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5月7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五一”前夕,記者驅車穿行于漳平市永福鎮,沿途一片片綠意蔥蘢的高山茶園生機勃勃,在云霧繚繞之中若隱若現。
經多年發展,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已發展成為臺商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大陸規模最大的高山茶生產基地,形成產業特色鮮明、臺農集聚發展、輻射效應凸顯的良好態勢,成為閩臺農業合作交流雙贏的示范樣板。2016年,在全國29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考評中,漳平臺創園一舉奪魁。
貼息貸款貼心
“這些制茶機和有機肥料是今年的新希望,多虧了政府的貼息貸款。一拿到貼息貸款,我就采購了黃豆、蝦殼等原材料,用來發酵液體有機肥,這400畝茶園有保障了。”臺農、漳平生富農場董事長陳建富說。
陳建富在漳平種了10多年茶。他口中的貼息款,得益于貸款貼息政策。2015年,農業部在我省臺創園臺資農業企業開展貸款貼息試點,按臺企貸款實際支付利息75%以上的比例給予貼息,三年來累計下發貼息資金1495萬元,實現全省臺創園全覆蓋,受惠臺資農企多達52家次。
“我們從事的高優農業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有了貼息貸款的支持,對經營和發展都有極大幫助。”陳建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他向農業銀行和漳平民泰村鎮銀行分別貸款65萬元、60萬元,用于購買農資材料,貸款期限一年,須向銀行支出利息8.22萬元;根據貸款貼息政策,他向臺創園管委會提交貼息資金申請,最終拿到6.16萬元補貼款,貼息比例高達75%,相當于一年下來僅支付2萬元利息。
與他一樣,漳平鴻鼎農場董事長李志鴻剛剛獲批60萬元貼息資金,正忙著用這筆錢購買做茶機械。李志鴻說:“我承包了2500多畝茶園,過去向銀行最多能貸幾百萬元,且利息較高。去年我申請4000萬元貸款,原本光利息就要付100萬元,有了政府的補貼,單利息就減免60萬元。”
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是大陸最大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迄今已有61家臺資農業企業入駐,常住臺農500多人。近年來,受涉農項目貸款難、貸款利息負擔重等影響,當地臺資農場規?;a受到限制,茶產業發展面臨考驗。
據漳平臺創園管委會副主任李清標介紹,漳平臺創園積極落實國家惠臺貼息貸款政策,協助園區24家臺企、臺農戶從各金融機構融資貸款1.0735億元,申請發放貸款貼息資金392.34萬元,受惠項目涵蓋茶葉、花卉、苗木和休閑農業等,實現了茶產業發展資金倍增、為臺農戶發展添動力、銀行放貸有積極性等多贏局面。
“實施以‘貼’代‘補’扶持臺企發展,既調動臺農發展精致農業的積極性,也進一步減輕臺農負擔,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李清標說。
臺青陸續扎根
“早上送倆娃上小學,上午陪父親到茶園學手藝,下午跟老師傅切磋制茶技藝。到了晚上,再約幾個臺青朋友一起喝茶聊天。”自打落腳永福鎮后,臺青陳濂豐每天過得很充實。
今年35歲的陳濂豐,來自臺灣南投一個制茶世家。2015年,他聽從父親建議,攜妻兒定居永福,開啟創業之旅。如今,他給父親做幫手,將臺式精致化管理引入生富農場,實現茶葉無庫存。同時,他正在籌備成立一家新公司,著手開發飲料茶。
和陳濂豐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足跡跨越淺淺的一灣海峽,融入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之中。他們之中,既有追隨父輩扎根漳平的臺商、臺農二代,也有初到大陸小試身手的“新鮮人”,還有默默經營民宿的“旅游達人”……
與老一輩臺商專注于茶葉種植不同,這些年輕的身影開始挖掘新業態。迄今,園區已有60多名臺灣青年前來生活、就業、創業,創辦企業10余家,涵蓋電子商務、市場拓展、文化創意、民宿建設和旅游開發等項目,其中在臺企擔任高管職務的近20名。
楊詠安是一名90后臺青,2014年來到永福接父親的班,成為九德農場總經理。在經營有機茶園的同時,他創辦櫻花繁育園,引進臺灣香水櫻、吉野櫻等品種。“我正在推動企業向休閑旅游業轉型。這里是實現創業夢想的福地,歡迎島內青年過來一起打拼。”
“創業需要新鮮血液,漳平臺創園長盛不衰的秘訣就在于,臺農二代、三代接力創業形成熱潮。”漳平臺創園管委會聯絡服務科科長張海斌說,為吸引臺灣青年來此就業、創業,漳平臺創園采取多項措施,組織開辦學習培訓班,提升臺青創業能力。
