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0月12日訊 據閩西新聞網報道 日前,采訪團來到長汀縣策武鎮河梁村紅軍烈士梁茂富孫子梁進泉家里,了解這位紅五軍團13師團政委的傳奇人生。梁進泉告訴記者,爺爺長眠在廣西老山界已85年,自從得知他的具體犧牲地并前往祭拜也已經過了7年,全家打算過一段時間攜帶儀器再次前往黃隘村,探測祖父遺骸的確切地點,力爭找到祖父忠骨,接爺爺回家,以告慰祖父在天之靈。
從前輩的回憶里,梁進泉從小便知道爺爺的故事。祖父于1903年出生,少年老成,天資聰明,吃苦耐勞又謙恭有禮,私塾先生都非常喜歡他。梁茂富讀完私塾后,輟學回家隨父耕田,此后在當地教了幾年書,期間娶妻生子,于1930年生下了獨子梁興林。由于梁茂富有文化有膽識,正直仗義,樂于助人,在當地很有影響力。
1929年梁茂富投身當地蘇維埃政府工作,并于1931年入黨,在大埔區模范赤衛隊任指導員。同年5月,梁茂富在“擴紅”運動中參加紅十二軍,后編調紅五軍團,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委員等職。在中央歷次反“圍剿”戰斗中英勇作戰,屢建戰功。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
梁進泉說,爺爺離家長征時,父親梁興林只有兩歲,奶奶黃大嫂帶著一個幼兒過著艱難的日子。此后音訊全無,成為母子揮之不去的牽掛。當地政府1955年和1983年給梁家頒發的革命烈士證明書里,僅備注“在廣西省赤水縣與敵作戰中犧牲”,至于赤水縣在何處更無從了解。
2012年9月,梁進泉家來了幾個不速之客。遠在廣西興安縣紅軍湘江戰役紀念館的幾位工作人員,專程上門采訪有關梁茂富烈士的相關情況。梁家后人至此才知道,梁茂富犧牲的具體地點是興安縣華江鎮千祥村黃隘自然村。70多年的思親之情,讓梁家人個個熱淚滿面。
數十年苦苦尋覓,得知祖父的最后下落,梁進泉決定帶著父親和妻子奔赴廣西,尋找祖父遺骸的埋葬地點。2012年10月6日,梁進泉帶著年逾八旬的父親梁興林,一家專程驅車來到廣西興安縣華江鎮千祥村黃隘自然村。在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負責同志和當地黨史專家的帶領下,找到了當年救助過梁茂富烈士的恩人彭文祥的兒子彭玉發。
根據恩人后代彭玉發講述,湘江戰役后,一天深夜,其父彭文祥忽然聽到屋后有動靜,接著聽到有人摔倒的聲音。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個手持駁殼槍、身背文件袋、渾身血人一樣的紅軍干部。彭文祥馬上叫來鄰居張古筒,一起把紅軍干部抬進了家里。兩位好心人細心給紅軍傷員擦洗血跡,用草藥敷治傷口。為了防止敵人搜查,他們又把紅軍傷員藏到附近的山洞里,每天定時給傷員送飯、療傷。由于腿部要害被擊中,傷勢過重,紅軍傷員五天之后還是犧牲了。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就地在屋后的山上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的遺物中,有一把20響的駁殼槍和槍帶、槍套,還有一個牛皮的文件袋,里面有一些帶編號的文件資料。建國初期,這些烈士遺物全部上交當地民政部門,這才知道犧牲的烈士就是紅五軍團第13師38團政委梁茂富。
由于年代久遠,黃隘村那片可能埋葬梁茂富的山坡,竹木茂盛,彭玉發已經記不得當年父親安葬梁茂富的具體地點。梁進泉一家只好擺好香燭祭奠親人,并挖了山坡上的一土帶回家鄉,以作永遠的紀念。
根據長汀縣黨史研究室主任黃啟元考證,1934年12月初,紅軍分三路翻越了群峰高聳、山高路陡的老山界。黃隘村地處老山界,主峰貓兒山,海拔2140.6米,是五嶺的最高峰。為保證中央縱隊順利翻越,紅三、五軍團等在興安華江瑤族鄉境內與桂軍和地方民團進行了黃隘阻擊戰、老草嶺阻擊戰、龍塘江阻擊戰、千家寺突圍等多場戰斗。38團政委梁茂富在黃隘阻擊戰中,為掩護主力紅軍,英勇犧牲,為蘇維埃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感動福建:長征起點 紅軍烈士“守魂人” 2016-11-30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世界地瓜之都”花落福建連城2019-10-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