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今天,喝酒后找代駕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2004年酒駕禁令出臺,催生了酒后代駕行業;2011年“醉駕入刑”正式實施,酒后代駕生意漸火。在一段時間的適應后,代駕的便利逐漸凸顯,然而,盡管發展多年,但代駕行業依舊存在不少問題,代駕糾紛也頻頻發生。
代駕司機有時需要面對喝醉的客人(CFP 供圖)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代駕從業人員魚龍混雜、收費標準混亂、出事投訴難等問題依然困擾著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缺乏行業標準的代駕市場讓人“又愛又恨”。不少市民呼吁,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確定代駕的行業主管部門,制定出相關規范及人員準入標準,并明確代駕雙方的權利義務。
【案例】
酒后請代駕 對方竟酒駕
2015年4月20日凌晨,晉江警方在陽光東路設卡檢查。凌晨2點多,民警對一輛轎車進行檢查時,聞到車上有很濃的酒味。經查,該車駕駛員是代駕師傅蘇某,其他三人為車主林先生及其朋友。當晚,林先生駕車和朋友到青陽某酒店喝酒后,為了安全便雇請蘇某代駕。奇怪的是,民警與“代駕哥”蘇某交談時,也聞到酒味。民警將蘇某送往醫院檢查,經抽血鑒定,他體內酒精含量為36.1mg/100ml,達到酒后駕駛標準。蘇某稱,他前一天中午受朋友相邀只喝了一點啤酒。隨后,晉江警方對蘇某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行為,處暫扣駕駛證6個月、記12分,并處罰款1000元。得知請來的代駕竟然酒駕,林先生等人直呼后怕。
(CFP 供圖)
為了多賺錢 司機竟繞路
2016年9月,石獅的蔡先生喝完酒后因有事要去一趟晉江,就通過手機找到某代駕公司的代駕人員。在行駛過程中,蔡先生發現,代駕司機走的路線不對。“我明明是要去晉江,代駕司機卻把車開到泉州,又從泉州繞回來。”據蔡先生介紹,明明只要50元的費用,卻花了140元。蔡先生對此表示不滿,要求代駕司機給予解釋,并要求退還多收的費用,但代駕司機不同意。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蔡先生把代駕公司投訴到12315。經12315工作人員核實,蔡先生投訴屬實。經調解,代駕公司同意退還80元給蔡先生。為此,12315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與代駕公司的協議一般為口頭協議,但當消費者權益受損時,同樣可向相關部門投訴。
代駕闖紅燈 遲遲不處理
2016年10月,家住臺商投資區的郭先生通過“姚司機代駕”微信公眾號叫了代駕司機,從中心市區寶洲街一家夜總會駕車到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回族鄉。代駕結束后,郭先生卻收到了代駕當晚他的車闖紅燈的違法短信通知,明確就是代駕司機的責任。后來,他多次聯系代駕公司要盡快給他處理違法事宜,但拖了快一個月都沒動靜,他只好向工商部門投訴。經過部門介入,代駕司機最終承認了違法事實,主動去做了扣分和罰款處理。
昨晚,兩名代駕司機在中心市區一酒店前等待客人。
【體驗】
正規公司有保障 私人代駕亂喊價
近日,記者想從中心市區一家酒店請代駕前往晉江,當時是晚上11點左右,通過手機一款代駕軟件尋找代駕司機后,有一名代駕司機接單。很快,接單的司機打電話過來詢問車輛的具體位置,并表示,10分鐘左右就能到達。
記者走出酒店,馬上就有很多代駕司機上前詢問,是否要找代駕。記者一看,這些人當中,大部分人都穿著代駕公司的衣服,也有一些是私人代駕。一名私人代駕得知記者要去晉江后,直接開價80元,看到記者嫌貴后,他將價格降到50元。
10多分鐘后,記者通過手機軟件叫來的代駕司機到達酒店。他將折疊車放在后備箱,并在手機軟件上點下確認,表示代駕行程開始。在車上,代駕司機老林說,他已有10年駕齡,做代駕只是兼職,通常是晚上接單,白天他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月有三四千元收入吧,如果單子多的話,賺得越多。”老林說,他白天得上班,沒辦法很遲回去,通常到凌晨1點左右,他就不接單了。
采訪中,老林說,很多代駕司機都會選擇酒店等待接單,做得比較久的司機一般都會知道哪幾個酒店的單子比較多,并提前到酒店等待。老林稱,很多酒店都有跟外面的私人代駕公司合作,基本都是一口價,并沒有按公里數計費,很多客人喝多了基本不會去還價,價格大多是正常計價費的兩三倍。
20多分鐘后,記者到達目的地,需要付款61元。老林表示,他們不同時段有不同計費,超過晚上10點之后的計費就不一樣,價格會比較貴。
