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市加快電纜下地建設步伐,至2014年中心市區百條道路已基本實現。然而,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城市蜘蛛網”問題。
去年10月底,記者調查發現,因為“三線”(電視信號線、電話線、電力線)搭掛問題,中心市區部分電線桿難以拔除,不僅影響市容,也阻礙交通。昨日,國網泉州供電公司組織施工人員對位于霞淮社區內的17根路中電桿進行拆除,該工程的完工,標志著泉州中心城區最后一批路中電桿得到整治。
昨日上午,電力部門清理中心市區最后一批路中桿。
現場 三線搭掛成 “蜘蛛網”
昨日,記者在東霞新村看到,數百米長的霞淮街上并排立著17根電線桿,十分顯眼。這些電線桿上沒有電線,只有多條通訊電纜掛在上面。據了解,霞淮社區于去年已實現電纜下地,這些電線桿被棄用,但因為“三線”搭掛問題一直沒能拔除,成了中心市區最后一批路中電桿,不僅影響市容,也阻礙交通。
記者看到,在市民王先生家旁的一根電線桿上掛著縱橫交錯的電線,他家窗臺外密密麻麻布滿各種線路,不少電線已被棄用。從樓下往上看,墻壁上似乎掛著一個很大的“蜘蛛網”。昨日上午,多名電力工作人員對這堆密密麻麻的電線進行了清除。
“我搬到這邊時,電線桿就立在這兒,十多年過去了,架在上面的線越來越多。多少年了,只見人往上架,從來沒見過有人清理。”王先生說,這回終于有人來整治這些棄用的電線桿。
清理前,霞淮社區內遺留的路中桿。
行動 清理最后一批路中電桿
據國網泉州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長期以來,不少電信、廣電、移動通訊網絡線等利用電力線路走廊,搭掛在電力桿塔、居民墻壁上,與電力線路纏繞交越,形成了“三線搭掛”現象,不僅給供電員工安全作業帶來不便和隱患,引發線路故障,對居民人身安全帶來潛在危險。同時隨著城市改造建設步伐加快,市區道路不斷拓寬,致使原來處于道路邊緣的電桿變成為了“路中桿”,影響了市容市貌,也埋下了交通安全隱患,清理配電線路“三線搭掛”,移除“路中桿”任務迫在眉睫。
記者了解到,2014年中心市區百條道路基本實現了電纜下地,但受到“三線”搭掛影響,到去年底仍豎立地面的28根空電桿還無法得到有效處理。目前,霞淮社區遺留的17根是中心城區最后一批路中電桿。
成果 中心市區纜化全面完成
據泉州市電業局工作人員介紹,作為“打好城市建設戰役”的重要部分,2010年,泉州市區開始大力推動主次干道電線下地,實施電纜化改造。當時項目規劃,泉州100多條主次干道將告別蜘蛛網般纏繞的電線,告別沿街矗立的電線桿,大大提升供電的穩定性。
對遺留的路中桿問題,國網泉州供電公司組織專門人員,將配網線路“三線搭掛”及交叉跨越普查摸底作為重點工作安排部屬,對轄區內所有的線桿、線路進行地毯式的排查和普查摸底,將違章交越搭掛點數量、具體位置、關聯相關部門做詳細匯總登記,然后將搭掛及跨越的通信線纜及裝置的情況通知產權單位,對相關單位未經申請私自搭掛的線路逾期未整改的將由電力部門進行拆除。
據了解,近年來,泉州供電公司已完成對中心城區、北峰組團、江南組團、城東組團、東海組團、泉州經濟開發區、洛江、晉江池店等片區共60條主、次道路上架空電力線路下地纜化的改造。但疏港路、博東路、坪山云谷工業區道路和東霞路4處桿線,由于上面搭掛廣電、電信、移動、聯通、公安監控和路燈等管線無法拆除。
2015年以來,泉州供電公司主動與相關運營商聯系,積極協調,拆除了桿上搭掛的通信、監控和路燈線路,并及時拆除遺留的電力桿線,徹底解決了東霞路等道路拓寬造成的路中電桿問題,標志著泉州市區主、次干道纜化工程的全面竣工。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被繼父性侵3年!生理期都不放過 懷孕反遭誣賴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