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 趙春青 繪
9月13日,福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刑偵大隊詐騙犯罪偵查隊民警在忙著辦案。
9月9日,在福建安溪縣的一場特別的“誠信建設”大會上,代縣長劉林霜面對1000多名各鄉鎮、村、社區干部發出詰問:"詐騙之鄉’的稱號我們要不要?”——
【聚焦電信詐騙】“詐騙之鄉”的“前世今生”
編者按
隨著“詐騙村”相關的報道見諸報端,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日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公安部通報的嫌犯信息顯示,徐玉玉案共涉6名嫌犯,其中有3名來自福建省安溪縣。而安溪“詐騙村”只是冰山一角。散布于全國諸多“詐騙村”其溫床是什么?熟人社會之中,公序良俗之下,人們又是如何集體走上職業化的電信詐騙道路?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揭秘風口浪尖上的安溪“詐騙村”及其“成長史”,以期管中窺豹。
日前,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決拔掉一批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犯罪的“釘子”,堅決扭轉重點地區輸出犯罪危害全國的狀況。
9月9日,一場特別的“誠信建設”大會在福建省安溪縣舉行。安溪縣代縣長劉林霜面對臺下1000多名安溪各鄉鎮、村、社區干部宣讀了一份頗具文采的《致全縣人民書》,其中最后一段如是說:誠心者,天下之結也。縣委、縣政府勢將鐵肩擔道義,鐵拳出擊,高擎正義大旗,揮動法律之劍,堅決鏟除電信詐騙犯罪毒瘤,全力打造誠信之安溪,還安溪一個清白,還安溪人一個清名,還茶香一片清朗天空!
"詐騙之鄉’的稱號我們要不要?”
“不要!”
代縣長的發問,得到了大家的回應,也讓這場千人大會顯得有些沉重。
“臭肉害了滿鍋湯”
8月19日,山東省高考錄取新生徐玉玉被犯罪嫌疑人通過電信詐騙騙走9900元。案發后,徐玉玉出現心臟驟停,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公安部通報的嫌犯信息顯示,涉案6名嫌犯中有3名來自福建省安溪縣。
“詐騙之鄉”,再次讓這個有著“中國茶都”之稱的縣蒙羞。
“心里難以接受!畢竟是‘臭肉害了滿鍋湯’。”看到相關報道,遠離家鄉的王先生無法平靜。
安溪位于福建的東南沿海,隸屬泉州市管轄,境內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當地最著名的特產無疑是“鐵觀音”。
“這幾年來騙子的標簽已經逐漸淡化,但隨著近期電信詐騙案件的曝光,又讓這個標簽重回公眾視野。”小徐是安溪人,在福州工作。這個話題在他的同學群里爆熱。
實際上,在事件發生之前,早就有詐騙污名的安溪,在當地時常被調侃。“像‘十個安溪九個騙,還有一個在鍛煉’之類,雖然夸大其詞,但回顧這種詐騙史的形成過程,不無引人深思。”王先生說。
從“算命村”到“詐騙村”
魁斗鎮是安溪通往永春和南安的交通要道,人口5萬多,人均耕地約2分。而處在該鎮高山上的幾個小村落歷史上就是赫赫有名的“算命村”。曾經,在這里“靠揣磨人的心理,靠耍嘴皮子說好話賺錢”被認為是遠勝于種田干活的“上等職業”。
“這些地方還有不少賣膏藥的,一些人還會一些魔術,通過這些把戲來吸引人。”王先生回憶上世紀80年代時說。
“那個年代外地人來的不多,像這種擺攤子賣假虎皮膏藥的印象特別深。”年愈70的吳先生回憶說,當時人見的世面不多,特別容易上當,但被騙的錢不多,而且被騙是一種“很沒面子”的事,知道被騙也不深究。
那時候,有些安溪人,開始嘗試著“走江湖”。
“用錢開路,到全國各地去兜售水暖和機械。”蘇明(化名)曾經通過這條路“發家致富”的,“當時不少國企為了安置職工家屬都辦了‘三產’,這些廠是我們經銷的主要對象。”
上世紀80年代,安溪一些地方以家庭為主辦起了小作坊,用兩三萬元成本買來一些舊的機器拼裝出偽劣機械制磚機,然后以高價賣出。發展到后來,一些人假冒港商、臺商的身份,向北方城市拋出合作的誘餌,騙取對方的定金后溜之大吉。“當時的安溪縣城特別繁華,可能是大家來錢太容易了,很快就揮霍一空。而不像閩南其他的縣區,挖到第一桶金后辦起實業。”蘇明說。
從安溪縣城到長坑鄉,近60公里路程,這里交通并不方便。小山鄉長坑本不為人所知,它的出名伴隨著“電信詐騙”四個字。“電信詐騙的起因是六合彩,買碼的人都是有投機心理的,很多是非理性的,恰恰最好騙。”安溪一位長期從事打擊詐騙的警察告訴記者,其特點是:漫天撒網,愿者上鉤。
在至少五六年間,安溪打擊電信詐騙的具體標語就是“嚴打六合彩詐騙”,這也是安溪那些從事詐騙人最瘋狂的幾年。
