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溫連光 林斯乾)連日來,位于龍巖市武平縣的閩鴻順專用車生產車間內,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作業,趕制一批新的訂單。此前,該企業曾因電力線路架設、資金周轉問題,面臨推遲投產的困境。
“生產情況怎么樣?還需要協調解決哪些問題?”掛鉤干部問得仔細。“目前企業生產已基本進入正軌,多虧你們溝通協調電力線路架設以及惠企政策兌現,讓項目提前一個多月投產。”企業負責人曾新富答得坦誠。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恰逢毛澤東同志才溪鄉調查9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下基層”35周年。
閩西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發源地。近年來,龍巖市自覺傳承弘揚才溪鄉調查、“四下基層”等優良傳統,以新時代“蘇區干部好作風”直面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難點,推動干部身入心入基層一線,為加快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添油助力。
賡續紅色好傳統
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
閩西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閩西蘇區深入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模范實踐了黨的群眾路線,形成了血肉相連的黨群關系。1930年到1933年,毛澤東三次到才溪調查研究后寫成的《才溪鄉調查》一文,充分展示了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
《才溪鄉調查》樹立了共產黨人走群眾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光輝典范。因此,從調查研究歷史進程、經典調查研究文獻中汲取理論和實踐經驗,是龍巖做好調查研究的最大優勢所在。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距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不遠處,一座蘇式建筑巍然屹立,這便是著名的光榮亭。亭前,一眾參觀者正聆聽講解員講述才溪革命光榮史。耀眼的陽光把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光榮亭”三個字映得熠熠生輝。歷史和現實在這里交匯。
實現由“知”到“行”的轉變,需要實際行動,重點要落實在“做”上。
“干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眼下,龍巖迎來了中央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中央支持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以及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歷史機遇。
龍巖搶抓中央國家機關和央企對口支援龍巖市的重大機遇,積極“上省赴京”開展對接。今年3月,龍巖與對口中央國家機關和央企簽約項目11個,總投資168.5億元。
老區灣區心手相牽。今年2月,龍巖市黨政代表團赴廣州簽署《廣州市龍巖市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及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游3個子協議,明確紅色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產業和園區等10個重點合作領域。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龍巖提出發揮紅色、綠色、古色、特色等四大優勢,重點打好革命老區牌、綠色生態牌、特色產業牌、對外開放牌、大愛龍巖牌五張牌,全力以赴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
千名干部掛千企
翻開《才溪鄉調查》,可以找到毛澤東當年在調研中最關心的問題便是“經濟生活”,這也是文中篇幅最長的部分。在當年艱苦卓絕的革命環境下,尚能找到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經濟建設的必要性。而今,這里經濟社會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龍巖市委提出,老區發展根本要靠“自身骨頭長肉”,要堅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產業、大抓項目。新春伊始,當地即拉開2023年重點項目攻堅戰役序幕,實施“十百千”項目建設,突出抓好總投資624.3億元的十大重點工程,重點攻堅總投資1911.5億元的100個重大項目,統籌推進總投資6322.8億元的1100個省市縣重點項目。
產業要發展,企業是關鍵。龍巖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要求,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千名干部掛千企 服務企業促發展”行動,圍繞構建“5+N”現代產業體系,突出“2+4”工業產業發展,市縣各級各部門1015名領導干部掛鉤聯系1500家重點企業,市領導帶頭走訪企業、解決問題。
