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月9日訊(海都記者 陳燕燕)龍巖71歲的劉依姆,10多年來常胸悶氣喘,一查竟是嚴重的心臟瓣膜病,隨時可能猝死。她急需做手術,更換損壞的心臟“閥門”,但因依姆孱弱多病,很難承受開胸手術的風險。1月7日,福建協和醫院心外科醫生僅花了一小時,給她做了心尖主動脈瓣植入(TAVI)手術——僅通過一根導管,一個3厘米的小切口,就給跳動的心臟換“大門”,這在福建尚屬首例。
心臟“大門”壞了依姆一動就喘
做完手術,昨日,劉依姆已能下床活動。家人說,10多年來,她稍一活動就胸悶氣促頭暈,有時連家務都做不了,最近她一動就喘,體力嚴重下降。
前不久,依姆來到福建協和醫院就診。通過心臟彩超檢查,醫生發現老人罹患重度主動脈瓣狹窄伴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瓣葉嚴重鈣化毀損,徹底失去正常的開閉功能,打不開也關不緊。
“病情危重!”該院心外科主任醫師陳良萬教授說,瓣膜就像是一個“單向閥門”,控制血液在心臟的流動方向,瓣膜損壞了,就相當于閥門漏了,血液會逆流。患重度主動脈瓣狹窄,一旦出現心絞痛、暈厥黑曚、心衰癥狀,隨時可能猝死。
給心臟換“閥門”是大手術,更嚴重的是,劉依姆還有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問題。為此,陳良萬教授組織心臟外科、心臟內科、麻醉科、影像科、介入科、心臟彩超室、手術室等多科室開展討論。
心尖部切3厘米小口放入人工瓣膜
1月7日,陳良萬教授的團隊為依姆進行了經心尖途徑行導管介入主動脈瓣植入(TAVI)手術。醫生通過小小的導管,穿過心尖部的一個小小的切口,約3厘米左右,將人工瓣膜精準地釋放在合適位置,替代病變的主動脈瓣,即恢復了“心門”的開閉功能,心臟又恢復了活力。
術后3小時,劉依姆的氣管插管就被拔除,術后6小時她就能進食,預計3~4天就可康復出院,而傳統手術需7~12天。
心外科吳錫階副主任醫師說,在我國,心臟瓣膜病是三大心血管疾病之一,嚴重主動脈瓣病變最終將導致心衰,猝死的風險很大。以往主動脈瓣疾病的治療,方法非常受限,只能外科手術置換瓣膜,但這種方式需要胸骨正中鋸開,也需要體外循環支持,創傷大、出血多,患者需承擔多個臟器功能衰竭的風險。由于身體原因,很多患者無法承受手術,尤其對很多高齡患者來說,手術風險大,只能采用藥物控制,因此治愈率很低。
目前,經心尖途徑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是國內外治療高危主動脈瓣病變的最先進技術,避免了傳統的開胸、體外循環和心臟停跳,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對于不能耐受傳統心臟手術的高齡患者尤其適用。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日本發明培養心肌細胞新技術2018-08-21
- 澳媒:診斷標準更改 數百萬澳大利亞人將確診為高血壓2018-08-06
- 科學家發現一種可抗心臟衰老的蛋白2018-07-19
- 美國63歲男子當新兵 因是心臟外科醫生獲特批2018-07-17
- 英科學家培育“心臟補丁” 患者有望告別心臟移植2018-03-21
- 英國女嬰霍普天生心臟外露 熬過3次手術幸運存活2017-12-15
- 英國頂級心臟外科醫生:心臟移植術10年內或被取代2017-12-08
- 80后夫妻因瑣事吵架 妻子手起一刀捅破丈夫心臟2017-12-07
- 出事故釘子扎進心臟!美國“淡定哥”道格自己駕車求醫2017-08-17
- 科學家發現一種蛋白質可促心肌健康增厚2017-08-12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連城發現一枚86年前西泠印社葉為銘先生篆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