【調查】
亂象一:行業門檻低 兼職代駕人數不少
記者走訪代駕市場了解到,目前我市的酒后代駕服務由公司或私人提供,再加上互聯網火爆,一些代駕公司甚至沒有實體店或者掛靠在汽車公司。對于一些汽車租賃公司來說,在自己的業務范圍內加上一個酒后代駕業務,也算是一個代駕公司,非常簡單。相比之下,專業代駕公司所占市場份額更大,其中代駕司機以專職代駕為主,少數兼職代駕。對于個人代駕,則完全是上班族、司機或駕校教練利用業余時間從事的兼職。
通過網上搜索,記者了聯系一名私人代駕司機,他說,其從事代駕行業已經有十來年了,現在比較少跑,基本都幫忙聯系司機,若有需要,市區司機隨叫隨到。隨后,記者又聯系了一家名氣較大的代駕公司,該公司表示,他們要求司機駕齡5年以上,無犯罪記錄,所有司機必須經過培訓和考核才能上崗。
記者走訪多家代駕公司,發現多數公司是汽車租賃公司,代駕只不過是一項附帶的服務,但在其營業執照中并無“酒后代駕”這一經營業務。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由于進入“門檻低”,酒后代駕市場魚龍混雜,服務水平和信譽良莠不齊。據一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泉州市區經營代駕的公司有二三十家,整個泉州市有四五十家。他表示,代駕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公司注冊門檻低,有的就兩三個人也可以注冊一家公司。目前,泉州代駕司機有專職也有兼職,比較固定的代駕群體可能有2000多人,而私人代駕,即業內所稱的“黑代駕”占了30%左右。
昨晚,一名代駕司機接了單,準備送客人。
亂象二:收費無標準 不同公司差距甚大
目前,我市酒后代駕服務的計費標準混亂,有的按時間計算,有的按里程計算,有的除基本的服務費外,還酌情收取等候費和返程費。相對公司服務,私人收費更為隨意,且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記者查詢了幾家代駕公司的費用,發現收費標準差距甚大。以10公里以內為例,在8時到22時時段內,有的公司只收費35元,有的則要價80元;22時至24時時段,有的公司只加價至75元,有的費用則已經上百;24時后,平均收費就在百元以上。超過10公里的加價在10元至50元之間。
私人代駕收費更是混亂。私人代駕收費每次50元至250元不等,顧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討價還價,并無一定標準。代駕司機小陳告訴記者,他沒有一定的收費標準,“看客收錢,有的客人闊氣,我就多收點錢,生意比較淡的時候,我就少收點錢。”
經常使用代駕的周先生表示,代駕又方便又安全,如果代駕的價格能透明,收費更規范,不但能令消費者心安,也有利于該行業的良性發展。
亂象三:未簽訂協議 大多數靠口頭約定
代駕開始需不需要簽訂相應的協議?采訪中,多名兼職代駕司機表示,代駕不需要簽訂書面協議,只需口頭商量,全憑互相信任。“我開了10年的車,從來沒出過事,你可以查看我的身份證和駕駛證,找我代駕絕對沒問題。”私人代駕陳師傅向記者保證。
與私人代駕相比,一些代駕公司在程序上看起來相對嚴謹。刺桐路一家代駕公司表示,在提供服務之前,代駕員會與客人簽訂一份《代駕服務協議單》,以構成委托合同關系。另外,對于客人的召喚并非來者不拒,如果車輛沒有買保險或是單人醉酒且無人陪同,該公司不會提供代駕服務。“我們與保險公司合作并購買代駕平臺責任險,保險范圍涵蓋了車上乘客人身傷害、車輛損失、第三方損害責任等。用戶保險既有人身保險也有車損保險以及第三方責任險。由于代駕司機全責導致的交通事故,每筆訂單都可享受平臺保險保障。”一個代駕APP的相關負責人說,從客人確認之后,責任險就開始生效。
不過,記者了解到,除了一些代駕平臺預約的代駕有買保險,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需要代駕服務的客戶,都是酒后臨時行為,即時、當場達成合約。在代駕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責任賠付認定,許多代駕協議上根本沒有寫清楚,客戶在酒后上車也無法仔細閱讀,出了事故又陷入投訴無門、申訴難、舉證難、索賠難的尷尬局面。
【部門】監管地帶空白 沒有行業標準
代駕市場存在那么多問題,我市是否有出臺相關規定,對該行業進行監管呢?為此,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
記者從市工商局了解到,目前,該局并沒有相關規定對該行業進行監管,但如果顧客與代駕司機因為交易產生糾紛,他們能夠介入處理。
