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新聞網訊 (通訊員 劉永良 張洪?。?nbsp;“點擊‘土樓e支部’的‘網上黨校’頻道,流動黨員就可以在異地隨時隨地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6月3日,永定區委組織部負責人打開手機為筆者做示范。今年以來,永定區創新舉措,強化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堅持念好“管”、“學”、“做”三字訣,確保“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永定區針對流動黨員數量多、范圍廣的特殊性,切實管理好流動黨員的信息,讓流動黨員“歸家”。依托“黨員e家”平臺、“土樓e支部”網站、QQ、微信等多種形式,完善了1891名流動黨員管理信息臺賬,找回“失聯”黨員11名。完善區、鄉、村三級流動黨員管理組織網絡,全區46個大學畢業生流動黨員黨支部均召開了動員大會,對大學畢業生流動黨員進行廣泛在線宣傳和思想動員。建立雙向聯系機制,采取“包保式送學”的方式,安排網格黨小組長、黨員中心戶與1891名流動黨員結成“1+1”學習幫扶對子,參加黨組織活動,利用手機短信、微信、QQ等為流動黨員送學。
為確保流動黨員“務工不誤學”,永定區運用“互聯網+”思維,著力構建流動黨員學習教育聯系網。引導黨員通過共產黨員網、手機報、“黨員e家”、“土樓e支部”等網絡手段開展學習教育,打造“空中書庫”,組織流動黨員結合上月學習情況和平時自學所感所悟以及聯系崗位工作實際,開展學習交流,分享學習體會。開展手抄黨章100天活動,每日抄寫內容在“土樓e支部”網站公布,全程跟蹤“督學”。同時,組織開展“考學”活動,采取要點測試、隨機提問等形式,定期檢查黨員學習情況。
永定區堅持“學”和“做”有機結合,在流動黨員中開展“創業他鄉、幫助老鄉、回報家鄉”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畢業生流動黨員在流入地就近參觀烈士陵園、陳列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入所在城市和原籍地農村、學校、敬老院,開展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以“e線牽,暖心間”為主線,引導廣大流動黨員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結對一名孤兒或留守兒童、參加一次公益活動,動員一些創業有成的流動黨員,把為家鄉發展做貢獻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做”的落腳點。目前,全區大學畢業生流動黨員共結對區內留守兒童、困難群眾60人,運用網絡平臺提供致富信息750多條。在流動黨員中開展“為村級脫貧獻一策、為困難群眾幫一事”活動,46個流動黨支部結對聯系12個村,帶動1300余名在家群眾外出務工創業。
責任編輯:趙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