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報社APP-泉州通4月1日訊(記者許奕梅 王柏峰 文圖)今日上午近11時許,在洛陽橋,吊機從橋下淤泥里吊出了一個石構件,隨后眾人對該構件進行初步清洗后,合力將其抬進蔡襄祠暫時安置。
據現場參與搬運石構件的市民介紹,該石構件是轄區一70歲漁民老劉最先發現的。該石構件高約1米,石構件柱頭雕刻有花狀物。
老劉是街道橋南社區居民,常年在洛陽橋一帶從事養殖和捕魚。他稱早在20多年前,退潮時赤腳踩在灘涂上時就踩到這個石構件,在淤泥中若隱若現。
在臨近11時,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將沾滿淤泥的石構件挖了出來,隨后用吊機吊起到橋旁的手推車上。工作人員接來水管,對該物做了簡單沖洗,它才逐漸露出真容。之后附近的村民也一起幫忙,用三根竹棍交叉后將石構件捆綁在下面,十多人合力將其抬進蔡襄祠。“十多人抬還有點晃,感覺有上千斤。”在蔡襄祠內打掃的劉阿姨說,該石構件高約1米左右,石身上有四個對稱凹槽,上面還嵌有海蠣殼,隱隱透著一股海腥味。
記者隨后聯系泉州文博研究員黃真真,她在看了石構件的照片后,初步判斷此為洛陽橋欄桿蓮花石柱,是過去裝在洛陽橋石欄桿上的,后來自然損壞了就掉落在海里。柱頭上刻有覆蓮,帶有和平的象征。黃真真說,此前在修建洛陽橋時也有打撈過一些洛陽橋殘構件安放在蔡襄祠里,其中就有類似的石柱,有的柱頭上是仰蓮圖案,有的是獅子圖案。“只要是老東西都是寶貝,每一塊石頭都有故事。”黃真真說,因為洛陽橋歷代都有修建過,要再做比對研究才能認定該石柱的年代,但不論如何,它都隱藏了豐富的文物信息,可以以此了解洛陽橋的建造藝術,石刻藝術。
責任編輯:金林舒
- 重現長虹臥波勝景 洛陽橋推進環境保護工作2017-03-13
- 探尋洛陽橋的前世今生 洛陽橋文物史料持續征集中2017-03-06
- 洛陽橋元宵夜再遭摧殘 隔天清出十幾桶垃圾2017-02-14
- 泉州:洛陽橋啟動環境綜合整治 南橋頭將建三個廣場2016-11-24
- 洛陽橋周邊環境整治方案已報送國家文物局2016-11-17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公交新增100輛“小白”電瓶車 預計下月投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