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龍巖新聞
      分享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內景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唐亞新 通訊員 林斯乾

      【紅色名片】

      為了總結推廣上杭才溪人民建設根據地的成功經驗,1930年6月、1932年6月和1933年11月,毛澤東三次來到才溪進行了廣泛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1934年1月,毛澤東在此基礎上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極具影響力的調查報告——《才溪鄉調查》。這一報告全面總結了才溪鄉蘇維埃建設的事跡和經驗,用鐵的事實回答了在革命戰爭環境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是必要的、可能的這一重要問題,進一步闡明了“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偉大真理,初步形成了蘇區建設中的民主建設思想,并作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列寧堂內景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才溪鄉調查紀念館舊址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俯瞰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林熙攝

      【記者探訪】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5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唐亞新 通訊員 林斯乾)仲夏時節,位于上杭縣才溪鎮的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前,“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幾個鮮紅的毛體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旁邊的“紅軍公田”里,已然有小荷從水中托出了稚嫩的花蕾,歷史的滄桑厚重與現實的勃勃生機在這里交匯、碰撞……

      “才溪鄉調查體現了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優良作風,是我們黨群眾路線形成過程中的標志性事件和踐行群眾路線的典范,至今仍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指導意義。”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館長陳春連說。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才溪光榮亭

      調查研究鑄經典

      跨越歷史的云煙,時光回到83年前的才溪,回到那風云激蕩的崢嶸歲月。

      1933年,毛澤東回到蘇維埃政府主持工作后,為了打破國民黨軍隊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他非常注重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然而,彼時黨內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面對國民黨殘酷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黨內有些同志對工農武裝割據的總路線產生了偏離甚至懷疑。

      為了探求“要不要建設農村革命根據地、能不能建設農村革命根據地、怎樣建設農村革命根據地”等一系列事關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從1930年6月到1933年11月,毛澤東三進才溪,白天奔走在窄小崎嶇的山村小道上,進村入戶,遍訪農家;農耕時節,他習慣卷起褲腳,下田幫農民干活,與群眾打成一片。他說:“向群眾求師調查,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還要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

      1933年11月下旬,在兩次調查的基礎上,毛澤東第三次到才溪鄉進行調查,召開各行各業人員參加的座談會,訪貧問苦,探望烈軍屬。每召開一次座談會,毛澤東會事先列出詳細的調查提綱。座談會上,他仔細詢問,認真記錄,并不時起身給與會的群眾發卷煙,“我請你們來,你們就是我的先生,學生對先生理應恭敬嘛”。

      用了10多天時間,在對調查收集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毛澤東撰寫了《才溪鄉調查》這一光輝著作,主要內容包括行政區劃、代表會議、此次選舉、鄉蘇下的委員會、擴大紅軍、經濟生活、文化教育等7個部分,用才溪鄉的事實回答了根據地建設是重要的和可能的這一重要問題,進一步闡明了“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偉大真理。

      而面對才溪經濟建設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毛澤東的喜悅溢于言表,稱贊才溪為“中央蘇區第一模范鄉”,并親筆為才溪“光榮亭”題字。才溪鄉調查由此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走群眾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典范,它所確立的“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原則,至今仍是我黨群眾工作的根本原則之一。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一模范鄉”煥發新生機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對于包括才溪在內的廣大革命老區的發展,我省各級各部門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支持。省委書記尤權強調,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包括才溪鄉在內的革命老區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于客觀條件制約,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從福建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來看,重點和難點在老區,在欠發達地區。所以,我們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快革命老區發展步伐,切實改善革命老區民生,讓廣大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革命戰爭年代,“中央蘇區第一模范鄉”才溪有3400多人參加紅軍,新中國成立后涌現出共和國少將以上軍銜10位,還有20位師級干部,為福建省之最,被譽為“九軍十八師”。改革開放以來,才溪這片紅土地傳承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

      改革開放初期,才溪人民傳承紅軍敢拼敢闖、排除萬難、百折不撓的優良傳統,以“三千榔頭八千斧”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氣魄,勇闖深圳特區和廣州等大都市,打響了才溪“建筑之鄉”品牌。深圳“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當初廣東省最高的東莞彩印廠水塔等均為才溪人承建。此外,借助臍橙、黃金等特色產業,才溪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去年,才溪鎮實現社會總產值34億元,同比增長13.5%;建筑業總產值66億元,同比增長12%,財政收入2612萬元,同比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13539元,同比增長13.6%。

      在位于嶺和村的才溪鎮殘疾人大學生(青年)創業園,記者見到了正在打理“蝴蝶園”的王福如。王福如的8人創業團隊,在流轉來的200畝土地上種植了火龍果、蘭花、特色蔬菜,辦起了蝴蝶生態養殖基地,以“公司+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申請了農民合作社,還參與組建了上杭的園藝協會和才溪的臍橙協會。通過公司化的營銷,才溪的臍橙產值達500多萬元,當地農民不愁賣,收入翻了一番。

      “‘才溪鄉調查’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創業以來,我們不斷從中汲取紅色營養才走到了今天。把才溪的紅色旅游和我們的生態產業相結合,以后的路子肯定會越走越寬。”王福如充滿信心地說。

