希望能在當前的農旅融合大潮中闖出一條路。
眼下,不少種植戶忙著翻耕土地,準備栽種西瓜苗。農田褪去冬日的枯黃,被一片片新綠填滿。村干部告訴記者,有了產業支撐,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既能領租金又能拿工資;村集體參與管理還能增加村集體收入,撂荒地有了產出。
這幾年,在宦溪鎮政府支持下,村干部又瞄上了畬文化,不僅修建了200米的畬族文化長廊,還時常組織畬族文化演出。據介紹,峨嵋村現有兩個少數民族自然村,畬族人口占了全村近三分之一。如今,這里的畬族人仍保留著畬語(山哈話)、畬服、畬歌等特色生活習俗。
念活“土字經”,做強“畬產業”,千畝農地已成為峨嵋村逆襲的資本。展望未來,村干部滿懷憧憬地告訴記者,接下來將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畬族文化、農耕文化、芙蓉石文化,攜手社會組織、企業等多元力量推動當地農旅融合發展,共同描繪“黨建領、村企聯、共發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他們相信這片春風拂過的土地,將繼續書寫土里刨金的故事。(記者 朱榕)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將新增一文旅小鎮!閩侯際客小鎮今夏部分試營業2025-04-02
- 4月福州好戲連臺 有多場公益演出2025-04-02
- 福州4月21日試鳴防空警報2025-04-02
- 福州靈活就業人員繳存公積金有補貼2025-04-02
- 福州:“人大監督+檢察監督”助推城市精細化管理2025-04-02
- 福州濱海快線啟動全線列車動態調試2025-04-02
- 4月起福州不動產繼承登記公告期縮減2025-04-02
- 福州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月薪最低2195元2025-04-02
- 福州濱海雙龍新居主體封頂2025-04-02
- 福州港江陰港區14號泊位岸線獲批2025-04-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向"綠"而生!福州制造玩轉"低碳style"2025-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