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農具 耕好“智慧田”
——長樂雪美農業水稻種植基地見聞
7日,記者來到位于長樂區古槐鎮的雪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一塊巨型宣傳板映入眼簾,上面醒目地寫著一句話——“數字‘新農具’耕出‘智慧田’”。這句話的下方,停放著雪美農業今年通過以舊換新購入的兩臺插秧機,這正是新農具的代表。
新款插秧機有何不同?雪美農業董事長李向雪指著LED照明燈告訴記者,別看它是個小東西,但是能起到大作用。在它的幫助下,工人在農忙時可以夜間作業,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眼下,春耕備耕拉開大幕,新農具已經在“智慧田”中大顯身手。工人駕駛著插秧機勻速前行,所經之處,一株株秧苗穩穩地插入地里。“現在插秧和從前相比完全不同。以前人工插秧,一天最多插1畝;現在使用機械插秧,一臺機器一天可以插60畝到80畝。”李向雪介紹,使用機械插秧不僅能保證秧苗下田深淺度和株行距一致,保障通風,促進糧食穩產增產,還能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省時省力。
不只是插秧機,還有旋耕機、無人機……這些新農具在雪美農業水稻種植基地展露身手的同時,還“走出去”為更多農民提供專業化、科學化、高效化的社會化服務。采訪間隙,就有附近村民找上門來尋求農機服務。
“你有多少畝?”“10多畝。”“定金給我就好了。”不一會兒,這項交易就順利達成。原來,這是一位“回頭客”,每年都找雪美農業幫忙插秧。“這個機器插得特別好!”李向雪告訴記者,今年雪美農業已經接到水稻的社會化服務訂單2萬多畝,其中,早稻近1萬畝,中稻1萬多畝,還有三四千畝晚稻。
田間綠意蔓延,棚內綠意盎然。在雪美農業的溫室種苗繁育中心(智能恒溫大棚),李向雪通過手機操作一鍵實現智能化控制,智能噴淋系統即刻灑下細密水霧。“過去育秧很費時,成活率不高,后來有了大棚育秧,但管理起來也麻煩,一間大棚內要十幾個人管理?,F在靠智能機器,一個人就能搞定。”他感慨,過去育秧,要先備秧田,稻種還得“浸一天,催三天”,尤其是早稻,育秧一個月,人不離田,覺也睡不踏實。如今,棚內不僅可以調節溫度和濕度,避免“倒春寒”對早稻育秧的影響,還可以通過智能化的溫室環境調控系統,精確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關鍵育秧參數,為秧苗生長提供最適宜的環境條件。早稻秧苗經過20多天的培育即可達到插秧的標準,顯著縮短了育秧周期,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而且發芽率高達98%~99%。
“今年早稻插秧時間比往年提前了2天。”李向雪介紹,得益于越來越成熟的工廠化育秧技術,如今培育的水稻秧苗更壯、抗寒能力更強,因此近年來早稻插秧時間一直在提前,稻谷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每畝可增產100公斤。“今年早稻播種預計在4月25日左右結束,7月中旬就能收割。”
李向雪自稱是一名“70后”新農人,一直引領雪美農業擁抱數字技術。“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目前,我們正在全國尋找適合基地使用的蔬菜移栽機,希望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智慧化程度,讓農業實現轉型升級。”(記者 蔣雅琛 通訊員 王至瑩)
責任編輯:趙睿
- “賞花+”點燃長樂猴嶼文旅熱2025-04-02
- 長樂“三問于民”讓一座城的溫度可感可知2025-03-28
- 福建長樂百年古建筑群留住文化記憶2025-03-26
- 長樂南山生態公園百株山櫻盛放2025-02-27
- 長樂梅花桂清蝦油秉承傳統工藝 入選非遺名錄2025-02-26
- 長樂紡織企業獲《人民日報》點贊2025-02-18
- 長樂頒發首本不動產居住權登記證2025-02-17
- 央視關注長樂紡織業新質生產力2025-02-14
- 長樂兩岸鄉村元宵聯歡晚會舉行2025-02-13
- 【網絡中國節·元宵】長樂兩岸鄉村元宵聯歡晚會舉行2025-02-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高新區:從沙洲地里“長出”一座科技新城2025-04-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