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帶孩子看病辛苦,怨聲載道;兒科醫生們也是加班加點連軸轉,苦不堪言。那么,怎樣才能緩解兒科醫生短缺的現狀呢?
5月19日,記者從市衛計委了解到,2015年,我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有執業(助理)醫師5796人,注冊護士8114人。其中兒科醫師219人,僅占總醫師數的3.8%;兒科護士343人,僅占總護士數的4.2%。
市衛計委工作人員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面對生育高峰、高危孕產婦比例升高、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出生缺陷發生風險加大等問題,對本就已經超負荷運轉的產兒科醫務人員工作強度和工作難度日趨加大。同時,產兒科醫護人員以女性居多,同樣面臨生育二孩的問題,這又直接導致我市相應專業的醫護人員更大的缺口。
培養穩定人才 靈活錄用辦法
為緩解兒科醫生短缺的現狀,市政協委員在提案《關于加強我市兒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建議》中建議,市政府要高度重視兒科診療需求,出臺相應政策,在醫療設備、醫生配比方面予以傾斜。將兒科專科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分批分階段予以推進,以加快兒科醫生隊伍建設,支持醫院兒科發展。
“從源頭吸引優秀的學生選擇兒科,通過大學與醫院的聯合培養,建立較穩固的、有能力的專業兒科人才。”市政協委員陳曉東表示,加大兒科人才培養力度,適當放寬兒科人才的錄用渠道,靈活醫院用人自主權,招收本科或主治以上的醫學專業技術人員應常態化,優化兒科醫生錄用辦法,充實專業人才隊伍。
市衛計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政策多優惠,想方設法“引進”人才。要更多地吸引人才,就要在人才招聘政策上多優惠。兒科醫生隊伍建設方法應多樣化,立足實際“整合”人才。培養一名合格的產、兒科醫生,至少需要8年的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要想應對即將到來的生育小高峰,就要立足我市實際,優化配置專業人才。優化配置人力資源。綜合考慮縣、鄉級醫療機構的綜合實力和輻射范圍,對全市婦、產、兒人才進行摸底篩查,將鄉級有經驗、有基礎、有能力的產兒科人才進行階段性集結,以緩解二孩政策開放初期“人才荒”問題。
拓寬醫技培訓方式
“積極選送婦產科、兒科等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產(兒)科適宜技術培訓班。”市衛計委工作人員表示,加快產(兒)科緊缺人才培養,要拓寬產(兒)科人才的進修、晉升渠道,不定期組織醫生到外院培訓,培養產(兒)科學科帶頭人。
通過采取傳、幫、帶等多種形式,盡快提高基層兒科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特別是培養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站兒科醫生,不斷提升基層兒科工作者的醫技水平,讓家長愿意帶孩子到社區醫療機構就醫,增加家長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的信心,以逐步緩解兒童看病難的問題。
提高醫務人員待遇
“培養人才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主要要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市衛計委工作人員表示,緩解人才流失問題,應該在待遇上多傾斜,千方百計“留住”人才。要在職稱評定、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強對助產士、產科醫師、兒科醫師、護士等給予傾斜,要改善在這些崗位上工作的醫護人員的待遇,增加這些崗位的吸引力。
市政協提案《關于加強我市兒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建議》中提出,加快醫院補償機制和兒科診療收費改革,提高兒科診療和操作的單項收費金額,體現兒科醫護人員價值。與此同時,從政策傾斜和激勵措施方面,切實加大經費投入,以提高兒科醫生勞動報酬,并從進修深造、職稱晉升、獎金分配等方面采取傾斜政策,以真正穩定兒科醫生隊伍,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隊。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一司機超員瘋狂倒車想逃 乘客“出手”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