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瞄準問題
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從今年起,福建省每兩年左右將對全省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進行一輪環保督察。28日,省委省政府環境保護督察組在龍巖啟動這一史上最嚴環保督察。除龍巖外,今年首批督察的設區市還有泉州、寧德。
據介紹,此次環保督察由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領導,省直相關部門及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效能辦等參加;督察組代表省委、省政府開展工作,規格高、力度大。
重點督察六項重點內容
高規格的環保督察組工作重點是什么?
督察組負責人介紹,環保督察將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以推動落實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為重點,著力圍繞6個方面展開督察:
? 國家和省環保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特別是國家和我省環保計劃、規劃、重要政策措施落實情況;
? 環保責任落實情況,特別是地方黨政領導環保目標責任書、部門環保任務書落實情況;
? 環境質量改善情況,特別是我省“十三五”生態省建設專項規劃分解落實到各地各部門的目標任務進展和完成情況;
? 生態省及環保重點任務推進情況;
? 突出環境問題處理情況;
? 環保督察整改要求落實情況。此外,具體督察時可進行必要的增補和優化。
為了真正改善環境質量,督察將突出問題導向,在發現問題上下大力氣,動真格,不走過場,將在收集了解地方環保問題的基礎上,增加信訪投訴、收集人大政協和基層群眾意見等渠道,做到嚴督、細察、真改。
“為政一方,就要造福一方,確保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督察組負責人表示,環保督察,是實現環保由“督企”向“督政”的重大轉變,目的是讓地方黨委政府成為改善環境的主要力量和核心力量,真正做好“守山人”,看好“責任田”。
環保“大考”通不過 后果將會很嚴重
如果這次環保“大考”通不過,后果將會很嚴重。據介紹,督察結果將抄送省委組織部等相關部門,作為被督察地方、部門領導班子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對督察發現的環境違法行為,交由負有環境監管職責的省直相關部門組織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并監督整改;對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或環保和生態建設重點任務進展嚴重滯后等情況,將依法實行行政問責;對失職瀆職、濫用職權,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的,將按程序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進駐龍巖督察 聯系方式公布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省政府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進駐龍巖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工作。7月28日,省委省政府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動員大會在龍巖召開。
會上,督察組組長朱華、副組長卓兆水就做好督察工作分別講話;龍巖市委書記李德金匯報近年來該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并就配合做好督察工作表態。
據悉,根據安排,省委省政府環境保護督察組已于7月28日正式進駐龍巖,督察進駐時間約20個工作日。督察進駐期間,設立專門值班電話和專門郵政信箱,受理投訴舉報,受理電話舉報時間為每天8:00—18:00。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和督察組職責,督察組主要受理龍巖市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電舉報。其他不屬于受理范圍的信訪問題,將按規定由被督察地區、單位和有關部門處理。
專門值班電話:0597—3220881;
專門郵政信箱:龍巖市200號郵箱。
福建日報微信曾報道,今年3月,福建省環保廳發布消息,福建省委、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福建省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試行)》,從今年開始,福建省每兩年對各設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完成一遍環保督察,督查結果將影響干部考核和任用!
新聞多看點
福建破獲排污造假大案:
內部員工將取樣管插礦泉水瓶
日前,環保部公開通報了一批環保數據造假案件。環保監測數據,是環保執法的基礎。然而,環保數據造假現象卻長期存在、屢禁不止,且手段越來越隱蔽。遏制環保數據造假,需要讓造假行為付出更大代價,真正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一名黑衣男子潛入企業監控站房,快速撬開氨氮在線監測設備的門,將監測儀器的取樣管插入隨身攜帶的礦泉水瓶內,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這不是電影里的離奇情節,而是最近福建省破獲的一起排污造假案的真實場景。