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代駕行業,他們只負責日常的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對代駕司機在駕駛機動車時,是否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監管查處。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說,代駕行業不屬于他們單位職能范疇,他們只負責監管營運車輛。
【律師】注意保留證據 以防發生糾紛
“不少代駕司機或代駕公司以雙方沒有簽訂合同,來推脫產生的事故責任。”福建志立律師事務所律師陳一鳴告訴記者,酒后代駕行業目前還不是很成熟,只能參考現有的《合同法》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解決糾紛。據陳一鳴介紹,請私人代駕,勞務關系比較簡單。一旦出現事故,一般由發生事故車主自己負責。但所謂“私人代駕”與“黑代駕”往往分不清楚,不僅安全有隱患,價格糾紛也難以平息。如果請的是代駕公司的代駕,那么則屬于服務行為。出現事故車主按理應免于責任,但一切應與服務條款相符。代駕屬于一種合同關系,如果出問題,那就屬于提供代駕的平臺違約,所以要由代駕的平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陳一鳴表示,目前,代駕行業并沒有一個共同的服務標準,也沒有相應的監管部門,代駕公司更多的只是靠自律來保證服務的質量,所以,簽訂代駕協議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簽代駕協議后,還應約定發生交通事故時的損害承擔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權益。另外,如果發生代駕事故,車主要將代駕人的信息、車輛行駛的情況等重要信息留作證據,以待將來的維權之需。
【呼吁】出臺相應行業規定 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行業的火速發展,必然會帶來問題,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重要的。”華僑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肖北嬰說,此前,也常看到不少因代駕而引發糾紛的新聞,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來限制代駕司機,導致糾紛頻發。
肖北嬰說,政府部門要出臺相關規定,明確規定代駕公司的資質要求,并對其進行備案登記;然后要求代駕公司與駕駛員簽署雇傭協議,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其次,提高代駕駕駛員的準入門檻,并明確代駕駕駛員的選聘標準、規則;再次,對代駕公司進行考評;最后,對代駕服務市場價格進行指導,防止惡性競爭。
不少市民表示,對于代駕駕駛員的資格問題,應該要有相應的規定來限制,并盡量透明化。“可以對代駕駕駛員進行統一備案登記,建立誠信檔案,并根據其代駕服務質量及事故率進行考評,對于不合格的代駕駕駛員責令退出,強化代駕駕駛員的責任意識。”市民張先生說,為合格代駕駕駛員建立電子檔案,實現一網可查,為各代駕公司選擇代駕駕駛員提供參考,加強對代駕駕駛員的監管。并且,必須要不定時組織對代駕駕駛員的業務培訓。對于一些私人的代駕司機,盡量往正規代駕公司靠攏,這樣可以方便管理。
責任編輯:林航
- 12月10日 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將在泉州開幕2017-11-08
- 泉州打造海絲重要門戶城市 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優勢2017-11-07
- 省領導深入泉州、高校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11-03
- 泉州3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達84家 數量居全省首位2017-11-02
- 泉州今起冷空氣影響減弱 最低氣溫有所回升2017-10-31
- 車內放置安全帶卡扣將受罰1000元?高速交警辟謠2017-10-16
- 泉州三個岸電項目總投資1726萬元 預計年底完工2017-10-09
- “雙節”長假結束 泉州中心市區民宿滿負荷“運轉”2017-10-09
- 泉州7個月女嬰嗷嗷哭泣 找尋自己的爸爸媽媽2017-10-03
- 國慶中秋長假第二天 泉州高速車流不減2017-10-03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公交新增100輛“小白”電瓶車 預計下月投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