2017年,臺盟中央在漳平臺創園設立全國首個臺灣青年產業融合創業示范基地。同年12月,臺創園又獲批福建省級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
漳平臺創園黨工委副書記、永福鎮黨委書記張鄧平表示,下一步,漳平臺創園將加快推進兩岸青年智慧創業園項目建設,為臺青創業就業提供辦公場所;推進臺灣青年籌辦成立“臺二代”茶葉銷售協會,(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支持臺青抱團“走出去”打市場。此外,推動設立園區臺青創業輔導服務機構,為臺青提供創業輔導服務,把這里打造成臺青登陸創業就業的熱土。
既引智又引才
漳平臺創園發軔于臺灣農民的自發投資、自帶技術。1996年,來自南投縣鹿谷鄉的謝東慶發現永福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與阿里山相似,于是率先投資開辟了千畝茶場,并引進臺灣茶業新技術,做出優質高山茶。
此后,臺農與臺灣農業“五新”技術紛至沓來。如今,臺灣優良茶樹品種、精細栽培技術、先進制茶設備和精湛制茶技術已遍布園區。
“每年用豆漿澆灌茶樹10次,這樣茶樹每季可采摘的最佳時間從原來的五六天延長到10多天。好的有機肥可提升茶葉的香氣,這也是兩岸茶產業優勢技術整合的創舉。”臺農、漳平尚順農場董事長陳宏安說,引進的這項臺灣新技術是以鮮黃豆磨成豆漿,發酵稀釋后再進行茶山噴灌。黃豆渣再混合甘蔗渣、米殼、兔糞、羊糞發酵,將其變為上等有機肥,這樣可提高茶葉飽嫩度。目前,這項技術已在漳平臺創園全面推廣。
自成立以來,漳平臺創園圍繞“生態立園、產業強園、科技興園”目標,大力推進臺灣精致農業與當地傳統農業嫁接,輻射帶動茶葉、花卉、蔬菜等當地農業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極大增加了臺農及老百姓收入。
“截至目前,漳平臺創園累計引進臺灣花卉、茶葉、蔬菜等新品種、新技術100多個(項),實施閩臺農業科技合作項目30多項,開發茶葉新產品6個,認定有機產品1項,制定技術標準1項。如今,整個園區種植面積14.6萬畝,成為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張海斌說。
“臺創園要想永葆發展活力和動力,既要引進臺灣技術,也要吸引臺灣青年才俊前來實習、就業。”李清標說,2016年漳平臺創園管委會與臺灣戶外游憩學會簽訂協議,雙方在漳平臺創園共建臺灣高校學生教學實踐基地。目前,已有兩批次40多名臺灣學生參加相關教學實踐活動。
來自臺灣中山大學生物系的博士生呂學宇,對上次漳平實習之旅印象深刻。2016年7月,29名臺灣高校農業專業的師生赴漳平臺創園開展校外教學實踐。其間,呂學宇和7名臺灣大學生共同制作了《茶言觀色——我們眼中的漳平臺創園茶產業》實踐報告。“大陸市場大,機會也更多,尤其是大陸新推出31條惠臺措施,為臺灣青年西進發展打開一扇門,只要有合適機會,我和同學們都有意向到福建工作。”
有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發展之翼才能更強壯。去年,漳平臺創園被省農業廳、省臺辦授予“臺灣高校學生農業教學實踐基地”稱號,成為我省首個臺灣高校學生農業教學實踐基地。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閩臺農業合作大有可為。今后,漳平臺創園將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大學生交流互動,不斷擴大臺灣青年的參與度和獲益面,更好地服務臺灣青年來閩實習、創業和發展,力爭建成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臺。”張鄧平說。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大陸阿里山”櫻花國際馬拉松賽火熱開跑2019-03-04
- 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萬畝茶園茶葉上了“低溫保險”2019-01-31
- 福建漳平:櫻花茶園入畫來2019-01-25
- 漳平農民漆畫展在南后街展出2018-12-08
- 龍巖漳平完成44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劃轉確權工作2018-09-25
- 兩岸農民慶豐收2018-09-10
- 漳平啟用三級聯動提高12345平臺服務質量2018-06-05
- 龍巖漳平提升水仙茶葉病蟲綠色防控技術2018-05-23
- 龍巖漳平農民畫結緣漆藝“由土變潮”華麗變身2018-03-21
- 龍巖漳平市各鄉鎮全面開展代表向選民述職活動2018-03-21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連城發現一枚86年前西泠印社葉為銘先生篆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