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都德化,省陶瓷藝術大師鄭雄文(中)在指導學徒創作。
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首個地方試點,泉州制造業正加速推進轉型升級,在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全力推進。這其中,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當下的泉州產業經濟,急需一批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隊伍的“工匠”。而培育“工匠”,與當地職業教育生態密切相關。連日來,記者深入到泉州企業、職教一線,試圖展現其現狀。
“會念書的不干技術,念不好書的才去學技術”——
緊缺與走俏
經濟好也罷,不好也罷,同樣存在用工難。
晉江的親親食品公司生產運營部總經理吳文旭曾經是一名一線工人,在親親工作已有23年。他告訴記者,公司擁有20多年工齡的員工非常多,他們愛崗敬業,肯吃苦、愛鉆研技術,在各自崗位擔任要職。“然而面臨的現實問題是,這些員工年紀越來越大,企業需要補充新鮮血液,但現在的年輕人又不愿專心干技術。”吳文旭說,“工人老齡化,是泉州很多制造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泉州市勞動就業中心發布的一份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泉州企業用工對25歲—34歲之間的群體需求較大,求人倍率是1.38(求人倍率=需求人數/求職人數),而35歲—44歲以及45歲以上群體求人倍率分別是0.96和0.73,實際需求人數皆低于求職人數。
記者了解到,很多企業招工的年齡限制已經從35歲以內放寬到40歲。“90后群體流動性太大,是困擾企業用工的主要問題。”吳文旭說。
讓企業更為頭疼的是高級技術人才緊缺。
“企業買機器容易,但是買完以后會用的工人很少。”泉州嘉泰數控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蘇亞帥說。
“信息化技術、工藝技術等方面的高級人才,對我們來說越多越好。”泉州群峰機械總經理助理、高級人力資源師張建海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高端設備,需要高學歷人才操作,比如CNC數控設備,必須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才懂得編程,而現狀卻是“會念書的不干技術,念不好書的才去學技術”。
在黎明職業大學,學生們正在學習電子技術操作。
責任編輯:林晗枝
- 福建省領導調研福州自貿片區平臺建設2017-04-09
- 華夏幸福連續三日漲停 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破千億2017-04-07
- CITE2017將開展:智能領域八大核心看點2017-04-01
- 莆田55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開竣工2017-03-31
- 受益PPP模式大力推廣 華夏幸福2016年凈利潤增速35.2%2017-03-31
- 發改委:做好“加減法”促煤炭行業轉型升級2017-03-31
- 漳州高新區招商引資首季實現開門紅 吸金12.95億元2017-03-26
- 廈企構建互聯互通生態圈 再添五平臺2017-03-26
- 中國摸索出多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2017-03-21
- 厲害了!王者榮耀悄然轉型 從一個游戲變為一個產業2017-03-16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被繼父性侵3年!生理期都不放過 懷孕反遭誣賴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