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林南盛很忙。忙什么?“現在是早稻耕作時間,要趁著天氣回暖,趕緊把300多畝田地的秧苗給插上。”
林南盛是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綠盛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每天清晨,他都會早早來到合作社的種植基地,一邊安排工人下田搭田埂,一邊指導工人操作插秧機下田作業。“兩臺插秧機同時作業,爭取在15號以前完成全部的插秧工作。”
今年,林南盛所在的合作社流轉了新羅區內400多畝的耕地,分布在雁石、蘇坂、適中等鄉鎮。“受疫情影響,一定程度上推遲了種植進度。”2月中下旬,備耕時間開始,林南盛正愁合作社工人無法通過檢測點進入耕地作業時,新羅區農業局的一通電話便解決了他的難題。溶田、育苗……耕作的每一步,政府都派專人關注對接,沒有耽誤整體的種植進度。
今年春耕,龍巖市各縣(市、區)都相繼出臺了本級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其中,新羅區鼓勵條件允許的地區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無法種植雙季稻但溫熱條件比較充足的地區種植再生稻,同時,還對連片種植30畝水稻以上的農戶,補助標準從原先的30元每畝提高到100元每畝。林南盛一合計,在去年種植100畝再生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00畝再生稻和100畝雙季稻的種植。
在相距100多公里外的上杭縣中都鎮聚勝家庭農場,連續5天7臺插秧機同時作業,500多畝雙季稻的機械化插秧作業已基本完成。農場負責人李曉文、梁永英夫婦是當地有名的“水稻種植明星”,除了耕作自己的農場,他們還帶領自己的團隊為周邊種植戶提供社會化服務,帶動周邊6000多畝耕地實行機械化種植。
“今年縣里種植雙季稻有額外補貼,我們根據農場的實際情況,也增加了近100畝。”梁永英說,為了鼓勵水稻種植,上杭縣在往年按流轉面積每畝補貼200元的基礎上,對種植雙季稻的面積每畝再補貼100元。
截至4月8日,全市已溶田42.66萬畝,同比增0.05萬畝;早稻播種任務全面完成,全市早稻已播種52.24萬公斤,同比增0.11萬公斤。(記者 邵玉姿)
《人民日報》(2020年04月10日07版)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 為漁民提供更多風險保障2020-04-10
- 福建省領導到寧德調研工會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工作2020-04-10
- 福建糧油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2020-04-10
- @返閩湖北人,八閩健康碼與湖北(武漢)健康碼信息互通互認2020-04-10
- 4月20日,龍巖、寧德初三年級開學!2020-04-10
- 4月9日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0例2020-04-10
- “福建省二級、三級達標高中”又添新成員啦2020-04-09
- 龍巖新羅:農產品打開銷路 一條街扶起一群人2020-04-09
- 福建援藏醫生成功開展一臺剖腹產手術2020-04-09
- 企業復工指數全國前列,福建這波操作可以!2020-04-09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沐浴紅色文化 體驗精神洗禮2020-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