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抓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是為民服務的最前沿。近年來,龍巖市深化拓展近鄰黨建工作內涵,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強化數字技術支撐,著力解決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
成立“大黨委” 合力解難題
2022年,龍巖市出臺《深化實施“黨員回家工程”的若干措施》,在社區建立“大黨委”聯席會議制度,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共同推進社區治理。
“從前這里一到上班、上學高峰期,便會擠得水泄不通。”新羅區西陂街道羊牯墩社區居民小黃目睹了家門口的變化。去年底,羊牯墩社區華廈公寓小區與龍津創業中心之間的斷頭路通車。“道路通了以后,我們生活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
原來,這條路涉及蓮西小區、羊牯墩小區、華廈公寓小區3個小區和龍津創業中心、小金星幼兒園,企業員工、居民達上萬人。臨時單行車道僅4米寬,一旦發生火情,會影響大型消防救援車輛通行。社區“大黨委”第一書記牽頭,多次協調相關部門、龍津創業中心、小區業委會等共商議事,終于打通了該消防通道。如今,這條路從4米寬的單向通道變成了8米寬的雙向消防通道,用6個月時間解決了存在十幾年的頑固問題。
龍巖市安排141名處級黨員干部掛鉤聯系169個社區,并兼任社區“大黨委”第一書記,實現全市縣(市、區)全覆蓋。第一書記統籌共建單位、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等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和城市管理、交通、住建等相關部門協商共議,定期召開“大黨委”聯席會議,高位推動社區“大黨委”發揮作用。截至目前,社區“大黨委”已合力解決社區治理熱點難點問題900多個。
龍巖市按照區域統籌、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原則,安排市縣兩級1041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上述169個社區結對共建。共建單位每年給予結對社區3萬元以上經費支持,目前已認領實施共建項目5300多個,組織開展愛老護小、法律援助、文明創城等共建活動2100多場。
龍巖市還落實黨員“雙報到”工作機制,推行黨員“回家日”做法,引導4.4萬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或共建社區(小區)報到,開展政策宣傳、文明創建、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務65.2萬人次,就近解決社區(小區)居民煩心事4萬多件。
推行“三單制” 服務更精準
最近在新羅區中城街道寶泰社區,居民們熱議的話題是小區里的雪亮工程。
以前,小區里常常出現汽車刮蹭的情況,但因為存在監控盲區,找不到肇事者,車主只能自認倒霉。隨著“社區e家”微信小程序的普及,事情迎來轉機。
去年,居民林立勤在“社區e家”反映這個問題。很快,平臺通過線上派單,將這個訴求派給了在公安部門工作的同小區黨員陳峰。他接單后,結合所在部門工作計劃,把雪亮工程引進小區,新增10路、改造7路。從此,小區有了17路高清視頻監控。
為了讓黨員服務社區更高效,2022年,龍巖市打造“社區e家”智慧黨建平臺,設置黨群中心、云上社區、閩西敲敲姐、助老愛老4個功能模塊,以數字化黨建為社區治理提質增效。
“社區e家”整合組織、政法、民政、婦聯、行政服務等30多個單位和鄉鎮(街道)的數據資源,鏈接“e龍巖”“醫社保服務”“智慧物業”等10多個便民信息平臺,實現居民辦事一網通辦,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社區e家”最亮眼的特點是打造“民呼我為”社區黨員志愿服務微循環體系。通過居民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三單制”服務模式,社區工作人員分類梳理居民需求,黨員結合各自職業特點、特長優勢接單,實現居民所需和黨員所能有效匹配。
“根據居民的實際需求精準派單,事情處理起來更順暢了。”寶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衍告訴記者,除了這次的監控改造,之前該社區還通過“社區e家”解決了小區直飲水檢測、在家養老、助學助殘等問題。
據統計,“社區e家”自去年8月上線以來,黨員通過參與“搶單”服務,幫助解決居民訴求2.8萬件。(本報記者 戴敏 通訊員 廖倩琳)
責任編輯:趙睿
- 趙龍到龍巖指導防汛救災工作2024-06-20
- 龍巖上杭:坍塌的“客家第一宗祠”資料全、可修復2024-06-19
- 龍巖新羅區發布防暴雨緊急動員令!重點區域停工(業)、停產、停課、休市2024-06-17
- 我在金砂“講”紅色故事2024-06-14
- 龍巖:一趟不用跑 原產地證書送上門2024-06-07
- 龍巖:啟動愛心送考大型公益活動2024-06-06
- 龍巖永定醫養結合項目獲5000萬元中央資金支持2024-06-06
- 閩粵交界看下洋2024-06-03
- “客家祖地”龍巖創建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2024-05-30
- 揭秘植物學家、動手搭建斗拱,“流動科學課”福建站六一前夕收官2024-05-30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連城:非遺活態傳承,讓文旅“出圈”更“出彩2024-06-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