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型經濟曾占據經濟總量80%以上的龍巖永定區,近年來實施“工業強區、文旅興區、生態立區、農業穩區”戰略,發展動能轉換加速——
從“一煤獨大”到“四輪驅動”
東南網4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劉必然 通訊員 劉永良 蘇冠生)芳菲四月,走進老區龍巖永定,目之所見熱潮涌動:中央紅色交通線研學游提升工程開工,文旅融合新業態加速培育;龍湖大橋施工正酣,為實現永定旅游“東有客家土樓,西有龍湖”的構想再添精彩一筆;“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首批入駐企業投產,“紅色石材”邁向綠色發展……
永定區曾有“南方礦區”之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煤而興,資源型經濟曾占經濟總量的80%以上。但經濟結構不優、資源依賴過大,一度掣肘永定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永定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文旅興區、生態立區、農業穩區”的戰略,加快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四輪驅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如今,“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已被打破,煤炭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1.3%優化為6.3%。2018年,永定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3%,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37.2%,居全省前列。
從“黑煤山”到“花果山”
“這1000棵櫻花樹是去年種下的,今年花開得多漂亮??!”看著粉白相間的山頭,龍潭鎮楓林村村支書嚴勝喜不自禁,“每個季節這里都有不同的看點,如果來得再早點,還能看到層林盡染的紅楓景觀。”
誰能想到,這片春意盎然的土地曾落滿黑硬的煤矸石。“楓林村最多時有480多個煤礦。村民腰包是鼓起來了,可礦山卻越挖越空。有時望著寂寥的山頭,就感到路子不對頭。”嚴勝說。
近年來,永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煤炭企業數量由最高峰時的60多家整合到19家。“龍潭是受影響最大的鄉鎮之一。但只有抹平生態欠賬,礦區鄉鎮才能重新回到綠色發展的起跑線。”龍潭鎮黨委書記蘇斌耀說。
楓林村被納入轉型方案,成立了旅游公司和苗木合作社,帶動村民植樹造林,打造楓林特色游目的地。2012年以來,全區累計實現復綠面積83萬多平方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礦區實現從“黑煤山”到“花果山”的美麗嬗變。2016年,龍巖市萬花園林有限公司將蝴蝶蘭生產基地落戶楓林村。
“我們看中的就是無工業污染的環境和適合花卉生長的光熱條件。”公司負責人嚴炳成說,去年,該基地培育的蝴蝶蘭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在目前,永定6個主要產煤鄉鎮已有3000多名挖煤工人成功轉型。
傳統礦業也勃發出轉型潛力。進入洪山鄉,沿路成排的石材加工廠大門緊閉,昭告“永定紅”花崗巖的野蠻生長時代一去不返。不遠處,一座嶄新的“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拔地而起。步入車間內,記者看到水槍與切割刀同時發力,難覓粉塵蹤跡;工業廢水統一導流至處理池,沉淀后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2016年,永定統一關閉低效重污染石材加工廠的同時,規劃建設資源精深加工為主的產業園區,推動園區內企業廢物交換、廢水循環、土地集約利用。”產業園負責人說,4月8日,第一批8家企業已投產,年可加工、銷售板材430萬平方米。近期,生態建材企業也確定入駐,屆時可將邊角料和沉淀的石粉加工為環保瓷磚,補全循環鏈。
“必須組建自己的工廠”
走進位于永定工業園區的閩蘭之星,13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直徑5毫米的光纖被拉細拉長。“這些產品廣泛用于電子設備、安防設施、智能化建筑上,現在投產不久,每月產值已接近500萬元。”公司總經理蘭長勝說,過去閩蘭之星雖在全國有100多家代理商,但依賴代工。如今在永定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一季度訂單不斷,底氣足了。
2012年開始,永定高陂、坎市等4鎮先后委托原永豐新區、龍巖經開區(高新區)管理,位于高陂鎮境內的福建永定工業園區一并劃歸,永定的傳統工業優勢驟然缺失,經濟總量急劇下降。
永定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黃煥彩說,沒有產業基礎,就發揮鄉賢優勢,實施“回歸工程”;分析比較優勢,形成錯位發展。
2014年9月,經省政府批準,永定工業園南部園區擴區,新的福建永定工業園區在城區破土而起。招商的動員令一下,全區各級干部依托各地商會組織、投洽會,高頻對接意向項目。