      “近年來,我們大力發揚才溪鄉調查精神,把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與才溪紅色景區建設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大的成效。”才溪鎮黨委書記溫文達告訴記者,才溪的最大特色就是紅色圣地、“中央蘇區第一模范鄉”。如何把這個光榮傳承下去?鎮里提出了傳承“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飯包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民”的作風,建設模范才溪、生態才溪、美麗才溪等“三個才溪”,今后五年將通過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生態觀光休閑農業等特色產業,重抓旅游+文化創意、旅游+電商、旅游+教育培訓、旅游+扶貧開發、旅游+服務型政府等,實施毛主席萬歲山石刻公園、東坑新區建設項目、水竹洋休閑度假村項目等重點項目,以紅色、休閑旅游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增收,建設美麗新才溪,讓“中央蘇區第一模范鄉”的旗幟永遠高高飄揚。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講述·心聲】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館長陳春連:

      毛澤東同志三次前往當時的模范蘇區才溪鄉調查蘇維埃工作,每次來,身份都很高。比如1933年11月第三次來才溪時,他的身份是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人民委員會主席。但這個“大領導”卻沒有擺架子,沒有官派作風,而是平易近人,跟群眾打成一片,甚至跟當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具體的調查過程,他則是以“甘當小學生”的學習狀態來進行扎實、深入和廣泛的調研。

      這三次調查活動可以說是開創了真正地深入群眾中、走群眾路線、從實際出發的先河。從這一角度看,80多年前開展的才溪鄉調查即便是到現在,也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上杭縣才溪鎮宣傳委員張敬年

      《才溪鄉調查》是毛澤東同志經過身體力行的深入基層而得出的第一手資料。這一調查結果為我黨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為中央蘇區制定經濟政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據。今天我們繼承和發揚才溪鄉調查精神,就是要貫徹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作為新時代的才溪人,我們不忘本,向前走,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努力發展紅色旅游經濟,加快才溪的省級小城鎮建設,讓群眾更富足。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長溪調查紀念館館內陳列

      【紅色印跡】

      新泉整訓

      1929年11月28日,紅四軍前委在長汀召開擴大會議,一致同意開展政治軍事訓練,以徹底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全面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12月3日,紅四軍來到連城縣新泉鎮開始政治、軍事整訓。毛澤東、陳毅負責政治整訓,朱德負責軍事整訓。

      經過半個多月的集中整訓,紅四軍指戰員的政治覺悟空前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軍隊紀律更加嚴明,軍事素質明顯增強。新泉整訓是我黨建軍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民主整軍運動,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正規的政治、軍事整訓,在我們黨的建設和人民軍隊的正規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在紅軍建設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

      閩西第一支紅軍隊伍——閩西紅軍營

      1928年6月底,張鼎丞、阮山、盧肇西等領導了閩西規模最大的暴動——永定暴動,攻占了永定縣城。7月初,永定暴動隊伍即在金砂金谷寺成立了閩西也是福建省的第一支紅軍部隊——閩西紅軍營,張鼎丞任營長,鄧子恢任黨代表。此后,又相繼成立了中共閩西臨時特委、閩西暴動委員會和閩西紅七軍十九師。(福建日報記者 唐亞新整理)

      福建紅色文化|才溪鄉調查: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才溪鎮實施小城鎮建設,老區面貌煥然一新

      【記者手記】

      讓紅色基因代代傳

      作為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第一模范鄉”,彼時的才溪為中國革命可謂是盡心盡力——3400多人參加紅軍,在冊烈士962人,紅旗在這個紅色圣地高高飄揚;彼時的蘇區革命干部,更是秉持著那種實事求是服務群眾的理念與精神,在物質和精神上全方位地提供保障,讓英雄們沒有后顧之憂。

      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是福建唯一的紅色調查館。舊館成立于1959年3月,2007年當地投入3000多萬元擴建了一座新館。2013年,才溪鄉調查80周年之際,新館啟動陳列改版工程。未來,紀念館旁將建宣傳文化中心,進一步宣傳推廣才溪鄉調查精神。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這是毛澤東同志最為著名的論斷之一。這些年,才溪人對才溪鄉調查精神的理解與傳承不斷加深。從早期單一的紀念活動,到全國毛澤東紀念館學術研討會,再到紀念館“紅色小舞臺”上以才溪調查為原本的各類優秀劇目,當地對于這一紅色文化的傳承,形式愈加多樣。紀念館館長陳春連說,如今,這種經過歲月的洗禮與積淀的紅色文化,也早已楔入才溪人精神的深層結構之中,成為老區人民不可或缺的紅色基因。

      在邁向新的征程中,“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實事求是”這些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他們依托優勢資源,因地制宜、求真務實,不斷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建筑之鄉、黃金寶地、臍橙之鄉、第二批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才溪面貌煥然一新。才溪人在發展的路上,步子邁得更加實在。

      “紅色基因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靈魂,讓紅色基因代代傳,讓紅色血脈永續。”再度走讀才溪,老區人民對才溪鄉調查精神的深刻理解,對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優良傳統的敬畏與傳承,令人印象深刻。而這種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正是才溪今后發展、騰飛的根本所在。(福建日報記者 唐亞新)

      責任編輯:李牧晨

      相關閱讀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有福之州 全民惠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亚洲色大18成人网站WWW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三|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wwwxxx亚洲|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91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