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月22日訊 (海都記者 蔡偉藝 呂波 文/圖) 一切是從這一串數字和年歲開始的——
685味草藥,5497條藥方,659521字;3年3易稿。分號前的主語是即將出版的《新編泉州本草》,分號后的主語是泉州人李開基,今年82歲。
李開基對記者介紹編寫過程
李開基是泉州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藥劑科原主任,1960年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師從中科院院士徐國均。和草藥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老,在老城區新華南路的3層小樓獨戶小院里,除了鮮花、龍眼樹,更是種了不少草藥。
除了熱愛,編纂《新編泉州本草》對李老來說意味著什么?“對我個人能有什么呀,自己還搭進了2萬塊錢,為祖國的醫藥事業做出貢獻吧。”好像很官方,卻是一位82歲歸僑老藥師的真實心聲。
趁著《新編泉州本草》即將出版的機會,海都記者替大伙約訪了李老,學習取經去!
3次修改,堆起3大疊手寫稿
積累
走遍泉州+門診18年 攢下50多年經驗
草藥的采摘,藥物的炮制,時間的付出,是等待與收獲的平衡。
編纂《新編泉州本草》,又何嘗不是如此。3年前,泉州醫藥界打算梳理本土草藥與藥方,時年79歲的李開基擔起重責。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他就參與過舊版《泉州本草》的編纂,負責中草藥科屬鑒定,其中300多種被《中藥大辭典》轉載。
后來,他在多家醫學院校任教,為了帶學生采藥,走遍泉州的山山水水,哪里生長什么草藥,如數家珍。
穿心蓮,1959年由一位永春和尚從馬來西亞引進,永春、浮橋、江南一帶均有種植,泉州第一醫院藥師提取有效成分,治療清熱解毒、感冒喉炎等效果不錯,已載入《中國藥典》。
鵝掌柴,清源山上就有,制成中藥片劑能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也入藥典。
因治療瘧疾的功效,助屠呦呦獲取諾貝爾獎的青蒿,在永春、德化就有分布。
李開基感慨,不熟悉不行啊,哪里有分布、存量多少、采制方式、具體用法,心里沒底,萬一有需要,該怎么辦?
在人民醫院藥劑科工作多年,僅門診拿藥就有18年,更是讓他接觸遍了泉州幾乎所有名醫的藥方。什么樣的藥方好用,具體怎么配制,一一熟記。
50多年的經驗積累,終于凝聚在這次集大成的編纂中。
舊版《泉州本草》
《新編泉州本草》
編纂
每天7小時+3疊手稿 3年只為草藥忙
距離上一次系統整理,畢竟已過了50多年,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早上8點半到12點,下午2點半到6點,每天至少7個小時,李開基一頭鉆進書房。
草藥雖熟,但記錄不易,最難的是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685味草藥,一一在實驗室中分析是不可能的,為了確保準確性,他和編纂者們至少要查閱到五六處權威資料能相互印證,才放心收錄。
難,有時找不到資料,李開基會發愁。可是,他從沒想過放棄。今天查不到,睡一覺,明天再查,這本書找不到,先放下,換本書再查。快的時候,一天能整理好一種草藥,難的時候就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
老人家不會用電腦,全靠手寫,一稿、二稿、三稿,書桌上堆起三大疊厚厚的手寫稿,一疊至少六七十萬字,泛黃的紙上滿是修改痕跡。
有時,草藥實在難以辨認,他甚至在家親自種植。比如白子菜,為了確認植物的科屬,他足足種了7個月,等到花開確定。
一輩子,運匠心,從一事。這本《新編泉州本草》,凝聚了泉州中醫界的集體成果,更是老人一輩子的厚積薄發。
每種草藥都標注拉丁文和英文
3年3易稿,李開基編纂《新編泉州本草》
傳承
科學研究+民間共享 泉州中草藥接軌國際
在很多人眼中,傳統正慢慢歸于沉寂。西醫、西藥、更先進的儀器,似乎才是醫療發展的方向;而中醫,似乎老了,落后了。
這是個巨大的誤會。泉州的中醫工作者從來沒有停止腳步。老祖宗們留下的寶貴經驗,他們進行更科學的研究,化學成分的組成、有效成分的提取、藥物間的配比,這次編纂特別注重的就是臨床應用和有效性。李開基說,收錄的藥方,成分是什么,怎么發揮作用的,有沒有過良好的臨床應用,他們都要仔細考慮。
比如,搶救有機農藥中毒,他們就記錄了先按西醫方法洗胃,采用西藥靜滴,后口服中藥雞矢藤煎劑的搶救方法。像這樣中西互補的診療方案,在書中還有很多。
相比于傳統師徒父子的傳承方式,泉州中醫已經展現出開放的姿態。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張振輝,家族從醫300多年,有一個治療男性病的祖傳藥方。李開基想收錄,張振輝立刻答應,說這是好事。很多民間中醫知道李開基在編纂《新編泉州本草》,也主動上門獻方。
為了讓泉州的中草藥能更多地與國際接軌,這次編纂《新編泉州本草》,除了記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外,李開基還特別標示了草藥的拉丁語和英文學名。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公交新增100輛“小白”電瓶車 預計下月投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