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文物局先后批復了泉州清凈寺和九日山摩崖石刻環境整治工程設計方案。作為泉州的海絲申遺遺產點,避免整齊劃一的風格化改造,提升空間品質,使整治后的環境與遺產景觀更加協調、和諧等原則,是這兩處申遺遺產點環境整治工程的重要內容。
清凈寺環境整治
呈現“多元文化共生”特征
本月12日,國家文物局批復了泉州清凈寺的環境整治工程設計方案。國家文物局要求清凈寺相關功能和格局的調整,應該著眼于補充遺產價值展示闡釋、保護管理和旅游服務等功能。
位于中心市區涂門街中段的清凈寺,是一處阿拉伯風格的伊斯蘭教寺院遺址。清凈寺始建于北宋,重修于元代,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院之一,反映了海外貿易帶來的宗教傳播,也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史跡。
清凈寺現存的建筑遺存,主要包括石砌門樓、奉天壇和明代史建木構明善堂三個部分。其所在街區,擁有錫蘭僑民住宅、關帝廟等豐富多樣的社區構成要素,是泉州古城核心地段,呈現出“多元文化共生”的城市社區生活特征。
市城鄉規劃局相關人士介紹,本次環境整治的目標,在于凸顯清凈寺的價值特征,呈現多元文化共生的場所氛圍。根據方案,環境整治工程將包括補全街區和遺產闡釋與展示功能,加強空間的交融與延續等內容,加強清凈寺的獨特價值和被感知程度,優化清凈寺周邊環境的業態功能,增強文化性與公眾參與性。而清凈寺周邊環境品質的提升,也將更利于公眾體驗和停留,充分感知多元文化共生的環境特質。
九日山摩崖石刻環境整治
增強“依山臨海”氛圍
本月14日,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九日山摩崖石刻的環境整治設計方案,要求按照簡樸、自然的原則完善景觀整治措施,外立面整治應通過精準措施提升空間品質。
根據記載,自晉以來,九日山歷代均有石刻。現存于山上的75方石刻中,反映海外交通的祈風石刻13方,記載從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司官員為番船祈風,預祝一帆風順、滿載而歸的史實。
根據方案,本次環境整治工程力圖呈現與維護此處申遺遺產點依山、臨海的環境特征,加強九日山與晉江的視覺聯系,以此來增強“依山臨海”的歷史環境感知氛圍。通過增強對“祈風—祭祀—出港”的歷史背景的解讀,補全申遺遺產點所需的展陳功能。與此同時,對景區的旅游服務進行整體提升,優化入口區功能,增設地面停車場。
泉州清凈寺
九日山摩崖石刻
責任編輯:林航
- 錫蘭僑民墓地發現8處摩崖石刻 錫蘭世姓入中國或溯至明永樂年間2016-11-16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被繼父性侵3年!生理期都不放過 懷孕反遭誣賴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