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近日一主婦在家包粽子。
“碧裝束裹三角尖,玉帶一縷腰間纏。未解羅裳清香送,無限誘惑在里邊。”5月26日,盡管離端午節還有一些時間,但粽香已在各大商超、市場及街邊彌漫開來。
商超粽子琳瑯滿目 傳統口味頗受歡迎
5月26日,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大型商超看到,超市正門口打出各種有關粽子的宣傳廣告,走進后發現各品牌的粽子已琳瑯滿目,粽子早已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口味各異,有豆沙、板栗、八寶糯米,還有鮮肉、蛋黃等,口味應有盡有,而且包裝也呈多樣化。
在龍巖大道的一家大型商場內,市民王女士正在仔細地挑選自己喜歡吃的粽子。記者看到旁邊一禮盒裝的某品牌粽子,價格并不貴,便問王女士是否會買這種粽子?她表示,相對于禮盒包裝的粽子而言,自己更愿選購一些傳統口味的散裝粽子。一是自家吃的,沒必要看包裝,二來,以前買過包裝華麗的粽子,但味道很一般,買了家人都不喜歡。商場某品牌導購人員也告訴記者:“從目前銷售情況看來,傳統口味的粽子確實比較受歡迎,對新鮮口味的粽子,顧客會買一兩個嘗嘗鮮,但對傳統口味的粽子會毫不猶豫地選購。”
微信叫賣粽子不少 購買保存交易截圖
“劉氏端午粽子,出爐啦,干凈衛生好吃,個大料足……”這是記者微信朋友圈的一條內容。端午節臨近,微信上,跟劉小姐一樣打溫情牌叫賣自制粽子的不在少數,農家秘制板栗肉粽、媽媽家私房蛋黃肉粽……“私房粽”在微信圈里吆喝聲不斷,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劉小姐告訴記者,媽媽做的粽子味道很好,往年都會接受一些親朋好友或鄰居的預訂。現在微信盛行,她索性把粽子也賣到了朋友圈,普通肉粽賣5元/個,加蛋黃加1元。“這幾天都賣得很好,平均一天能賣上百個。”
記者發現,朋友圈賣自制粽子的,有些是自己送貨,有些是快遞。“如果味道還不錯,我還是愿意買點嘗嘗的。”記者昨日采訪了數位市民,大部分人表示并不反感有朋友在朋友圈賣手工粽子。但也有人表示,這些粽子吃起來不大放心,就算吃出問題的話,也不好意思扯皮。記者提醒廣大市民,在微信上購買粽子時需留心,最好保存交易截圖。
吃粽子有講究適當食用為妙
粽子雖好,不宜多食!吃粽子應注意哪些?養生專家作出提醒,粽子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卻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腸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較差,所以吃粽時必須有克制,并且盡量趁熱吃,以免冷卻后更難消化。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會在胃里停留很長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復發。已包好的粽要盡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潔衛生,陰涼透風。同時,吃粽子不喝冷飲。在食用時若感到粽子口味不正,不要食用,粽子應具有粽葉、糯米及其他谷類食物應有的香味,不應有酸腐、發霉、發餿等異味。
責任編輯:趙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