這也是日前環保部公開通報的8起環保數據造假案之一。由于環保監測數據在環境保護中起著基礎性作用,環保數據造假危害甚大,但造假現象卻長期存在,在有些地方甚至成為“公開的秘密”。
采樣樣口被干擾后
監測數據發生明顯變化
“我們接到在線監測設備第三方運營公司反映,長業水務公司的氨氮在線監測儀器有異樣。”福建龍巖市新羅區環境執法人員介紹,今年2月29日的這條線索,引起環保部門高度關注,立刻開始了對該企業監控記錄的重點監察。
新羅區環保局環境執法人員來到龍巖市環境監控中心,調閱了龍巖長業水務有限公司總排口監控站房的歷史視頻記錄。由此,這起排污企業員工潛入污染源監控設備房、不起眼的礦泉水瓶竟成作案工具的環保數據造假案浮出水面。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案件調查期間,居然有人故伎重施,監控再次拍到類似場景。
礦泉水瓶里藏著什么貓膩呢?經過數據比對發現,在兩名嫌疑人做手腳前后,氨氮監測數據發生明顯變化。新羅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2月29日12時16分的監測數據為8.25毫克/升,顯然不達標,而在嫌疑人干擾數據后,14時16分的數據已降為6.405毫克/升。
經調查,嫌疑人被鎖定為長業水務內部員工謝某和張某。“長業水務公司的監控設施已由政府委托第三方運營單位運行維護,排污企業不再負責污染源監控設施的日常維護,但企業員工擅自進入監控站房,故意干擾樣口的采樣監測,屬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執法人員介紹。
自動監控設備成造假重災區
造假手段隱蔽性強
“龍巖長業水務公司這樣的違法行為并非個例。”福建省環境監察總隊調研員陳亮介紹,造假手段隱蔽性強,證據和現場易“毀尸滅跡”,給環境執法檢查帶來很大挑戰。
“污染源自動監控儀器較為精密,一些非法業主為逃避監管,往往配備專人盯梢,造假方式也是五花八門。”陳亮介紹,例如破壞采樣管路,人為配制樣品或對樣品進行稀釋,致使自動監測數據達標;規避儀器采樣時段,使得監控采樣時總是排放達標廢水;故意閑置、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控裝置;篡改儀器參數,改變數據修正值等等。
此次環保部通報的案件中,有4起來自山東。在環保數據打假方面受到過環保部表揚的山東省環保廳,曾將環保數據造假手段歸納為“軟硬兼施”:軟件造假,包括修改參數、模擬數據等;硬件造假,則包括破壞采樣管路、加裝稀釋裝置等。造假手段技術含量高,隱蔽性強,消除痕跡快,調查取證難,在不少地方都具有普遍性。
為了揪出越來越隱蔽的造假行為,環保執法人員要與造假企業斗智斗勇。“每次執法檢查都必須經過細致策劃與周密部署。”陳亮說,執法人員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直接排查、直取證據,一些違法企業常以為已被查處過,環保部門不會再去查,“抓住這種僥幸心理,運用‘順藤摸瓜’‘殺回馬槍’‘蹲守跟蹤’等戰術,一抓一個準”。
盡管如此,環保數據打假的現狀仍然不樂觀。長期關注環保數據造假現象的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環保數據造假在一些地區還是比較嚴重的,目前被發現的企業還是少數。近年來,第三方服務機構反復造假的現象多有發生,尤其需要警惕。一家第三方機構往往服務多家企業,這其中既有壓力、又有誘惑,很容易成為排污企業數據造假的幫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在線監測系統建立起來以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造假現象,但造假仍然沒有完全杜絕。新環保法實施以來,明確偽造監測數據要被處以罰款和行政拘留,造假的少多了。目前,發達地區由于企業轉型和公眾監督意識增強,企業排污數據造假現象相對有所減少,中西部地區則相對多一些。
專家建議提高違法成本
讓造假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遏制環保數據造假,顯然還需要更多“利器”。常紀文認為,遏制環保數據造假,需要立體施治,從完善立法、加強監管、信用制度建設、推動公民參與和信息公開等多方面綜合發力。
查處環保數據造假難,難在哪兒?馬軍認為,問題首先并不在技術上。對于有經驗的執法人員來說,盡管數據造假手段層出不窮,可是想要識別并不太難。一些地區地方保護的陳舊觀念,恐怕還是環保部門執法的主要束縛。環保數據不僅涉及企業經濟利益,還涉及地方官員政績,很多時候承載了太多壓力。
而且,相比于環保數據造假的巨額收益來說,環保數據造假的違法成本很低。
在福建這起案件中,公安機關對謝某、張某作出了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常紀文認為,目前的處罰手段是罰款和行政拘留,違法成本偏低,不足以起到震懾作用,應該加大處罰力度,真正實現造假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在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完善環境信用制度非常有必要。對企業的限制不局限于法律處罰,應該將環保造假企業列入失信黑名單,在金融、信貸方面予以限制。
專家指出,推動信息公開和公眾監督,也是遏制造假的有效手段。馬軍認為,遏制數據造假,推動公開是關鍵,在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之外,要將更多污染企業納入在線監測平臺。企業造假沖動越大,越需要各方對數據質量進行監管監督。讓排污企業既感覺到政府的壓力,也感受到來自于公眾的壓力。
責任編輯:鄭梅欽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一司機超員瘋狂倒車想逃 乘客“出手”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