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到醫院看病就已經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沒想到醫院很多藥都沒有庫存,還得自己到藥店去買!”近日,市民張女士帶著孩子到我市一家醫院就診,醫生診療完后表示,開的這些藥醫院無法配到,得自行到藥店去購買。“這家醫院附近又沒有藥店,我還得特地到藥店去買藥,實在是太麻煩了。”
近日,不少市民都有類似張女士的遭遇:到醫院看病,除了許多新開的藥得自行到藥店購買之外,還有之前一直服用的常用藥醫院都沒有庫存了。“我這鼻炎是老毛病了,一直吃某種藥,效果還可以。最近春夏之交,鼻子又過敏了,到醫院想讓醫生再開點這個藥,醫生卻表示該藥醫院已經沒有庫存了,要么用別的藥代替,要么自己到藥店看看有沒有售。”在隨機采訪中,一位市民廖先生說道。“在醫院看病、交錢、拿了一部分的藥已經花費了我不少時間了,等會還得再到藥店購買另外一種藥,真是折騰人。”上周五,一位正在我市一家醫院藥房取藥的市民賴阿姨抱怨道。
那么,為何近來許多醫院的用藥都會出現此類問題,并導致患者買藥難?對此,醫院相關人士表示,一直以來,“以藥養醫”都是我國醫藥行業的頑疾,藥品價格太貴,民眾消費不起,看病成為問題。為破除“以藥養醫”,減輕民眾看病負擔,我國開始實行藥品“零差價”政策,取消藥品加成,并以公立醫院為試點逐步展開。因此近來我市許多醫院在不同程度開啟藥品零差價的措施,然而,如此一來醫院的許多藥品沒有了利潤,很多小型醫院就只備部分常用藥,其它藥都建議患者到藥店購買,以此節省各項資源。而對于大醫院來說,許多藥品沒有了利潤,醫院就會考慮使用別的同類藥品代替,因此也就出現了醫院很多常用藥品“有名無藥”,無法配到,導致醫生用藥不穩定,患者買藥難的問題。
責任編輯:楊林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