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折疊演繹百年船政 AR劇本漫游冶山春秋
數字浪潮下,閩都文化新意無限
從《尋夢閩都》打造虛實交融的光影之旅,到《最憶船政》折疊劇場重構歷史現場;從非遺漆藝的數字化重生,到文博考古的火熱體驗……當下,福州文化數字化浪潮澎湃,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紛至沓來。
記者近日走訪福州景區、文化文博場館,嘗試從三種數字文化新體驗出發,探尋福州如何通過數字與歷史文化的深度融合,激活山海福地的文化基因,解鎖文旅經濟新的增長極。
在中國船政文化城內 ,小朋友通過“數字多寶閣 ” 了解船政文物的故事。記者 林雙偉 攝
新業態
數字技術創新文化表達
23日,記者走進中國船政文化城,國內首座折疊漸進式劇場——《最憶船政》演繹劇場正在上演精彩表演。結束觀影的游客王女士一家感動落淚。“演出太精彩了,科技場景十分震撼,觀眾就像坐在一艘大船上,在時空隧道中穿梭,回到了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孩子們也看得津津有味,說要回去查閱船政相關的知識。”王女士說,一家人意猶未盡,準備到旁邊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參觀。
海軍史專家、《最憶船政》總監制陳悅介紹,該劇運用大型機械結構3DMapping秀、360度全息紗幕投影、霧幕及地面投影等多媒體組合技術,在傳統舞臺敘事和藝術表達基礎上,構建出一個全新的數字藝術層級。“整座劇場好比一本立體書,構成一幕幕場景的機械裝置和設備都‘折疊’在書里。隨著書頁翻開,場景依次展開,構建多次折疊的震撼空間。”
自2023年12月23日首演以來,《最憶船政》以宏大的歷史敘事、獨特的舞臺形式及情感飽滿的演出,贏得廣泛好評,已接待觀眾近10萬人次,被評為2024年福州文旅消費TOP10新場景、2024年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應用場景體驗點等。
藝術創意與科技手段的相互融合,為演藝精品的誕生提供更為絢麗的舞臺。三坊七巷重點打造的唐朝詭事錄·西行國潮沉浸劇場,位居美團福州地區虛擬現實(VR)產品銷量排行榜首位。
“我們將VR技術與唐朝詭事錄IP結合,讓觀眾化身為狄仁杰的弟子,與劇中人物蘇無名、盧凌風并肩作戰。”劇場工作人員陳秋萍介紹,為了進一步提升游客體驗,計劃引入更多高科技互動元素,如增強現實(AR)和VR技術,還將投入本土化、地方化的沉浸式VR內容的創作中。
近年來,福州大力推進前沿科技與閩都文化的完美融合,一系列創新性的數字文化體驗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尋夢閩都》虛實結合,演繹了閩都文化的獨特魅力;無限之海—沉浸式AI數字藝術展,則為來自各地的游客帶來福建特色的海洋文化數字光影互動體驗。
新模式:文博精品“觸手可及”
“我是數字人沈先生,字仲康,侯官縣人,我是脫胎漆器的創始人。”在位于鼓樓區朱紫坊的沈紹安漆藝博物館,脫胎漆器創始人沈紹安以數字人的形象出現,為大家娓娓道來漆藝的傳承故事,讓游客眼前一亮。
記者在現場還看到,屏幕上,通過數字化技術動態還原漂漆流程,視覺呈現上顏色更亮眼,還融入了互動、點化紋路的過程。
“數字化技術能夠更精準、全面地記錄和保存漆藝圖樣,避免其在時代變遷中流失,并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推動傳統漆藝在當代社會的創新發展。”沈紹安漆藝博物館館長施麗玲介紹,它促使博物館更加積極地擁抱新技術和新觀念,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展覽和收藏模式,而是主動參與到文化創新的實踐中,為文化傳承注入新的動力。
數字技術也推動著博物館從“櫥窗解說”到“時空漫游”的策展革命。福州市博物館的“數字多寶閣”里,清康熙黃釉青花葫蘆瓶在屏幕上旋轉,輕點屏幕,它便會“開口說話”,文物的高清圖片、身份信息一覽無余。閩侯縣博物館的考古體驗游戲一體機則讓觀眾們沉浸式擔任起考古隊員的角色,操作半人高的機器,“挖出”古洋遺址的文物碎片,歷史故事仿佛在指尖重生。
修繕后的梁厝街區梁敬玖宅,成為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展示館,是福州呈現世遺精彩、展現中國形象、弘揚閩都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時空之門”,游客可以在元宇宙的漫游體驗中,通過VR全景欣賞中國、福建的代表性世界遺產,重溫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福州印記”。
新場景:感受城市文化獨特魅力
古老的歷史文化地標遇上數字科技,會煥發出怎樣的文化魅力?
每到周末,冶山春秋園變得更加熱鬧。“找到了,可以合成鐵塊。”在AR元宇宙劇本游“冶山守護者”里,玩家小李化身守護者,在冶山多個景點完成任務。
“這是福州首個景區常駐式AR元宇宙劇本游,將冶山各景點元素以劇情形式串聯起來,通過AR技術還原歷史文化場景,實現歷史可觸碰、景點可交互。”鼓樓區文旅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數字技術與閩都文化深度融合,讓市民感受城市文化場景不斷“上新”。
2024年底開放的福州市少兒圖書館新館,融合傳統閱讀與現代科技,設有全息投影營地、玩學益智樂園等互動空間。琴棋書畫體驗機前,小朋友們手持毛筆,在屏幕上自由書寫、隨性練習,體驗完整的書法創作流程。在VR科普體驗角,小學生丁琴琴戴好VR眼鏡,“翱翔”在宇宙間,欣賞各大行星。
市文化館運用智慧教室、智慧黑板、電子班牌、唱吧、朗讀亭、大數據屏、藝術慕課屏等數字化設施,打造沉浸式文化空間。晉安文化記憶館將古厝的傳統美學與裸眼3D、全息投影等現代展示技術完美融合,創新性地打造文化物產記憶墻,生動呈現晉安版《清明上河圖》。市圖書館云閱讀小程序為讀者提供了約3.8萬冊電子書及豐富的期刊、經典講座視頻等數字資源。
此外,“劇游南臺”“漁火雄江”等項目被評為福建省數字文旅應用場景示范案例和優秀案例。(記者 燕曉)
責任編輯:趙睿
- 科學數據合作分論壇將在長樂舉行2025-04-25
- 從指尖政務到數字文旅!看福州如何構建智慧生活新圖景2025-04-25
- 福州教院二附小教育集團開展“百本好書”閱讀活動2025-04-24
- 福州15歲林詩晴,入選國家集訓隊!2025-04-24
- 福州百名兩岸青年攜手參與志愿服務行動2025-04-24
- 走進福山福水 書寫福州好故事2025-04-24
- 新投時代中心竣工驗收 將成濱海新城商業新名片2025-04-24
- 智慧稅務新體驗!智能貨柜支付即開票場景在福州成功落地2025-04-24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 福州經濟實現“開門紅”2025-04-24
- “迎賓大道”盛裝以待 蒔花組團亮相2025-04-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治水”變“智水” 福州水質綜合合格率遠超2025-04-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