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往插秧機里裝補秧苗。通訊員 程恩慧 攝
春回大地,農事正忙。當下,正是春耕春種的關鍵時節,在八閩首邑廣袤的田野間,種糧大戶們通過機械化插秧,全力搶抓農時、種植早稻,田間地頭處處呈現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閩侯縣鴻尾鄉鴻尾村的一處水稻種植基地,當地的種糧大戶葉立群操縱著插秧機,正開足馬力在平整的水田中來回穿梭。伴隨著“咔嚓咔嚓”的機械聲,插秧機所過之處,一株株嫩綠的秧苗被精準插入田間。轉眼間,水田便披上了一層“綠裝”。
“我從2009年開始使用機械插秧,該模式相較人工插秧效率提高近10倍,且機械插的秧苗無論是株距,還是深淺,都更加均勻、精準,有利于水稻產量的提高。”葉立群說,他所在的閩侯縣益民農業合作社成立至今已10多年,吸引了鴻尾鄉多個村(居)的30余戶農民參與,社內承包農田超千畝,其中他承包了200多畝。以往人工插秧,十幾個人要忙活近半個月,現在使用機械插秧,兩人合作使用一臺插秧機,每天最多可以插50畝。
在田間地頭,一場由機械化插秧掀起的農業變革,已悄然改變傳統農耕的節奏,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讓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機械化的春耕場景,展現了現代農業的高效與活力,在為大地鋪就一片片“新綠”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糧食豐產打下堅實基礎。為了推動機械化插秧的全面普及,多年來,閩侯縣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購置插秧機的農戶給予補貼,有效降低了農戶的設備采購成本。
此外,閩侯縣農業農村局也定期組織技術培訓,為農戶和農機手傳授插秧機操作、維修保養等專業知識,讓農民不僅買得起,更能用得好、修得好這些先進設備。
“一臺插秧機,售價大約12萬元至16萬元,政府補貼近三分之一。我們合作社完成自家農田的插秧任務后,還能為周邊農戶提供服務。”葉立群說,今年的早稻大多在清明前后插秧,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他們一年種兩茬水稻,從而進一步助力糧食穩產增收,之后還會通過種植油菜來增加土地肥力。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首邑大地,像鴻尾村這樣的機械春耕圖景并非個例。目前,閩侯縣早稻田已陸續進入插秧高峰期,機械化插秧普及帶來的農業新質生產力,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高效、科學,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推動著傳統農業不斷向現代化農業升級。(記者 譚湘竹 通訊員 林若野 程恩慧 陳堡)
責任編輯:肖舒
- 中央財政再下達福建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農資補貼2022-09-02
- 李文興:子承父業 接好“種糧”這根棒2022-07-09
- 1.15億元!福建實際種糧農民再獲一次性補貼2022-06-21
- 100億元!中央財政再次向種糧農民發農資補貼2022-05-23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牢牢守住不發生“賣糧難”底線2019-05-1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溫泉公園煥新升級 更新設備設施推出自駕游船2025-04-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