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抬著花燈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巡游,又稱“游四方”。 黃水林 攝
圖為主人準備的豐盛菜肴,巡游結束后,大家方再聚在一起品用豐盛的晚宴。 黃水林 攝
中新網連城2月16日電 (黃水林 李紹煒)猴年春節,一年一度的游花燈活動照例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客家祖地”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熱鬧上演。
昨天是正月初九,當值出花燈的芷溪芷民村邱氏永慶堂祖屋內熱鬧非凡,輪值的福首邱爾林忙著組織族內的男子點燈、上燈,婦女們則負責準備點心和晚宴,邱爾林說,今天他邀請了100多名親朋好友前來,一同感受游花燈帶來的歡樂。
圖為用草席保護花燈,以免損壞?!↑S水林 攝
“咚咚咚,咚咚鏘……”,下午5點半,隨著蘇州鑼鼓的響起,一個個通明透亮的圓形大花燈開始從古老的大宅門里出來,在古村青磚烏瓦的大街小巷游走,花燈所到之處,花團錦簇、火樹銀花、燈影綽綽,美不勝收?,F場成千上萬的游客,駐足驚嘆,紛紛拍照留念,大呼奇妙絕倫。
圖為用山茶油、純花生油加紅繩鐵絲制作成油燈。 黃水林 攝
村主任邱全福介紹說,芷溪花燈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游花燈是為了祈福,同時也可以增進親友、鄰里的感情,如今,村民們還通過花燈宣傳計生國策、家風家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給花燈賦予了時代的內涵。
邱全福說,芷溪村共有1萬多人口,按祖例,由黃、楊、邱、華四姓輪流為頭出花燈,輪到人口多的姓氏時可達百余個。今年輪到邱氏為頭,因其人口較少,族人共出了10個花燈,每個花燈約20斤,高5尺,分二、三層結構,有99盞油燈火,每支花燈隊伍大約由20多人組成,帶路的挽著香籃提前早早上路,隊伍前頭是金童玉女提著一對大宮燈,寫著出燈人家的姓和堂號,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家的燈;然后是熱鬧的鑼鼓隊或十番樂隊;接著就是花燈,擎花燈的個個精神抖擻,走著碎步,使花燈穩定地行進;其他人簇擁在花燈后面跟進護衛,隊伍最后一人提著一籃備用的玻璃燈。
圖為用細香點亮一盞盞油燈?!↑S水林 攝
別看花燈不重,擎燈籠靠的是手上的勁道,所以擎燈籠的個個都是壯漢,半蹲馬步重心放低才能把燈擎得四平八穩。壯漢們在出發前要用干凈的毛巾凈面洗手,以示虔誠,他們每人肩上都搭著一條濕毛巾,一是擦汗,二是一旦花燈意外起火,眼疾手快將濕毛巾蓋過去可滅火。
圖為由于巡游至晚上8點多,出游前,參加活動人們都要簡單吃個便餐。 黃水林 攝
每年的芷溪游花燈活動從正月初一開始,除了初五和初八不游外,一直游到正月十五才告結束。其中,初一至初七為“游庵廟”,只游到村里的庵廟中,祈福風調雨順;初九開始為“游四方”,要游遍全村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宗祠祖屋,不但鍛煉腳力,為新年外出創業壯行,更為增進全村四姓感情,推動鄉村和諧安康。
圖為數個壯漢輪番上陣?!↑S水林 攝
相傳,芷溪花燈由清康熙年間在蘇州做官、娶蘇州人氏為妻的楊燕山從蘇州傳入,逐漸由小變大,從少到多,從掛燈到游燈,活動亦更加豐富多彩。芷溪花燈保留了古蘇州的花燈特色,以宮燈為主燈,外圍配上花籃、紗燈、牡丹燈、鱉魚燈,畫上字畫或裝制羅漢、古裝人物等,用特制玻璃杯裝蒸過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曬精選的燈芯點燈,形成紙做燈、油點燈、紙包火的特色。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一司機超員瘋狂倒車想逃 乘客“出手”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