“必須組建自己的工廠。”蘭長勝清楚記得,2018年自己在新春年會上的這句話經永定媒體報道后,馬上得到區領導的關注,農歷正月初四就專門在合溪鄉召開招商座談會,“親自講政策、鼓信心,邀請我們回鄉創業”。
2018年12月,行政服務中心搬進永定工業園區。“圍繞放管服改革,企業項目審批、惠企政策兌現等一窗通辦,時長縮短至規定時限40%以內,為企業提供從注冊登記到開工投產的零距離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吳云漢說。
貼近的更是心理距離。“我們每半個月就要走一遍園區所有企業,搜集企業的訴求與建議。在同外部門的高效聯動中,分包解決企業資金、用工、用電等問題,打造安心謀發展、專注搞主業的創業環境。”黃煥彩說,閩藍恒業原本選址在標準廠房的三層以上,園區考慮到生產實際,特地騰挪出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相對獨立的廠房,并將生產車間安排在一層。
全區上下齊心用力,“二次創業”蹄疾步穩。近兩年,永定區引進260個項目。在永定工業園區,已投產的企業有30家,特別是光電信息產業從無到有,有23家光電信息企業入駐發展,產業集群漸顯,初步形成以光電信息產業主導的工業新格局,2018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10億元。今年以來,又有7個項目落戶于此。
“土樓引來人,文化留住人”
服務業是區域發展的潛力所在。然而,作為永定旅游最亮麗名片的土樓,卻一度面臨“風景舊曾諳,打完卡就走”的尷尬。
如何改變現狀?近年來,永定瞄準新業態,以土樓為發力點,將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娛樂演藝、工藝創意深度融合,融入客家文化、健康療養和水上休閑等項目,打造深度游、過夜游。
爬坡上山,記者來到擁有永定海拔最高土樓群的陳東鄉巖太村?;驁A或方的大小土樓點綴在2000多畝梯田之中,自然人文畫卷隨風舒展。“我們租下閑置土樓,改造提升為精品民宿,并根據節氣來策劃春耕節、農民豐收節等文化活動,打造土樓梯田大景觀。”龍巖文旅匯金公司相關負責人郭茂順說,2018年7月,永定第一家高標準的品牌民宿阿牛家在巖太開張營業,今年春節假期12個房間就創造了5萬元的營業額。
“土樓引來人,文化留住人。”永定區文旅局局長林如居說,以土樓入遺十周年為契機,永定出臺了規范支持特色民宿發展的政策。2017年開始,著手實施總投資達366.23億元的147個旅游項目。去年土樓民宿經濟收入超過1500萬元。如今,南溪土樓溝漂流、福建土樓客家民俗文化村、福建土樓風情街等一大批項目相繼建成投入運營,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得以滿足。
紅色研學游是永定文旅產業又一新業態。“清明前后,學員一撥接一撥。雖然我嗓子啞了,心里很欣慰。”在城郊鎮桃坑村伯公凹,革命烈士后人、講解員鄒廣敦告訴記者,“伯公凹是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由粵入閩第一站,意義非凡。”
“土地革命搖籃和中央紅色交通線是我們的兩大紅色名片。通過挖掘獨具特色的紅色研學旅游,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讓紅色資源變成發展資源。”永定區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總助江燦春介紹說,去年4月開始,先后啟動中央紅色交通線交通大站永昌樓、伯公凹交通小站、牛牯撲等紅色旅游景區等革命遺址的修復工作。目前伯公凹、牛牯撲景區已初步具備接待游客的能力。其中,不少紅色景區已入選各單位的研學教育基地。今年第一季度,永定區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培訓班學員414班次共21532人次。
“古鎮游覽、峽谷漂流、民宿體驗、紅色研學等新業態蓬勃興起,旅游產業鏈不斷延伸。去年永定旅游人數達96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9億元。”林如居說。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龍巖永定組團參加海峽旅博會 推廣土樓旅游品牌2019-04-22
- 龍巖永定:扣準產業項目 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2019-04-22
- 龍巖永定“最別致的土樓”突發火災 系179年的古民居2018-12-29
- 龍巖永定區打出禁毒“組合拳”“颶風肅毒2018”會戰出戰果2018-07-24
- 龍巖永定幫280名農民工追回欠薪419萬元2018-01-16
- 創新搭平臺,龍巖永定區岐嶺鄉玩轉“體育+”2017-11-30
- 龍巖永定至南靖高速公路南靖段工程獲批 工期3年2017-07-07
- 郵儲龍巖永定支行高度重視青年員工成長2017-06-05
- 龍巖永定:文旅興區打造全域旅游新樣本2017-05-03
- 龍巖永定投1.46億元 建下黃水庫2016-12-09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女童昏迷滴滴司機闖紅燈送醫 母親由衷感2019-04-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