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城廂鎮的云寨村被譽為“云中村寨”,如今成為森林旅游的熱門景區。李國潮 攝
“當看到‘林改’定民心這一章時,我還是會忍不住激動,正是習近平同志為武平林改一錘定音,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時任武平縣委書記嚴金靜,拿到《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的第一時間,就翻到了“林改”這一章,那段崢嶸歲月也再度浮現在他眼前。
“林改”定民心
福建山多、林多、樹多,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自古以來,福建人靠山吃山,山林被譽為“綠色金庫”。可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福建林業發展面臨種種窘境,廣大林農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
當時,集體山林的產權主體沒有明顯界定,林權歸屬不清、機制不活、分配不合理,出現了“亂砍濫伐難制止、林火撲救難動員、造林育林難投入、林業產業難發展、農民望著青山難收益”的“五難”困局。
決定性的突破,始于閩西武平。
2000年,國家林業局推行換發全國統一式樣的林權證。次年,福建省林業廳組織開展換證試點,武平縣被確定為試點縣之一。然而,此次換證仍只是對以往集體林再次確權為集體,并沒有解決最核心的產權問題。
2001年6月,武平于萬安鄉捷文村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首先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山要怎樣分,二是山要誰來分。”時任武平縣林業局局長鐘發貴說,“捷文村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提出‘山要平均分,山要群眾自己分’的決定,把集體山林‘平均分給農戶’。”
2001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號林權證,證書上清清楚楚標注著“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和林木使用權歸林農自己所有”。
次年4月,武平出臺《關于深化集體林地林木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拉開了全縣林改的序幕。
“山分了,林權證發了,但沒有上面的紅頭文件,發下去的證算不算數,分下來的山會不會被收回?”不少干部群眾的心還是不踏實。
“小嚴,這樣做行嗎?會不會出問題?”嚴金靜回憶,當時有老領導善意提醒自己,但此時“林改”文件已發出,開弓沒有回頭箭,“當時我們已是‘進退兩難,騎虎難下’”。
就在武平“林改”進入至關重要的時間點,2002年6月21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到武平城廂鄉、萬安鄉“林改”試點村察看。
林怎么分,老百姓有什么意見,他看得很細,也問得很細。“當時省長在每個村逗留時間有限,但他抓住一切機會和村民聊天。”嚴金靜對那一天的場景記憶猶新。
調研后,習近平充分肯定了武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并作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對的,關鍵是要腳踏實地向前推進,讓老百姓真正受益”等重要指示。(下轉第六版)(上接第一版)
至此,習近平為武平“林改”一錘定音。隨后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受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幕由此正式拉開,真正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2008年,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武平林改創舉上升為黨和國家的最高決策。
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看望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福建代表團代表時,對武平林改予以充分肯定。他說:“我在福建工作時就著手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多年來,在全省干部群眾不懈努力下,這項改革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青山變金山
近日,記者走進捷文村“我有青山”展覽館,一場氣氛熱烈的學習會正在此舉行,捷文村村兩委干部圍坐在一起學習分享《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的心得體會。
“書中的記錄很詳細、很真實,正是有習近平同志的那次調研并一錘定音,我們的‘林改’才能順利進行,也有了我們現在的好日子。”作為“林改”親歷者,捷文村原黨支部書記李永興感慨不已。
開完學習會,村黨支部書記李財林上山了。“今年我們擴種了300畝紫靈芝,眼看著馬上就要開采了,要隨時上山查看生長情況。”
作為全國林改第一村,捷文村村民早早嘗到了種植紫靈芝的甜頭。目前捷文村擁有全縣最大的紫靈芝基地,全村種植紫靈芝5000多畝。
同時,捷文村還打造了富貴籽、百香果等7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還通過發展鄉村游讓村民增收。李財林說,如今的捷文村生態環境優美、百姓生活富裕。森林覆蓋率由林改前的78%提高到84.2%;2021年村集體收入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1600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28860元,分別比林改前增長了50倍和18倍,其中林業收入占46%。
林下種植紫靈芝,是武平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模式的一個縮影。2013年,武平入選首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當地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通過政策扶持、科技特派員技術指導,引導農民發展林花、林菌、林果等11種林下經濟模式。
今年上半年,武平全縣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58萬畝,帶動3.4萬農戶增收致富,實現產值21.14億元。
林下種養快速發展,森林旅游也日趨火熱。作為全省首個“中國天然氧吧”,武平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全縣有“森林人家”107家。今年1—6月武平森林康養旅游接待游客145萬人次,實現森林康養旅游總產值6.1億元。
“希望大家繼續埋頭苦干,保護好綠水青山,發展好林下經濟、鄉村旅游,把村莊建設得更加美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夏日陽光灑在捷文村口的石碑上,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月對捷文村群眾的勉勵之語,格外醒目耀眼。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眼下的武平,“綠色群山”正成為百姓的“幸福靠山”。
本報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鐘曉芳
責任編輯:趙睿
- 在金融政策支持下 武平縣光彩村重煥“光彩”2022-07-12
- 銀企共建聚合力 煙商合作促發展_郵儲銀行武平縣支行與龍巖市煙草公司武平縣分公司簽訂黨建共建暨戰略合作協議2022-06-27
- 福建持續推進林改讓“綠色群山”成為“幸福靠山”2022-06-27
- 綠色發展 林改點綠成金2022-06-23
- 龍巖武平縣:因暴雨中斷道路已全部搶通2022-05-30
- 福建持續推動新時代林改:綠水青山成“幸福靠山”2022-04-27
- 福建持續深化林改:綠了山地 紅了日子2021-09-02
-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回訪 | 將林改進行到底 讓百姓更多受益2021-03-26
- 三明林改“五級跳”2021-03-24
- 習近平福建行丨走進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看“林改”2021-03-24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農林大金山學院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2022-08-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