在武平,每月10日開展“黨企新時空 政企直通車”企業服務日活動,各部門深入企業,提供“一對一”幫扶服務,為企業量身定制“服務包”;在漳平,當地建立“暖新蜂巢”黨群服務中心,推出政務咨詢、司機之家等貼心服務;在連城,打造“紅領蓮商”黨建品牌,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產業集聚、資金鏈條、物流整合、人才孵化等一系列難題……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龍巖市縣區各級各部門千名領導干部共對1500家重點企業開展常態化掛鉤幫扶,累計開展幫扶4250人次,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633個。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和一件件實事的辦成,提升了企業的活力和信心。上半年,龍巖重點項目攻堅戰役“十百千”項目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64.5%、67.4%、65.36%,成功實現“雙過半”。
鄉村振興邁新步
1933年,才溪鄉因在鄉蘇維埃選舉、擴大紅軍及發展經濟等方面的突出表現,被譽為“第一個模范區”。今天,鄉村振興的火熱場景在閩西大地隨處可見。
初秋時節,龍巖市鄉村振興“一縣一片區”的上杭縣紅古田片區,古田會議會址、梅花山虎園等地人頭攢動,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這里游玩避暑,感受當地紅綠輝映的鄉村振興圖景。
龍巖發揮“四下基層”等優良傳統,鞏固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格局,全市26940名掛鉤干部每季度入戶幫扶脫貧戶,66個市直部門掛鉤聯系脫貧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619名、科技特派員305名,選聘1830名村級鄉村振興協理員,確保幫扶政策最后一公里有專人落實。
從鄉鎮到村居,龍巖按照串點連線成片、片區化打造的思路,分類打造一批有特色、可復制的鄉村振興樣板,上杭紅古田片區、永定“土樓十里長廊”片區、連城環冠豸山片區、武平環梁野山片區等已經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鄉村振興樣板。
據了解,今年,龍巖鄉村振興試點示范計劃實施項目802個,年度計劃投資10.63億元,截至6月底,累計完成投資8.1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6.68%;當地還大力推進“串點連線成片”,在現有35條示范線路的基礎上,提升12條精品示范線路,推動鄉村振興精品線路整體建設。
“大愛龍巖”暖心人
日前,龍巖市新羅區精障人士康復實踐基地在龍巖市第三醫院揭牌。該基地旨在讓精障人士在住院康復的同時,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爭取實現就業,減輕家庭負擔。
持續關心關注關愛特殊人群,這是龍巖持續打好“大愛龍巖”牌的生動縮影。
斗轉星移,不變的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龍巖市委把“大愛龍巖”作為重點打好的五張牌之一,不斷提升老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去年10月以來,在龍巖市委主要領導推動下,市委宣傳部、文明辦牽頭,閩西7個縣(市、區)和民政、教育、衛健、殘聯等29個部門參與,以群眾最關注、最期盼的教育、醫療品質提升為重點,深入實施愛心敬老、愛心護蕾、愛心助殘、愛心就醫、愛心扶弱、愛心濟困等六大專項提升行動,著力辦好各類民生實事,不斷匯聚各方力量關心關愛“一老一小、一病一殘、一弱一困”社會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大愛龍巖”品牌建設活動深入開展。
據了解,“大愛龍巖”新時代精神文明品牌建設活動開展以來,龍巖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2萬余場,39.8萬人次參與其中,服務時長達1784萬小時,服務294.8萬人次;舉辦線上線下各類愛心募捐活動,累計籌得善款1180多萬元。“大愛龍巖”還走出龍巖,為昌都邊壩藏民捐贈價值180萬元的愛心物資。
今年來,龍巖已累計為1368名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923萬元,發放城鄉低保資金1.36億元救助5.8萬人、特困供養資金6580.3萬元救助8645人、臨時救助資金1087.5萬元救助6952人次……大愛匯聚,讓革命老區更溫暖。
步入新時代,良好的作風傳承至今。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這首膾炙人口的客家山歌穿越90年風雨,從歷史唱到了現實。
為把干部向一線引導,龍巖樹立“實干實效、獎懲分明”的用人導向,深化一線考核,設立重點項目攻堅特別貢獻獎、招商引資特別貢獻獎,進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為全力以赴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龍巖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責任編輯:趙睿
- 龍巖文旅“客家美食宴”大賽開賽2023-08-16
- 龍巖:干部下沉一線 破解發展難題2023-08-14
- 首屆“龍巖人才活動周”開幕 臺青稱“在這里創業有家的感覺”2023-08-11
- “才聚龍巖·智匯閩西”首屆龍巖人才活動周舉行2023-08-11
- “福香占”再生稻 頭季喜獲豐收2023-08-10
- 漳州、廈門、龍巖3地發布通知結束“三停一休”2023-07-28
- 龍巖新羅區:專精特新企業跑出“加速度”2023-07-26
- 龍巖上線“社區e家”智慧黨建平臺 社區更便民2023-07-24
- 微光計劃灣區青年文化交流團共赴龍巖,探尋中華文脈2023-07-17
- 福建土樓申遺成功15周年:在保護與活化中更好傳承2023-07-10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福香占”再生稻 頭季喜獲豐收2023-08-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