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加
技術供需精準對接,產學研深度融合
年初,DeepSeek發布開源大模型,隨后在各行各業推廣部署,掀起一場“科技風暴”。2024年,“人工智能+”行動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身處“風暴”之中的人們不禁暢想,人工智能還能怎么“+”?上周六,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復賽舉辦,來自全國的創新項目一一進行展示,記者從中尋找答案。
人工智能賽道復賽現場。記者 蔣雅琛 攝
觀察
AI應用層出不窮
復賽現場,石化、建筑、電力……各種AI應用層出不窮。其中,天機鏡城市安全大模型項目團隊底氣十足地登臺展示。這是他們第二次參加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去年,團隊在數字城市賽道提出關于打造城市安全治理人工智能模型的暢想和規劃,得到評委肯定,僅用一年時間,模型順利落地。3月31日,“天機鏡”AI大模型在江蘇宜興發布,標志著宜興的城市治理將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
據悉,“天機鏡”AI大模型結合多個城市10年的城市安全治理歷史數據和多項政策要求,打造“強監測、精預測、早預警、快處置”的城市安全監測系統,高風險訴求預警響應時間只需1分鐘。“這也是我們去年參賽的收獲。當時評委老師提醒要以實戰為主,結合現有場景滿足真實需求,不要閉門造車。一年來,我們走訪了許多城市、高校、科研機構、委辦局、鄉鎮,了解基層真實需求,每天休息時間幾乎只有4個小時,一心為了更好地研發、訓練模型。”天機鏡項目負責人周源說。
周源告訴記者,這個模型的發布也為當地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和探索智慧城市建設“新模式”注入新動力。“依托這個項目,我們正在打造一條產業鏈,在剛剛開園的洑溪湖人工智能產業園,已經有27家企業簽約入駐,成立了產業創投聯盟,致力于將技術勢能轉化為產業動能。”
通過去年的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天機鏡”AI大模型不斷完善、升級。今年,團隊希望這款“神器”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未來標準軟件版本會通過開源的形式呈現,希望借助峰會的平臺進一步推廣。”周源說。
感悟
“小白”也能上手AI應用
登臺展示的選手中,林思佳無疑是特別的一個——她沒有信息化相關的教育背景,是來自北京市煒衡(福州)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律師。律師研發人工智能應用,靠譜嗎?“我們團隊研發的‘賽博佳律解紛俠’通過AI賦能法律人八大痛點場景,提升法律人工作效率。”
林思佳介紹,團隊通過調查發現,律師行業普遍面臨一些困境,比如一名律師平均40%的時間用于整理案卷、文書初稿寫作等重復性工作;傳統律所85%的訴訟策略依賴個人經驗,缺乏數據支持;傳統法律服務時間成本高,因此收費高,而中小企業和個人難以承受等。而團隊精心打造的智能體賽博佳律解紛俠,可以針對這些行業痛點提供解決方案。這個智能體可以智能生成法律文書并自動校驗、提取關鍵信息智能分析案卷、提煉庭審要點進行攻防預演等。“帶它上庭甚至能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幫助律師見招拆招。”
這是否意味著,未來AI將取代律師?“這意味著律師有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助手,大家都使用的話可以幫助法官更好地還原事實真相。當然,技術的進步也對執業律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得在庭前把證據鏈做好,讓邏輯鏈閉環。”林思佳說。
林思佳展示的賽博佳律解紛俠是各行各業積極擁抱AI技術的縮影。記者了解到,這款應用是在今年DeepSeek發布之后才開始研發的。“我們之前也會使用MetaLaw等應用來檢索案例,但是他們主要針對案例檢索。業務中發現有這樣普遍的需求,所以就開始自學嘗試在搭建好的工作流和構建個人知識庫,針對我們的需求進行修改。未來還將不斷升級完善,讓它更好地賦能行業發展。”
思考
倫理問題值得研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智能研究所副所長盛凱作為企業自主創新賽題評委,在采訪中高度評價了本屆參賽項目:“今年參賽項目覆蓋領域廣、創新性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不僅有傳統軟件開發項目,更有律所等服務機構從用戶視角探索AI應用,這充分體現了各行業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推動產業升級的積極態勢。”
針對公眾關注的“AI是否會取代人類”議題,盛凱提出了獨到見解:“這個命題本身是個偽命題。就像人類發明了馬車、汽車,但它們從未取代我們行走的能力,而是與人類形成共生關系。在學術討論中,‘AI作為人類輔助工具’已是共識,真正值得深思的是倫理維度——我們是否應該賦予AI擬人化的主體地位?”
對于AI時代的生存之道,盛凱給出分層建議:普通用戶應主動了解AI的應用場景;企業需聚焦AI賦能下的效率提升與模式創新;開發者則應深耕算法優化、模型精度等核心技術領域。他特別強調:“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需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只有通過多方智慧碰撞,才能激發這個領域真正的創新活力。”
上周六,人工智能賽道復賽在北京、福州同步進行。經過激烈比拼,共有21支企業隊伍和20支高校隊伍晉級總決賽,40件作品獲得“數智領航獎”。作為賽道特邀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鄭緯民也分享了自己的體驗。“在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階段,人工智能已成為重塑產業格局的核心力量。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為推動數字中國建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搭建了重要平臺。各團隊帶來了眾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與創新活力。我們欣喜地看到,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的創新實踐已逐步突破國際技術壁壘。賽題設計精準對接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數字農業等國家戰略需求,催生了一批具有產業穿透力的解決方案。”鄭緯民說,希望各團隊勇闖“無人區”,在模型輕量化、多模態交互等關鍵領域敢為人先;深扎“實踐地”,將技術創新與制造強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深度融合;共筑“生態圈”,通過協同創新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AI產業集群。(記者 蔣雅琛)
責任編輯:趙睿
- 十年磨一劍 搶占“智”高點2025-04-02
- 市場監管總局: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國家標準研制2025-03-28
- 央企持續深化“AI+”專項行動2025-03-26
-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將于4月14日在香港召開2025-03-17
- 推動“AI+安全”技術創新產品在各行業落地應用2025-03-11
- 臺青話兩會:科技創新賦能兩岸交流(兩岸觀察)2025-03-11
- AI已經能從豬咳嗽聲判斷是否生病:提高豬的成活率,從83%提升到87%2025-03-10
- 研究揭示各國民眾對AI替代工作的擔憂2025-03-03
- 不必過于焦慮被AI替代2025-03-03
- 省大數據集團召開黨委(擴大)會2025-02-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溫泉公園煥新升級 更新設備設施推出自駕游船2025-04-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福州深化推廣“循理數學”成果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