據介紹,電信詐騙上世紀90年代起源于臺灣。在臺灣警方打擊下,本世紀初開始向大陸轉移,福建成為首選之地。2000年前后,一些臺灣籍犯罪嫌疑人在閩南地區招聘人員,設立窩點。媒體報道稱,2003年前后,部分福建籍團伙成員在掌握詐騙套路后另起爐灶,以家族關系為紐帶,使電信詐騙犯罪迅速本土化。
其后,電信詐騙的手法不斷翻新。一位知情者介紹,像此次徐玉玉案,6名嫌犯所采用的手法已經是比較“低級”的,冒充國家工作人員發放補貼是幾年前的詐騙手法。最新的是有些人開始涉足境外非法賭博和網絡賭博,在安溪話里,叫“做盤”或“做大盤”。
暴富驟然而至,也使得詐騙在當地部分人眼里,成為一種致富“謀略”。
打擊從未停止卻屢難除根
“安溪共有100多萬人口,騙子聚集于一些村子,約有3000人。”當地民警說。
“在電信詐騙之前,這些能出去騙到錢的,在安溪人眼中是‘能人’,但隨著電信詐騙使安溪陷入污名,安溪人開始對騙子反感。”老王說。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04年以來,安溪連續13年開展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
2007年,安溪被公安部列為電信詐騙重點整治縣。
“父母原來不知道我去電信詐騙,我被抓后,家庭受到很大打擊。”因電信詐騙被抓,目前尚在緩刑期的小林對兩年前自己隱瞞父母“做歪的”深感后悔,“這在村里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為了擺脫“安溪騙子”這頂帽子,安溪縣也曾想了很多辦法。在安溪本地被發現的詐騙案,最終量刑比其他地方重,“一般沒有緩刑,都是實刑。”安溪全縣有17個銀行自動柜員機被勒令暫停使用,其余的18個全部安裝了高分辨率的攝像頭。
長坑鄉政府官方網站顯示,2013年5月長坑鄉就召開會議,為全面遏制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的勢頭,要求各村要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宅、宅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進村入戶,全面排查、掌握高危人群、外出人員的底數,建立檔案。"
日前,安溪縣委、縣政府印發縣鄉兩級打擊治理電信詐騙獎懲辦法,各鄉鎮簽訂責任狀,凡轄區人員從事電信詐騙等造成惡劣影響的,給予村居(社區)黨支部書記免職處理,村(社區)居委會主任責令辭職或依法予以罷免,對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分管綜治工作領導、派出所所長先行停職。
安溪縣近幾年來不斷在整治電信詐騙,直到2013年才將“全省重點整治縣”的帽子摘掉,但同時,一批新的地域性職業犯罪群體瘋狂作案,不少本地人將窩點轉移至外地甚至境外。
當地多位工作在打擊、治理電信詐騙一線的公安民警表示,打擊電信詐騙,僅靠一個地方、一個部門很難奏效。應該從明確通信運營商和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在防范信息泄露等方面的責任入手,堵塞包括販賣非實名銀行卡、手機卡,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等源頭犯罪活動的安全監管漏洞,形成全鏈條打擊電信詐騙犯罪之勢。同時,建立多部門有效協作機制,多管齊下,各盡其責,不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
早在今年4月,安溪縣反詐騙中心掛牌成立了,當地公安、銀行、通信運營商聯手,以期最大限度擠壓電信詐騙的違法犯罪空間。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泉州“八條措施”引發各地干部群眾強烈反響2017-04-10
- 泉州3人合騎電動車遇車禍 小孩被壓2死1傷2017-04-10
- 泉州女子偷摘公園花草 被罰栽回原處2017-04-10
- 泉州一男子朋友圈買顆“牙” 被判緩刑罰40002017-04-10
- 泉州一大巴為避行人側翻2人受傷 阿婆不省人事2017-04-10
- 疾病和孤獨是老年人被騙主因 被詐騙者擊中軟肋2017-04-09
-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泉州集中力量開展古城“雙修”工作2017-04-09
- 泉州一花季少女誤將劇毒農藥當飲料 命懸一線2017-04-08
- 老漢給人舔腳算命 稱記者命不好要收為干兒子2017-04-07
- 泉州男子用微信“撩”已婚女 約開房慘遭暴打2017-04-07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被繼父性侵3年!生理期都不放過 懷孕反遭誣賴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